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区别 被引量:7
1
作者 毕天云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9期108-113,共6页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中国福利社会 西方福利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区别
2
作者 毕天云 《社会保障研究》 201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中国福利社会则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福利国家充满着国内外的政治算计,中国福利社会旨在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西方福利国家更多地追求"高福利",中国福利社会则强调"福利适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中国福利社会 西方福利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福利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兼论构建中国式的“福利社会”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闽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1,共6页
本文追溯西方"福利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福利社会"作为取代"福利国家"的政治改革口号;作为福利国家改革的一种理论思潮;作为福利国家的改革实践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进一步关注在全球化下,... 本文追溯西方"福利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福利社会"作为取代"福利国家"的政治改革口号;作为福利国家改革的一种理论思潮;作为福利国家的改革实践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进一步关注在全球化下,"福利社会"的"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和"社会质量"取向,提出一种新的社会整体性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反观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及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发展目标的多面向和发展政策的整体性两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国式的福利社会",在发展目标的多面向:均衡的多元分担机制、普遍的国民待遇、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在发展政策上的整体性:目标干预上的整体性、发展维度上的整体性和能力建设上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国家 福利社会 中国式的福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与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向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8,共4页
包容性增长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与近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体现了对国家未来思考的系统性和理论探索的延续性,它不仅提供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提供了一种政策胸襟和发展手段,作为新... 包容性增长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与近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体现了对国家未来思考的系统性和理论探索的延续性,它不仅提供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提供了一种政策胸襟和发展手段,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思想,包容性增长将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中国发展模式"。包容性增长是对贫困认识的深化和对中国式失衡充分反思后的结晶,强调公民权利,反对社会歧视和排斥,倡导人们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强调共享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目标路径相契合,从而也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理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贫困理论 中国式失衡 中国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福利项目的运行与反思:政府包揽抑或福利多元? 被引量:3
5
作者 毕素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48-52,90-91,共5页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日益凸显,致使民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应运而生,呈现蓬勃发展的情势。然而,纵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由于福利体制、政策、主体...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日益凸显,致使民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应运而生,呈现蓬勃发展的情势。然而,纵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由于福利体制、政策、主体等方面的局限,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福利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民众的生活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福利建设经验,并从中反思我国福利建设中政府角色、项目运行等问题,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福利项目 政府包揽 福利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爱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根本目的是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在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最根本的特点是福利水平的适度性,要把福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根本目的是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在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最根本的特点是福利水平的适度性,要把福利权利的普遍性和福利水平的适度性辩证统一起来,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差异化原则是适度普惠型福利的本质要求。在坚持公民福利权利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在设计和实现公民福利待遇项目和待遇水平时,要能够体现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的客观现实,使社会福利待遇项目具有选择性,社会福利水平具有梯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原则 适度普惠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解与重构:社会福利权历史流变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德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作为社会福利制度重要的理论和权利依据,社会福利权理论及其立法实践皆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经过前近代、近代和现代的演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社会福利权理论使社会福利权性质、理念、概念以及具体内容等要素逐渐明晰,为社会福利权由... 作为社会福利制度重要的理论和权利依据,社会福利权理论及其立法实践皆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经过前近代、近代和现代的演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社会福利权理论使社会福利权性质、理念、概念以及具体内容等要素逐渐明晰,为社会福利权由观念转变为实在权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具体演进过程有所不同,但中西方的社会福利权都经历了确立与发展、消解与重新确立的历程。考察比较中西方社会福利权的历史流变,可为社会福利权的进一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福利 西方社会福利 历史流变 打破户籍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转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爱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1,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庸,呈现出渐进性、保守性的特征。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包容性增长"注重福利项目的生产性和投资性取向,认为经济和社会是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庸,呈现出渐进性、保守性的特征。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包容性增长"注重福利项目的生产性和投资性取向,认为经济和社会是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包容性增长"理念克服了政府干预短期行为等弊端,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致力于对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上游干预,以实现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扭曲发展 社会福利政策 中国社会福利政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中国必须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继同 《中国医院》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攻坚的关键时刻,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障体系,核心是建立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设计涉及为什么,什么是,什么时间,如何,通过什么途径和谁来建设等基础理论政策议题...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攻坚的关键时刻,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障体系,核心是建立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框架设计涉及为什么,什么是,什么时间,如何,通过什么途径和谁来建设等基础理论政策议题。本文主要从国际环境与国际惯例、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政策、价值观念更新与生活方式转变等基本角度,简要阐述为什么中国必须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改革 制度框架设计 全民医疗保险 中国福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