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与缺失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转变,而且还以其中的原初价值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在体制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生活世界既是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也是体制世界的精神基础,当经济体制与生活世界发生分离式变迁时,则表明变化了的经济体制既缺失社会基础也缺失精神基础,当前很多严重的社会矛盾都可以在这种缺失中找到原因。应当充分认识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的稳定性,努力探寻体制世界转变与生活世界变迁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生活世界 分离式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规范重建问题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玉荣 唐忠宝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0,共6页
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效力。当前社会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 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效力。当前社会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政治领域内民主政治和平等观念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从思想根源上看,则是启蒙理性与自由的双重悖论;表现在价值观上看,则产生了价值多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相应地,重建社会道德规范的现实路径主要有: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权威;推进并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道德规范 重建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 被引量:4
3
作者 吕乃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人为本”从三方面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其一,在下沉到经济层面后上升, 其二,从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其三,由“用”及“体”,最终触动传统文化的内核。“以人为本”融 合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认识上实现了两次社会转型的叠加... “以人为本”从三方面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其一,在下沉到经济层面后上升, 其二,从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其三,由“用”及“体”,最终触动传统文化的内核。“以人为本”融 合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认识上实现了两次社会转型的叠加,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赶超之路。 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转型结合起来,引领和推动21世纪中国的发展。 总之,以“以人为本”指引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实践“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与交锋:“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丽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社会转型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 意识形态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政治不信任的原因:政治文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宇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政治不信任现象,这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利的。从政治文化视角观察,出现政治不信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基于人性善假设的制度设计理念、多元与混乱的价值观念体系、缺...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政治不信任现象,这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利的。从政治文化视角观察,出现政治不信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基于人性善假设的制度设计理念、多元与混乱的价值观念体系、缺失了的耻感文化等。对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不信任现象,应当注意三点:一是要勇于直面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不信任现象,二是准确判断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不信任现象的性质,三是要认识到政治不信任也有其正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政治不信任 原因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维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结构、体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的变迁与转型 ,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两大动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 ,这是造成各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因此 ,解决地... 在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结构、体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的变迁与转型 ,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两大动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 ,这是造成各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因此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 ,也就只能从这一客观背景出发。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 ,调整所有制结构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构建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所有制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构筑具有中、西部地区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进程 ,培育市场要素 ,完善市场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地区差距 特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削与剥夺辨析与中国社会转型再认识
7
作者 刘先进 屈旻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3,共4页
在剥削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对于"剥削"与"剥夺"的概念是不加区分的,往往把一些"剥夺"现象作为"剥削"问题加以讨论。这种理论上的误区,不仅不利于剥削问题的讨论,而且在现实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剥削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对于"剥削"与"剥夺"的概念是不加区分的,往往把一些"剥夺"现象作为"剥削"问题加以讨论。这种理论上的误区,不仅不利于剥削问题的讨论,而且在现实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剥削"与"剥夺"分别反映的是"生产性的占有"与"非生产性的占有"关系,二者在价值形成、产权关系、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在中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区分一定历史阶段下的两种现象,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特定时期中国特殊的经济现象,而且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剥削 剥夺 中国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与生存方式变迁
8
作者 杨振闻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从古至今,中外哲学家们都把人的生存及其命运作为关注的焦点。生存方式的变迁与哲学研究主题的转换有内在联系。就当代中国而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古至今,中外哲学家们都把人的生存及其命运作为关注的焦点。生存方式的变迁与哲学研究主题的转换有内在联系。就当代中国而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背景下“中国人生存方式变迁”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提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能力本位”的核心生存价值观,引领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整体转型,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变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力本位” 人的现代化 人的生存 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新视角——《中国社会转型:转型心理学的路径》评述
9
作者 曹文刚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0,共1页
《中国社会转型:转型心理学的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文库的一种。该书汇集了方文教授与他的几个已经毕业的和仍在读的学生... 《中国社会转型:转型心理学的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文库的一种。该书汇集了方文教授与他的几个已经毕业的和仍在读的学生的若干篇有关中国社会转型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心理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转型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路径 “十二五” 规划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本刊记者 蒋建国 +3 位作者 郝雨 王鹏飞 卞冬磊 朱至刚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共14页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 伴随着文字诞生而出现的阅读行为,迄今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时间久远、历史悠长,但梳理古代学术研究体系,并没有以阅读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受读者反应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影响,阅读史才作为书籍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进入学者研究视野。相较国外,我国的阅读研究相对滞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阅读通史》主编王余光先生曾谈到,阅读史在西方可称"显学",研究者众多,成果斐然,但西方阅读史研究对中国关注非常少,即使提到,也不免浮光掠影。鉴于此,本刊沙龙栏目从"阅读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角度,特邀请卞冬磊先生、蒋建国先生、郝雨先生、王鹏飞先生、朱至刚先生五位学者参加笔谈(学者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深入讨论阅读史的兴起、阅读史在中国的发展、阅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等议题,一方面期待促进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希望为当下创造一个美好的阅读提供历史的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社会 阅读行为 20世纪80年代 跨学科理论 学术研究体系 读者反应理论 信息管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下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几点思考——从大学校园的“空心病”现象谈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楠 杨夫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177,共7页
在拥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配置、完善的校园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资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部分青年学生却出现了与上述客观环境不相匹配的一些现象。他们在日常生活容易产生空虚感,缺乏对生活意义追求的能力与动力,易在... 在拥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配置、完善的校园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资源,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部分青年学生却出现了与上述客观环境不相匹配的一些现象。他们在日常生活容易产生空虚感,缺乏对生活意义追求的能力与动力,易在挫折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反复摇摆而最终导致内心资源的耗竭,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是一种被称之为当今大学校园"空心病"现象,它倾向被界定为由于价值观缺陷所致的群体心理障碍。该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对它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某个个体偶发的行为和成长困惑,而是要以社会为现实图景并给予分析。因为,一个群体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不仅是那些可被客观描述出的内容,它还暗含着一个与社会环境和外在世界不断互动下所构建的结果,并牵连出各种复杂、微妙的社会运行逻辑和势态。这需要回望该群体所身处的时代,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为载体,将该现象内嵌在社会变迁的现实环境中,在全球性文化危机和中国文化现状的框架下,从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中解析他们的精神生活,解答"空心病"现象的发生原因,警醒今天教育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青年学生 空心病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8-58,共1页
在中国的语境中现代化即是“民富国强”,它的内涵主要是经济和物质的指标,而价值体系和制度安排则被抽离。在当今的中国,现代性被现代化所替换并表现为一套“中国现代化的叙事”,这套叙事的话语包括稳定、和谐、民生、国家利益(民... 在中国的语境中现代化即是“民富国强”,它的内涵主要是经济和物质的指标,而价值体系和制度安排则被抽离。在当今的中国,现代性被现代化所替换并表现为一套“中国现代化的叙事”,这套叙事的话语包括稳定、和谐、民生、国家利益(民族振兴)、治理的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 “民富国强” 价值体系 民族振兴 国家利益 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照见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天颖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1,共1页
随着网络微博客平台的开启,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所构成的思想团体开始了积极的微博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传统新闻范式受到冲击和修正,微博的使用照见了当下中国社会结构和传播环境的转型与变迁。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迁:社会分层加剧、... 随着网络微博客平台的开启,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所构成的思想团体开始了积极的微博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传统新闻范式受到冲击和修正,微博的使用照见了当下中国社会结构和传播环境的转型与变迁。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迁:社会分层加剧、利益诉求多样,社会舆论呈现躁动表征,传媒公共性需求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发展变迁 公共知识分子 大众传播媒体 博客平台 传统新闻 传播环境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中国社会转型比经济转型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0-20,共1页
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是借鉴和学习。这里面当然不能完全僵化,也必须有我们自己的创造,但是中国的经济模式和其他日家的经济模式是接轨的,借鉴的东西比较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经济转型 经济模式 经济体制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15
作者 亦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24,共1页
由辽宁大学历史系主办、辽宁古籍出版社和香港同泽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6日—18日在沈阳举行,来自上海、江西、广东、湖南、陕西及辽宁省的大连、阜新、辽阳、沈阳等地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 由辽宁大学历史系主办、辽宁古籍出版社和香港同泽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6日—18日在沈阳举行,来自上海、江西、广东、湖南、陕西及辽宁省的大连、阜新、辽阳、沈阳等地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辽宁大学副校长董厚德致欢迎词,辽大历史系主任、教授董守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与发展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转型 思想道德建设 近代中国 大学副校长 传统文化变革 古籍出版 优秀传统道德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治政——2006中国社会转型的最大亮点
16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8,共1页
根据新华社的公开报道,我们对2006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进行了跟踪监测,可以发现,和谐治政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转折的最大亮点。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和谐 中央政治局 国务院常务会议 公开报道 集体学习 跟踪监测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十年经济社会转型的理论总结与探索
17
作者 王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7,共4页
我想说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创新,二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的理论中的创新。这两个方面虽然不同,但其实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创新问题,实际上是依托于什么呢?依托于中国三十年的经济转型,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成... 我想说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创新,二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的理论中的创新。这两个方面虽然不同,但其实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创新问题,实际上是依托于什么呢?依托于中国三十年的经济转型,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成分在里面。这种创新,又是跟原来的西方的创新理论不一样的。作为学者和学术期刊经办人,首先,我们需要从现实发展来理解中国的整体转型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经济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 创新问题 经济转型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论遭遇“中国经验”尴尬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杭生 《人民论坛》 2008年第4期16-17,共2页
时间和事实越来越证明,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而绝不是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不管是"自上至下"或者"自下而上"。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国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郭伟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工作学人、实践者,齐聚广州市首届中国转型社会工作非正式论坛,就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题展开激烈交锋。本刊特延请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对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解。期望本组笔谈中这些差异性或相似性的观点能够引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实务界,包括NGO界对转型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质、使命、策略、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论争,以便正本清源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工作实践 转型过程 社会背景 转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农民:社会转型的关键群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人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0-53,共4页
青年农民:社会转型的关键群体李人庆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得越为突出。它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 青年农民:社会转型的关键群体李人庆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得越为突出。它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仍十分不合理,城市化水平过低,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 社会转型 社会变迁 城市青年 中国社会转型 人的现代化 社会群体 二元社会结构 社会流动 农村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