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学发展”研讨会纪要
1
作者 晓晨 《社会》 1988年第3期40-42,共3页
“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学发展”研讨会于1987年11月25日至29日在贵阳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光明日报理论部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 “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学发展”研讨会于1987年11月25日至29日在贵阳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光明日报理论部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召开的。一百余名正式和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论文三十余篇。在会议论文和会议发言中,许多同志对我国当前的全面改革及其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引入注目的新见解。上海社科院陈烽提出,在社会发展基本理论上要“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重新理解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吸收西方社会学的有益效果。他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中国社会改革 理论问题 新见解 基本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现代化 函授大学 全面改革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治与中国改革的社会动力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道晖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38,共7页
新中国60年可以对半开为两阶段国史:前30年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法治、不断折腾的历史;后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历史。30年的改革成果,不能仅看重经济发展以及立法、司... 新中国60年可以对半开为两阶段国史:前30年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法治、不断折腾的历史;后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历史。30年的改革成果,不能仅看重经济发展以及立法、司法等法制建设的硬实力方面;更应正视正在发育成长的社会软实力,那就是经过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的潜移默化作用,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日渐强化,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此起彼伏的人民维权活动。明智的执政者应尊重和发挥良性的民间组织的潜力,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及其自主自治的社会权力,协助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实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共治。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防治权力腐败的一条新路径,也是当今知识界、法学界的志士仁人研究和实践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社会改革 法治历程社会动力 历史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上)
3
作者 余金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2,共7页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重新选择经济体制;当代资本主义矛盾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挑战推演出改革趋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将重新审定发展模式。随着改革深入至文化层面,社会主义实践将从中国特色转变为一般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从原创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新型科技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当代资本主义矛盾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体制改革: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宜勇 冯玲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共2页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治理必须在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不论是国家治理,还是社会治理,都与"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治理必须在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不论是国家治理,还是社会治理,都与"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治理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进行,现代社会治理离不开依法治国,更离不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它们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因此,国家治理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来进行全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治理 社会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 社会协同 中国社会改革 长老会 组织体制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3》成果发布会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4年12月31日,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教授牵头组织撰写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3》在武汉正式发行。报告围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3》 成果发布会 社会发展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初探
6
作者 韩贵斌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5-28,共4页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改革最早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者。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艰辛开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改革最早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者。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艰辛开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总结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代表的著作中,深刻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社会改革 毛泽东著作 国际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生产力 《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群众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成功经验、现实难题与推进思路
7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已经走过四十余年不平凡的历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思想的改革观念,坚持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坚持发展为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已经走过四十余年不平凡的历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思想的改革观念,坚持制度创新的改革目标,坚持发展为要的改革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方法,坚持稳中求进的改革路径,坚持人民至上的改革立场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改革保障。其面临的现实难题包括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权力寻租整治不彻底、文化改革活力不充沛、社会贫富差距不合理、生态环境治理不完善。在下一步的改革事业中,应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用权与监督、守正与创新、生产与分配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成功经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的抉择
8
作者 王庆五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0-35,共6页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从进展看仍然面临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迎接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真正着眼于长远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 被引量:51
9
作者 洪大用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公,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公,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等诸多不完善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应当着眼于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准、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优化社会救助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目标 社会救助评估 中国社会救助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是一所全新大学
10
作者 吴红燕 《社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社会 社会问题 人文社会学科 研究生 社会变化 社会科学方法 经济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改革 学生辅导员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前期的改革观
11
作者 金宏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9-27,共9页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起,先进的中国人就在寻找中国社会的出路,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才真正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改革。
关键词 鲁迅 改革 改革 改革 进化论 中国社会改革 经济革命 艰难性 思想革命 破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召开第一届年会
12
作者 潘兵 《社会》 1986年第4期33-33,共1页
山东省社会学学会第一届年会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到会代表一百余人,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62篇,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如何进行改革、改革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史,以及婚姻、家... 山东省社会学学会第一届年会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到会代表一百余人,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62篇,内容涉及中国社会如何进行改革、改革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史,以及婚姻、家庭、住宅等各个方面。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改革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与会代表们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交接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史 学术讨论会 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 社会学理论 中国社会改革 现代社会 婚姻 家庭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令改变不了社会”——读“论法国变革之路”
13
作者 阿光 《社会》 1988年第4期41-42,共2页
改革,并不只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任何社会要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改革,只有开放的和运动体系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体系。当前,改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克罗齐... 改革,并不只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任何社会要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改革,只有开放的和运动体系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体系。当前,改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克罗齐埃的《论法国变革之路》,运用了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当代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对法国社会的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一著作所阐述的种种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社会 社会变革 社会学家 法国社会 思想观点 世界性 中国社会改革 社会工程 克罗齐 法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华文 陈宇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6,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而逐渐形成、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百年艰辛奋斗并走向成功和成熟的伟大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毛泽东、邓...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而逐渐形成、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百年艰辛奋斗并走向成功和成熟的伟大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的核心领导人在其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特别是善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等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实践出真知,而不被教条主义与狭隘经验所束缚,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执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真正将实事求是思想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苏联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葱秀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7-14,共8页
关键词 鲁迅 苏联观 日本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 阶级斗争 中国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 理性与经验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现实 走向自身——十年来大连文学发展的初步回顾
16
作者 王晓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1-98,共8页
一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上好的契机。文学就是那样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律动和社会的发展,接纳和传达了历史的隐痛和民族的希冀,从生活中寻求着艺术的真谛,从生活中丰富着自身。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文学以摧枯拉... 一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上好的契机。文学就是那样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律动和社会的发展,接纳和传达了历史的隐痛和民族的希冀,从生活中寻求着艺术的真谛,从生活中丰富着自身。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文学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良知,唤醒它、激励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大连 短篇小说 八十年代 长篇小说 七十年 中国社会改革 孙惠芬 艺术气质 生活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国民性”思想及其文化批判
17
作者 金宏达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98-105,9,共9页
对“国民性”中种种弱点的批判,是鲁迅思想启蒙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他对封建文化总体批判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对此既有所扬弃,又有所保留。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一种关系,鲁迅如何处... 对“国民性”中种种弱点的批判,是鲁迅思想启蒙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他对封建文化总体批判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对此既有所扬弃,又有所保留。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一种关系,鲁迅如何处理它们,很有必要作些探讨和分析。而阐明这个问题,对我们多从中国实际出发考虑社会和文化改革问题,显然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改造“国民性”与社会改革的实践与要求“国民性”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就提出的概念。当然,它的来源还是在国外,而且最早从事对中国国民性观察与研究的也是一些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中不乏一些怀有种族偏见和居心不良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们企图利用这种观察与研究的结果为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服务,其所谓的观察与研究的结论中也有许多放肆污蔑中国人民的谬论。然而,这种观察和研究却对中国近代一些思想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们主要还是站在一个受欺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中国社会改革 中国国民性 思想启蒙 启发作用 思想家 统治阶级 阶级性 阶级斗争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首
18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1-1,共1页
教育公平是全球性的教育伦理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教育公平,固然涉及入学机遇、教育投入、教学质量、资源分配等方面,但归根到底还是每个孩子能否通过学校教育,成长为既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又彰显一己价值的"... 教育公平是全球性的教育伦理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教育公平,固然涉及入学机遇、教育投入、教学质量、资源分配等方面,但归根到底还是每个孩子能否通过学校教育,成长为既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又彰显一己价值的"有用之才"。当每个智慧生命经过学校的"文化洗礼"之后,其特殊才能和实践价值得到社会化的彰显并实现,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有用之才 学校教育 教学质量 资源分配 教育政策 中国社会改革 阶层利益 战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