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方法问题研讨会纪要
1
《心理学探新》 CSSCI 1999年第4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 理论与方法 问题研讨 江西师范大学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理论与教学 专业委员会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转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德 《心理学探新》 1987年第4期44-51,8,共9页
自从1982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六五”计划把社会心理学列为“也要加强研究”的学科以来,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的高等学校迅速增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著作相继问世;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企业管理、宣传司法、婚姻家庭等各个实践... 自从1982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六五”计划把社会心理学列为“也要加强研究”的学科以来,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的高等学校迅速增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著作相继问世;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企业管理、宣传司法、婚姻家庭等各个实践领域的积极作用日益增长;社会心理学已经引起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广泛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心理学 西方社会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 实验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 苏联 团体心理 奥尔波特 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晓羽 葛鲁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后现代心理学随之兴起。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对当代主流社会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开展。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后现代心理学随之兴起。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对当代主流社会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开展。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包括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考虑文化的因素以及在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偏狭走向宽广的理性进化——费斯廷格的学术转向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曙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社会心理学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本土化社... 社会心理学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研究相对偏少,而西化社会心理学研究过于泛滥,其表面繁荣难掩"内卷化"困境,这一现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构建。当代社会心理学史中的"历史重演",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构建提供镜鉴。其典型个案——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两次学术转向——折射出欧美社会心理学研究理性进化趋向。该趋向对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建构实践有三点启示:一是以自觉反思为原动力;二是确立整合而自洽的世界观;三是以重要现实问题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斯廷格 学术转向 历史重演 理性进化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社会心理学建设的思考
5
作者 文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80-83,共4页
众所周知,我国的整个社会生活在近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无疑正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本文试图就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建设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现状与差距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之前身的中国社会心理... 众所周知,我国的整个社会生活在近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无疑正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本文试图就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建设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现状与差距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之前身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是1982年4月成立的,短短六年多里,由于一批学者的勤奋工作,我们已经在翻译引进国外理论、编写教科书、开设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社会心理学连同社会心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起,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运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来衡量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危机感。我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心理学 社会生活 面向现代化 建设问题 面向世界 理论研究 学科建设 民族性 教科书 调查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
6
作者 王振宇 《江苏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54-54,共1页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报告会于1986年12月2-3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的成立,是经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早在1982年全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之后,就成立了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报告会于1986年12月2-3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的成立,是经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早在1982年全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之后,就成立了江苏省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并制定了章程草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研究 江苏省 中国社会心理学 思想准备 学术报告会 南京师范大学 组织准备 筹备委员会 章程 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阮镜清教授谈我国心理学的发展
7
作者 李志厚 胡乃欣 《学术研究》 1987年第3期115-116,共2页
阮镜清教授1905年生于广东中山县,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心理学专业,1937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广东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广东文理学院、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等职。解放... 阮镜清教授1905年生于广东中山县,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心理学专业,1937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广东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广东文理学院、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等职。解放后历任华南师院、广东师院、广州外语学院等校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还担任过广东心理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现在仍任广东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体系 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山大学 广东 心理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 大学教育学院 大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芬教授与心理学研究
8
作者 王少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13-113,共1页
张承芬教授与心理学研究张承芬教授,1943年生于山东省莒县,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兼任全国妇联六届执行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发展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1991年被评... 张承芬教授与心理学研究张承芬教授,1943年生于山东省莒县,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兼任全国妇联六届执行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发展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3年获曾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芬 心理学体系 教育心理 心理学研究 实践价值 优秀教学成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社会心理学 素质教 婴幼儿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心理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崇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1-721,共1页
各位领导,各位学术界的同仁,大家好!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举办了这次“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心理建设”高端学术论坛。首先让我对邀请我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这次论坛的意义重大。我已经看到了给我发来的论... 各位领导,各位学术界的同仁,大家好!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举办了这次“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心理建设”高端学术论坛。首先让我对邀请我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这次论坛的意义重大。我已经看到了给我发来的论坛议程,为了不重复起见,我想谈谈社会治理后的心理建设问题。我认为社会治理和心理服务可以上升到社会文明素养建设层面上来。因此,我想从做好各类人群心理建设的过程中,将提高国民的多方面文明素养看作社会治理体系中心理建设的根本性任务这一点,来谈今天论坛的意义。为什么需要把提高国民文明素养列入我的致辞内容,不完全因为我近期参加这项国家工程,更是由于我看到社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这次抗疫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和改革,就需要新的东西来填补,需要提升根本性的心理建设的任务,那就是国民的社会文明素养的提高。今天,国民文明素养提高也应该看成是新冠疫情后社会治理体系中心理建设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坛 文明素养 社会治理体系 中国社会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 华中师范大学 高峰论坛 关键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心理服务机构如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0-731,共2页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我国心理服务机构的能力现状",第二是"如何加强心理服务能力建设"。我国心理服务机构中学术团体的现状。目前,全国有三大学术性心理学组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我国心理服务机构的能力现状",第二是"如何加强心理服务能力建设"。我国心理服务机构中学术团体的现状。目前,全国有三大学术性心理学组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921年,有将近100年的历史,其他两个学会也成立30多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团体 中国心理学 中国社会心理学 疫情防控 常态化 能力现状 服务能力建设 中国心理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的医患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7,共10页
医患关系紧张是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的现代性议题,是医患双方及各关联方为应对现代性风险而采取各种规避措施所必然产生的后果。医患共同体的建设,也须置于现代风险社会的宏大语境中加以理解。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共同体,即指为防范和化... 医患关系紧张是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的现代性议题,是医患双方及各关联方为应对现代性风险而采取各种规避措施所必然产生的后果。医患共同体的建设,也须置于现代风险社会的宏大语境中加以理解。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共同体,即指为防范和化解风险而结成的社会群体;其建设主体除了医方与患方之外,还包括党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学仲裁与调解机构、商业化医疗健康保险机构、药品制造企业、公共卫生相关的慈善组织等党政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只有协同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功能,才能最终建成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以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的立场,发扬传统共同体中人性化、情感化的社会联结纽带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温度的共同体,方能使医患之间达到心态秩序和谐的理想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医患共同体 医患关系 医患社会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虹
12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社会心理现象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 南京大学 中国社会心理学 哲学社会科学 西方社会心理学 江苏省 文化反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开放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13
作者 范梅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1-71,共1页
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中国城市导报》社联合发起和主办的“城市开放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六十三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 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中国城市导报》社联合发起和主办的“城市开放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六十三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中央和上海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文、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田汝康等参加了开幕式;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会会长费孝通写来了贺信;著名理论家于光远发来了贺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荣辉和舒文同志参加了闭幕式,並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康、香港侵会学院高级讲师黄枝连,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研讨会 中国社会 上海市 社会学家 中国城市 经济特区 中国社会心理学 沿海开放城市 实际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校学者
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97-97,共1页
本校学者漆书青教授漆书青教授,男1937年生,江西萍乡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一直从事高师教育学、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为教授、基础心理学硕士导师和教育学原理硕士导师、江... 本校学者漆书青教授漆书青教授,男1937年生,江西萍乡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一直从事高师教育学、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为教授、基础心理学硕士导师和教育学原理硕士导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江西省 项目反应理论 江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 中国文学 题库建设 中国社会心理学 教育学原理 经典测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学术主持人——陈筝
15
《园林》 2023年第6期74-74,共1页
陈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智能健康设计分实验中心负责人,上海市浦江人才。同济大学旅游管理(5年)学士、城乡规划与设计硕士、弗吉尼亚理工建筑与设计研究博士,... 陈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智能健康设计分实验中心负责人,上海市浦江人才。同济大学旅游管理(5年)学士、城乡规划与设计硕士、弗吉尼亚理工建筑与设计研究博士,研究方向景观环境心理和健康设计。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生态学会青年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景观环境 城乡规划与设计 建筑与城市规划 高密度人居环境 心理学专业 中国社会心理学 同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