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康”目标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凯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小康”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化建设 总体小康 现实国情 “三步走”战略 “全面小康” 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祖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2-37,共6页
【正】 党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的探讨,正是响应... 【正】 党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的探讨,正是响应党的这一号召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它谈不上有什么质量,只不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哲学思考,是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高质量 正确认识 思想文化 创造性 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逻辑的一部力作——简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
3
作者 王秀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0-80,共1页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以实践为其本质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关心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不断满足民族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其充满生命活力的基础和源泉。然而,在我们的哲学教育中,突出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以实践为其本质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关心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不断满足民族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其充满生命活力的基础和源泉。然而,在我们的哲学教育中,突出的弊病之一,恰是理论脱离中国实际。因而在一些人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逻辑 民族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华 社会哲学 商品经济 引导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
作者 冯国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11-18,25,共9页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何,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整个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循着这条思路,作一些必要的阐明.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系统工程 交互作用 实践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 综合运用 经济系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科学论证
5
作者 陈汉楚 《江淮论坛》 1982年第6期30-34,共5页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实现了我党历史上三次大的转折的最大一次转折,并且经过六中全会到十二大,终于找到了一条既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学论证 基本原理 重点转移 六中全会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新民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始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是时,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形势,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努力探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始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是时,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形势,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努力探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封锁、国内反动分子的破坏和我们自己极端缺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这一历史时期里也出现了诸如"大跃进"、"十年文革"之类的严重失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积极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确立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条能够将中国引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沿着这条成功之路前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把中国建成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公平、人民康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7
作者 管文虎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的新形势下 ,人类既面临着大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只有坚持经济是基础、国家利益是基本原则、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以及系统论和合力...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的新形势下 ,人类既面临着大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只有坚持经济是基础、国家利益是基本原则、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以及系统论和合力论相结合的思想 ,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恐怖主义 经济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英俊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 毛泽东 现代化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 共同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苏南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奚志华 石木金 王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0-62,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出各种崭新模式,苏南地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的实践就是给人耳目一新的尝试.工业小区是乡镇结合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发展全乡镇经济,在毗邻集镇或交通便捷处专门划出一个地块,实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外资金及...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出各种崭新模式,苏南地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的实践就是给人耳目一新的尝试.工业小区是乡镇结合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发展全乡镇经济,在毗邻集镇或交通便捷处专门划出一个地块,实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外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而形成的工业企业集聚区.在苏南各地巳有一大批乡镇工业小区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开发步伐正日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区建设 乡镇工业小区 中国社会主义 苏南乡镇 现代化建设 新模式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南农村 苏南经济 工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0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科社与共运学科学位点建设论坛”综述
12
作者 柳友功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2,共6页
2025年5月10日,“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科社与共运学科学位点建设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 2025年5月10日,“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科社与共运学科学位点建设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及新科技革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展开深入讨论。同时,与会专家学者从学科历史与发展现状、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自主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探讨了科社与共运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今科社与共运学科发展的新空间,学人应当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实现科社与共运学科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科社与共运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13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西方现代化理论批判
14
作者 段学慧 高延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和扬弃。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的保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性特征和历史优势
15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和发展智慧的制度凝结,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性、整体的目标合理性、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切实的希望可得性、科学的系统自洽性等诸多层面的超越性特征。这种超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发挥巨大政治制度能量,越来越显示出其“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自我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渐进改革的智慧和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的格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力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鲜明的样态异质性和道路差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保证,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之根、优势之源、制度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超越性特征 历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16
作者 梅可欣 秦书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围绕党的领导、共同富裕以及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素构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围绕党的领导、共同富裕以及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素构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发展动力、发展理念、发展的精神状态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全人类价值共识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学术探索——以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例
17
作者 曹燕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教育学家在现代化视野下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曹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反映了当时现代教育学术话语的历史样貌。新中国成立前,曹孚就提出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统一的愿景,在现代教育大形势下思考中国教育的前途。新中国成立后,曹孚围绕全面发展的教育,阐释了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底色和使命,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注入现代化内涵。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为指针,树立发展、开放、现代化的取向,探索融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教育学体系。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研究,有助于巩固教育学理论基础和中国经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 曹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18
作者 王淼 李玉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311,共12页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苏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在实践中,列宁积极领导苏俄人民实现工业、农业以及包括电气化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努力发展现代化经济,谱写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列宁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对于我们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俄 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跑”“并跑”“领跑”: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明凡 王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正式嵌入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紧跟”世界大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步走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极大增强了世界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正式嵌入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紧跟”世界大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两步走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极大增强了世界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在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并跑”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发展方向,绝不走“趋同式”“依附式”等老路邪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一种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契机,“领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开拓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光明前景,推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化 世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基于《资本论》主线视角的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论》的主线,在范围、结构、属性和目的四个维度分别呈现出线索性、枢纽性、宣示性和导引性的理论特质。文章以此为参照系考察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范围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明晰历史线索、聚焦研究对象和主题;在结构上作为中心范畴,以其蕴含的综合性内涵和逻辑性思维特征将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联结成为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在属性上凸显出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价值立场和制度背景;在目的上作为揭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题眼,有助于推进学说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主线的作用与意义,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应沿着这一主脉络不断丰富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主线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