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9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夕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60,共7页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的。二是狭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其含义仅指如何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以加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的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工业化”这一术语的。本文仅就后一种意义上的工业化道路作以简要的回顾。一 1944年5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势已定,为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首次向全党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他说:“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一年后,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系统化。至建国前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城市化 建成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车美平 《理论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工业、农业、轻工业之间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述评
3
作者 杨志国 张宇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7-10,共4页
历史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真正开始了工业化征程。作为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的毛泽东,在指导工业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 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 思想述评 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一代领导集体 20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4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化一般”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5
作者 谢俊如 尚庆飞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213,共12页
在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强调“工业化一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思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从物质性维度和社会性维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性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从具体的... 在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强调“工业化一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思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从物质性维度和社会性维度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性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从具体的历史的生产关系线索层面凸显了工业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本质性内涵,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性地走出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逯原 阎治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67,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我国的工业化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以及整个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然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我国的工业化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以及整个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然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必然被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新中国的工业化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化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自主: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
9
作者 胡宗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邓小平以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和根本立足点,从推动思想解放、引领道路开辟、规划战略转变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伟大探索。独立自主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邓小平以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和根本立足点,从推动思想解放、引领道路开辟、规划战略转变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伟大探索。独立自主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物质本体论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重温邓小平的独立自主论述和独立自主探索,对于继续发扬独立自主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工业化的新特色、新动力与新机遇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根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7,共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三中全会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中国调整和改革工业化战略的根本依据。同既有的工业化道路相比,当代中国的工业化,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体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三中全会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中国调整和改革工业化战略的根本依据。同既有的工业化道路相比,当代中国的工业化,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色:第一,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情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决定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或经典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翻版,必须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第二,就中国工业化进程而言,最大的改革就在于给社会主义工业化引进了市场手段,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崭新道路;第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中国工业化必须根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特点,探索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业化新模式。同时,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转换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向外学习、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内外双重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工业化 特色 动力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 被引量:48
11
作者 曹卫东 李崟 +11 位作者 徐雁冰 黄道峻 刘青 姚守齐 何明 王欢 米银俊 王毅 朱传耿 郑永奎 兰景力 申富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共34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卫东提出,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的4个重要作用,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发挥体育的多样功能和前置性作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上海体育学院李崟提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归旨:从价值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导向;从实践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之源;从共享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归宿。武汉体育学院徐雁冰提出,中国共产党红色体育精神主要表现为服务需求的大局精神、体育为民的健民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和拼搏不止的奋斗精神,并从强种救国、强体认同和健康自信3个阶段对红色体育精神的历史赓续进行阐述。西安体育学院黄道峻提出,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演进过程,在其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开局起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体育各领域协调发展;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沈阳体育学院姚守齐认为,红色体育丰富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壮大了红色文化,其对助力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成长,助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完善,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实力的增长等具有重要启示。首都体育学院何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人民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在互鉴中携手前行,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天津体育学院王欢认为,天津体育事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应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践中探索有特色、有成效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广州体育学院米银俊提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及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生动诠释和精神标志,至今仍具鲜活的时代价值,需要永续传承和不断升华。山东体育学院王毅提出,党的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体系,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南京体育学院朱传耿提出,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历经启蒙革新的“体育救国”阶段、改造创建的“体育兴国”阶段、改革创新的“体育报国”阶段、全面提升的“体育强国”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中心任务服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之路等是中国体育百年发展经验的重要启示。吉林体育学院郑永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为:坚持党的领导,注重体育价值的体现;坚持宗旨意识,注重体育功能的实现;坚持制度优势,注重体育强国的建设;拓展开放视野,注重全新格局的打造;坚持奥运精神,注重体育灵魂的彰显。哈尔滨体育学院兰景力提出,应准确把握党的百年体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内部治理体系的转型。河北体育学院申富平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体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改革举措体现了战略眼光与务实思维,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育发展道路 红色体育 人民主体性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资源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阳康 张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在充分鉴别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在充分鉴别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在当前,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又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中国个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耀章 巩建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现实的中国个人既有别于现实的中国人,又有别于历史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及外国人。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靠中国人自己走。中国现实的政治生活同现实的中国个人息息相关,不能自觉不自觉地远离政治生活,这就需要现实的中国个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及能力,从自然人自我修炼为社会人、政治人,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主动参与社会、国家不同层次的政治生活做好必要准备。只有现实的中国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逻辑起点 人与政治 现实的中国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 被引量:4
14
作者 项佐涛 孔寒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3,共7页
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十月革命,摄取不同的内容,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十月革命观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背后蕴涵着中国向何处去这样关系道路选择的重大问题,因而... 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是动态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十月革命,摄取不同的内容,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十月革命观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背后蕴涵着中国向何处去这样关系道路选择的重大问题,因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探析——基于资本批判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卫东 曾晓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4,9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和发展等事关当代中国走向的分歧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基本原理,在全面系统地反思该财富道路的开创历程、并揭示"无剩余不追求"的资本秉性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该财富道路在前行中所遭遇矛盾挑战的本体论根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对在结合既有实践反思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哲学寓意的剖析,本质地澄清该财富道路在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根本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财富道路 资本批判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六维溯源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瑞科 孙立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其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其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坚持使我们有必要追问这一道路自信来自何处、基础何在这一前提性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自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积极探索,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定,对过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新时期以来发展成就的实践证明,对发展中的问题持有的清醒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世文 李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可概括为"一个主体领导、一个基本路线、一个制度依托、一个总体布局"。它的明确阐述理清了中华民族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可概括为"一个主体领导、一个基本路线、一个制度依托、一个总体布局"。它的明确阐述理清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思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成熟,更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涵解析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承宗 张忠良 谢翠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涵有丰富的价值目标,即经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经济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体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文化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涵有丰富的价值目标,即经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经济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体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文化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社会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和谐。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体系,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和实质,而且能够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价值目标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中国道路”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心一 刘爱莲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8,共4页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之"中国"的特质所在。"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终极价值目标、产生基础以及具体层面相契合。物化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影响力的削弱,是&qu...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之"中国"的特质所在。"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终极价值目标、产生基础以及具体层面相契合。物化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影响力的削弱,是"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价值原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建设,是从价值层面应对"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根寿 陈世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二者形成时代的耦合,红色资源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红色资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 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二者形成时代的耦合,红色资源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红色资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应然选择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