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能力优势——基于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志强 梁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在国家制度优越性的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制度的产出、实施和创新能力;对社会的调适和规范能力;应对外部竞争和挑战的能力。较之于"抗争型制度"产出样式,制度实施效... 在国家制度优越性的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制度的产出、实施和创新能力;对社会的调适和规范能力;应对外部竞争和挑战的能力。较之于"抗争型制度"产出样式,制度实施效率低下、脱离人民,长期秉持"制度优越论"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因"顶层设计+实践探索"的制度产出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兼容并蓄、纠错求是的制度品格而具有较强的制度产出、实施和创新能力。较之于国家与社会对立、社会分化严重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以注重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聚起的强大社会整合力等优势而具有更强的社会调适和规范能力。较之于西方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依靠政治和社会稳定、统一思想、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等优势而具有更强的应对外部竞争和挑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2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4
作者 黄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层次多重逻辑关系、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视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项目制逻辑的张力
5
作者 王幸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化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以及项目制的逻辑张力,有助于在乡村治理发展中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在逻辑 项目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 被引量:4
6
作者 关磊 周利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7-259,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支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规范、忧患兴帮、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支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规范、忧患兴帮、追求统一的光荣传统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 历史文化 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哲学阐释 被引量:6
7
作者 万光侠 夏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8,共8页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与价值特性。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即从人的需要、主体性、全面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前提与基础,并从制度设计、运行、完善等方...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与价值特性。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即从人的需要、主体性、全面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前提与基础,并从制度设计、运行、完善等方面,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人本价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价值 人民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社会”矛盾的化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被引量:7
8
作者 阎树群 张艳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即先行建立政治上层建筑,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改造社会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作用下发展生产力。这一特殊性构成了解读社会主义国家许多重大问题的独特论域。社会主义模式建立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即先行建立政治上层建筑,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改造社会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作用下发展生产力。这一特殊性构成了解读社会主义国家许多重大问题的独特论域。社会主义模式建立的特殊性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但同时对国家制度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衍生了"制度—社会"的矛盾,将国家的制度演化置于一个特定的"路径依赖"之中。有效化解和积极克服由社会主义模式建立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制度—社会"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社会”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自觉与自信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静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3,共6页
“人民至上”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和完善的价值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出重要论断,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之治”的坚定自觉与自信。中国... “人民至上”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和完善的价值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出重要论断,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之治”的坚定自觉与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继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觉和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制度优势的创造性转化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价值根基 价值自觉 价值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雷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效率,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体系特色、属性特色和国情特色三个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效率,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体系特色、属性特色和国情特色三个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行为主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遵守制度的规定、受到制度的约束。在我国现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特色 效率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体系和显著优势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姜辉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体系,即“制度优势群”、“主要制度群”和“方向任务群”,是具有开创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作为科学严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体系,即“制度优势群”、“主要制度群”和“方向任务群”,是具有开创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作为科学严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显著特征,就是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实现了发展、改革、治理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坚持社会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立足中国实际、中国发展、中国经验作出的科学概括和现实回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促进我们须从“两个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思考我国国家治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创新中结构体系的完善和治理效能的提升,在世界大变局中对两种制度、两种治理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更深入的比较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个基本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辛向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7,共4页
当代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发展进步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稳定性与活力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公平性与效率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制度。这一制... 当代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发展进步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稳定性与活力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公平性与效率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制度。这一制度有着科学理论基础,它不是实用主义性质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重要机遇期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辛世俊 刘艳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构成世界的原理、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原理、事物的价值性原理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指那些起决定作用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与其他制度区别开来的制度。这些制度具有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丢掉或丧失这些制度,就会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指那些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上,上接国家治理体系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之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而居于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制度 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优势、坚持和完善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秀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巨大成就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几经艰辛探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它具有凝聚优势、动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巨大成就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几经艰辛探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它具有凝聚优势、动员优势、效率优势和保障优势等方面的优越性,是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继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新的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障碍、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注重规范转换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正落实以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历史 优越性 坚持和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四维审视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爽 林志友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前,深刻领悟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其内蕴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理论优势;二是根植于文化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前,深刻领悟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其内蕴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理论优势;二是根植于文化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滋养;三是坚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理念,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集中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四是坚持在实践中彰显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稳步发展。在理论基础、文化沃土、价值取向和实践推进四维交织演进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成熟和定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以人民为中心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坐标与原则尺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坐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首先要明确其原则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坐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首先要明确其原则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智慧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考量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借鉴对象是他国的制度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坐标 原则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17,共2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党的政治领导指引明确的政治方向,党的思想领导确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拓、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党的政治领导指引明确的政治方向,党的思想领导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组织领导统领先进的组织建设,党的社会领导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最大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逻辑进路——兼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为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7,共14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组织化权威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内核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基本成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国家上层建筑进行的集中改革与调整,推动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此模式和体系为行动依归,着力推进全局性治理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模式 结构改革 治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景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7,共8页
7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突出优势是:坚持并不断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 7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突出优势是:坚持并不断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并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推动新中国发展壮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发展壮大 根本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若痴 武靖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7,共7页
我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较早实现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恢复,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人本理念为经济韧性与潜力开辟了空间;党的统一领导为经济韧性与潜力提供了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 我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较早实现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恢复,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人本理念为经济韧性与潜力开辟了空间;党的统一领导为经济韧性与潜力提供了组织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韧性与潜力的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制度释放了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为经济韧性与潜力提供了公共服务保障和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韧性与潜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