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字幕困境及其外译理念的革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燕 麻争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5,共6页
字幕翻译作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成为困扰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因素之一。无论是电影界还是翻译界都在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以求解决的办法。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界长期忽视字幕翻译”[1]的结果,只把字幕翻译当做电... 字幕翻译作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成为困扰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因素之一。无论是电影界还是翻译界都在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以求解决的办法。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界长期忽视字幕翻译”[1]的结果,只把字幕翻译当做电影海外传播的程式化步骤,对质量没有太高要求。电影界则认为国内译者水平有限,为保证字幕翻译的质量邀请外国人来译。尽管如此,字幕错译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了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字幕翻译的困境,译者作为实践的主体首当其冲,需要从学理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刻反思,提升字幕外译的理念。本文从电影行业、译者能力、电影翻译本体研究等方面观察和分析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的困境成因,进一步指出革新外译理念对解决字幕翻译问题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和演绎外译理念如何革新,从而促进中国电影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译者能力 海外传播 错译 外译 翻译界 中国电影界 电影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节呼唤中国重头戏
2
作者 汪雄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14,共1页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中国电影界以超乎寻常的步伐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山东青岛、吉林长春、上海、桂林等城市纷纷举办国际电影节,便是一例。
关键词 中国电影界 国际电影 世界影坛 电影作品 中国影片 电影观众 山东青岛 邓小平南巡 陈凯歌 广春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真正突破——《红高粱》获奖的启示
3
作者 向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2,共1页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界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景象,特别是《红高粱》在柏林获得金熊奖,把这一景象引向高潮。高潮过后,应该多多反思获奖的真正原因。无疑,能在国际上获奖,意味着我们的电影已开始进入了世界电影之林,但需要冷静的是,这仅仅是一...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界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景象,特别是《红高粱》在柏林获得金熊奖,把这一景象引向高潮。高潮过后,应该多多反思获奖的真正原因。无疑,能在国际上获奖,意味着我们的电影已开始进入了世界电影之林,但需要冷静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以后的路更长更难。那么以后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这就需要弄清获奖的原因,突破的突破口。我以为,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真正突破,不是演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电影 《红高粱》 中国电影界 世界电影 金熊奖 生存态度 《黄土地》 爱情悲剧 主题服务 《老人与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理性、易装美学与摩登语义:“软性电影”中民族国家话语的都市转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1936年以后,中国电影界进入了一支新的创作力量,那就是在不久之前掀起电影"软硬之争"的"软性电影"论者们。以刘呐鸥、黄嘉谟为代表的"软性电影"论者,将他们的电影观念带入了其主导的电影创作中,从电影史的角度说,为中国电影贡献... 1936年以后,中国电影界进入了一支新的创作力量,那就是在不久之前掀起电影"软硬之争"的"软性电影"论者们。以刘呐鸥、黄嘉谟为代表的"软性电影"论者,将他们的电影观念带入了其主导的电影创作中,从电影史的角度说,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一些别开生面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电影 民族国家 中国电影界 电影创作 刘呐鸥 电影观念 电影 现代性 情节剧 嘉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无贼”: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流氓”神话及其终结
5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9,共6页
作为当前国内毫无争议的一线导演,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人们肯定记得,远在中国电影产业还未崛起之时,冯小刚就以其独特的冯氏贺岁喜剧创作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不过,近年来,冯小刚似乎开始变得严肃而深刻,逐渐远离了尽... 作为当前国内毫无争议的一线导演,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人们肯定记得,远在中国电影产业还未崛起之时,冯小刚就以其独特的冯氏贺岁喜剧创作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不过,近年来,冯小刚似乎开始变得严肃而深刻,逐渐远离了尽管颇受观众欢迎但并不为知识界看重的喜剧。对此,自然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且也不应当排除冯小刚在未来重回喜剧创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中国电影界 喜剧电影 天下无贼 中国电影产业 贺岁喜剧 知识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影大观(二)——微电影的“个性化”寻踪
6
作者 冷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101,共3页
当下,"微电影"是什么好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微电影的爱好者们不管学界还是业界如何研讨规范,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利用各种创作手段、使用多种元素创作着属于自己的微电影。表现也好,表意也好,再现也好,跨界也好,穿越也好,混搭也好,反正... 当下,"微电影"是什么好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微电影的爱好者们不管学界还是业界如何研讨规范,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利用各种创作手段、使用多种元素创作着属于自己的微电影。表现也好,表意也好,再现也好,跨界也好,穿越也好,混搭也好,反正一批又一批的微电影每天都在拍摄制作,火爆的微电影大赛仍然在国内各地蔓延,每天的视频网站都能够收到上千部上传的微电影"作品"。但是微电影的"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投入"和短时间观看特性,决定它的创作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个性 创作手段 父子俩 《活着》 娶媳妇 中国电影界 国际名牌 心理刺激 辽宁卫视 开心一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片归心伴雁飞——重读经典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
7
作者 陈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29,共5页
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1979)由李俊导演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出品,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纪念日当天公映。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人物刻... 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1979)由李俊导演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出品,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纪念日当天公映。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人物刻画细致,感情朴实动人,镜头流畅自然,诗情画意,像长白山的流水那样清澈见底。影片的民族风格也很浓,充满了乡土气息。""导演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追求和表现美好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题材 玉贞 雁南飞 人物刻画 民族风格 魏得胜 香港国际电影 中国电影界 念想 暗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照常升起》电影画面的艺术魅力
8
作者 史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31,共3页
一、彩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色彩在电影画面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写实效果。导演在拍摄电影中应该对该元素予以充分利用,将角色内心的落寞、欲望以及孤独等感觉充分展现在电影前的观众面前。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史,很多学... 一、彩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色彩在电影画面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写实效果。导演在拍摄电影中应该对该元素予以充分利用,将角色内心的落寞、欲望以及孤独等感觉充分展现在电影前的观众面前。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史,很多学者都认为电影发展主要有两大时代,一种是无声电影,还有一种就是有声电影。但是在诞生色彩电影之后,在发展电影艺术方面有存在着划时代的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画面 电影发展 彩色电影 电影艺术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姜文 黑白电影 中国电影界 电影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电影”在悄然崛起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建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6,共1页
虽然不象献礼影片那样轰轰烈烈地引入注目,但悄然间,一股“女性电影”的创作热潮正在崛起。仅就最近推出的作品而言,就有《女性世界》、《独身女人》、《女人·TAXI·女人》、《烛光里的微笑》和《留守女士》等等,这些影片已陆... 虽然不象献礼影片那样轰轰烈烈地引入注目,但悄然间,一股“女性电影”的创作热潮正在崛起。仅就最近推出的作品而言,就有《女性世界》、《独身女人》、《女人·TAXI·女人》、《烛光里的微笑》和《留守女士》等等,这些影片已陆续与观众见面,并在影评界和观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一般说来,文艺创作最忌讳的是在题材样式选择上的“一窝蜂”,但我认为,“女性电影”的兴盛是值得为之称善叫好的。影视创作似乎不应该从主人公的性别出发让男女平分秋色,但自从电影问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影视创作 留守女士 女性世界 女导演 董克娜 湘女 中国电影界 革命历史题材 人物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影片的投放时机——关于培育电影市场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9,共2页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电影市场的萎缩和滑坡趋势竟一发而不可收,至92年上半年,危机尤其,半年之中失去的观众高达15亿之众。每谈及此,电影界的朋友总免不了怪罪“三股祸水”(即电视、录像以及一些新兴的娱乐形式)相伴构成的冲击。其实,这...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电影市场的萎缩和滑坡趋势竟一发而不可收,至92年上半年,危机尤其,半年之中失去的观众高达15亿之众。每谈及此,电影界的朋友总免不了怪罪“三股祸水”(即电视、录像以及一些新兴的娱乐形式)相伴构成的冲击。其实,这种“由盛入衰”的趋向由来已久,无可回避。改革已经把电影推向市场,进入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市场 娱乐形式 献礼片 八十年代 电影消费 排映 中国电影界 节日效应 军事题材 威尼斯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和八个》:叙事诗与探索电影叙述学比较论
11
作者 王治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78-182,共5页
郭小川的叙事诗《一个和八个》,完成于1957年12月18日。由张子良、王吉呈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和八个》,发表于《长安》1983年第11期。由张军钊导演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正式公映于1985年夏。《一个和八个》的故事,由三种形式叙述... 郭小川的叙事诗《一个和八个》,完成于1957年12月18日。由张子良、王吉呈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和八个》,发表于《长安》1983年第11期。由张军钊导演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正式公映于1985年夏。《一个和八个》的故事,由三种形式叙述之并形成文本,这就具备了叙述学的三大要素:故事、叙述、文本。叙事诗是诗化的故事。电影是画面化的故事。电影文学剧本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在长期的审美经验中,电影被视为唱诗的艺术。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比其他艺术家更贴近哲学。第五代导演则力求贴近诗人。电影文学编剧则成为诗和电影的中介。《一个和八个》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将诗移植成电影的真正成功! 那么,在叙述学研究中,叙事诗与电影是否具有共同的叙述特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和八个 叙述学研究 第五代导演 张子良 画面化 王吉呈 郭小川 叙述结构 国际影坛 中国电影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的魅力浅析
12
作者 龙超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6-16,共1页
当今的中国电影界,张艺谋不仅已成了大导演,而且登上了“国际大师”级别,令世人瞩目;中国电影到了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张艺谋手里,竟被玩得走火入魔般地轰动,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地获奖,一部接一部地形成热潮。难怪,在柏林电影节上西人会... 当今的中国电影界,张艺谋不仅已成了大导演,而且登上了“国际大师”级别,令世人瞩目;中国电影到了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张艺谋手里,竟被玩得走火入魔般地轰动,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地获奖,一部接一部地形成热潮。难怪,在柏林电影节上西人会如此慨叹:“中国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中国电影界 第五代导演 柏林电影 《秋菊打官司》 摄影风格 《红高粱》 世界影坛 《黄土地》 电影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麦的真相探求——浅析《飞行员的妻子》《沙滩上的宝莲》《三面间谍》的叙事核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利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7,共3页
法国"新浪潮"是一个业余影评者、作者电影的发现者以及美国电影爱好者的集合,其中对于美国电影的爱好,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表现在对希区柯克的拥护还是反对上。现在希区柯克是公认的悬念大师,但"当时的法国人对待希区柯... 法国"新浪潮"是一个业余影评者、作者电影的发现者以及美国电影爱好者的集合,其中对于美国电影的爱好,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表现在对希区柯克的拥护还是反对上。现在希区柯克是公认的悬念大师,但"当时的法国人对待希区柯克,根本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像发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样毫无保留地赞扬他,反而是格外小心翼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区柯克 美国电影 作者电影 侦探与推理 中国电影界 影评人 文艺片 尼策 叙事技巧 弗朗索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地再现历史——长影导演李前宽谈《开国大典》 被引量:3
14
作者 相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10-11,共2页
李前宽在室京电影制片厂仿清楼招待所和我细侃北《开国大典》(?):很多专家评论说:《开国大典》拍得很有激情,很有人情味但你是奉命接受《开国大典》剧本的,你是怎样融自己的情感在这段历史的?李:《开国大典》剧本是去年7月22日由电影局... 李前宽在室京电影制片厂仿清楼招待所和我细侃北《开国大典》(?):很多专家评论说:《开国大典》拍得很有激情,很有人情味但你是奉命接受《开国大典》剧本的,你是怎样融自己的情感在这段历史的?李:《开国大典》剧本是去年7月22日由电影局和重大题材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我接受这个剧本时,正在和肖桂云编导一个十集电视剧《血洒故都》,写的是李大钊被捕就义的故事。因时间很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前宽 电影制片厂 电影 我们俩 专家评论 巨片 中国电影界 电影语言 场面调度 北京电影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区》的意象哲学与审美体验
15
作者 樊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0-12,共3页
凭借《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的青年导演宁浩,在2009年完成了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电影《无人区》。杀青之后,由于触碰了审查制度的底线,几度撤档,终于在2013年底登陆大银幕,给中国电影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惊喜。影片讲述在大城市小有名... 凭借《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的青年导演宁浩,在2009年完成了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电影《无人区》。杀青之后,由于触碰了审查制度的底线,几度撤档,终于在2013年底登陆大银幕,给中国电影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惊喜。影片讲述在大城市小有名气的新锐律师潘肖,为了利益远赴人迹罕至的大西北边陲,帮助盗猎分子洗脱罪名。辩护成功后,意图返回城市上新闻头条,准备迈向事业巅峰,不料因为利欲熏心、贪婪无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分析 西北边陲 中国电影界 宁浩 大城市 审查制度 卡车司机 女娇 影像风格 占为己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王云缦
16
作者 朱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14,共1页
中国当代优秀的电影评论家、不知疲倦的、热心的电影社会活动家王云缦同志,于1991年11月17日上午5时许,因患不治之症,撒手离我们而去,令人感到万分的悲痛和惋惜。王云缦本名王长庆,1932年出生上海。自幼热爱进步文学。1949年秋考入上海... 中国当代优秀的电影评论家、不知疲倦的、热心的电影社会活动家王云缦同志,于1991年11月17日上午5时许,因患不治之症,撒手离我们而去,令人感到万分的悲痛和惋惜。王云缦本名王长庆,1932年出生上海。自幼热爱进步文学。1949年秋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大众电影》编辑部任职。1961年调《电影艺术》编辑部,1977年到《电影创作》编辑部。80年代初进入中国电影家协会研究部工作。他先后发表了上千篇电影评论,成为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影评家。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家协会 电影评论 电影艺术》 大众电影 王长庆 中国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界 影视评论 世界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得上无知和骄横么?
17
作者 萧泉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3-23,共1页
读了浙江董小军《也太骄横了》一文〈本刊89年第七期〉,总觉得心里有几句话要说出来。“全国只卖出一个拷贝”的影片“这算什么好影片!”杨在葆的这种批评显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象《晚钟》影片,在国际上得了奖,总还是中国电影界... 读了浙江董小军《也太骄横了》一文〈本刊89年第七期〉,总觉得心里有几句话要说出来。“全国只卖出一个拷贝”的影片“这算什么好影片!”杨在葆的这种批评显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象《晚钟》影片,在国际上得了奖,总还是中国电影界的骄傲。可一部由中国人编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在葆 中国电影界 七期 电影观众 电影评介 电影公司 欣赏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名之下看《画魂》——漫谈巩俐的表演
18
作者 许西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3-13,共1页
著名女导演黄蜀芹执导、国际影星巩俐主演的传记片《画魂》,在筹拍、开拍期间就被传媒鼓吹得热闹异常,其吸引力不亚于五年前谢晋拍《最后的贵族》让潘虹出演头号女主角李彤那阵势。新近上映,有缘趁先赶场,不料看后颇感失望:巩俐塑造的... 著名女导演黄蜀芹执导、国际影星巩俐主演的传记片《画魂》,在筹拍、开拍期间就被传媒鼓吹得热闹异常,其吸引力不亚于五年前谢晋拍《最后的贵族》让潘虹出演头号女主角李彤那阵势。新近上映,有缘趁先赶场,不料看后颇感失望:巩俐塑造的潘玉良形象,却不尽如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俐 黄蜀芹 女导演 谢晋 潘玉良 银幕形象 国际影星 《红高粱》 中国电影界 女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礼赞与融合——故事片《哦,香雪》观后感
19
作者 杜寒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3-13,共1页
铁轨,隧洞。几个山村少女移动着,她们怀着对火车的新奇感,盼望着火车驶临。而当火车风驰电掣般地开来,她们对这一庞然大物则感到惊悸。后来,她们渐渐熟悉了火车,展开了与火车的交流。也正是从这个新修的小站,她们也随着疾奔的火车而朝... 铁轨,隧洞。几个山村少女移动着,她们怀着对火车的新奇感,盼望着火车驶临。而当火车风驰电掣般地开来,她们对这一庞然大物则感到惊悸。后来,她们渐渐熟悉了火车,展开了与火车的交流。也正是从这个新修的小站,她们也随着疾奔的火车而朝着山外的远方飞去,香雪和她的伙伴们所构筑的世界既散发着浓烈的山村气息,也折射出鲜亮的城市之光。她们朗朗的笑声回荡在幽谥的山野,她们正是在这祖祖辈辈生息的亲切温厚的大山里,写下了清丽淡雅的散文诗。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影片《哦,香雪》,为观众呈现的是一幅幅清新醇厚的山村画面,勾划了香雪们——山民的女儿们对新生活、新文化的热切的渴望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中国电影界 伙伴们 电影创作 新奇感 导演阐述 至善至美 资任 意韵 现实愈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厚望于宋崇
20
作者 洪华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共2页
宋崇出任北影厂厂长后,记者采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北影厂搞好了,将比我宋崇当导演拍几部电影更有价值”。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因为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不但缺少有成就的电影导演,更缺少既有艺术眼光又有经济眼光的电影企业家。
关键词 电影导演 中国电影界 宋崇 艺术眼光 世界影坛 世界电影 电影事业 国际电影 艺术质量 艺术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