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评,需要以心投入——读《中国霸王花》的几篇评论感言
1
作者 边国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24-24,共1页
也许,我所见到的几篇对影片《中国霸王花》的评论,反映出当前群众影评中较有代表性的现象:一些影评人热情很高,却程度不同地沉浸在惯性思维的定势中,自觉不自觉地做着粗枝大叶的文章,数量不少,价值不高。这也是引起我“感言”动机的事... 也许,我所见到的几篇对影片《中国霸王花》的评论,反映出当前群众影评中较有代表性的现象:一些影评人热情很高,却程度不同地沉浸在惯性思维的定势中,自觉不自觉地做着粗枝大叶的文章,数量不少,价值不高。这也是引起我“感言”动机的事实前提吧。《中国霸王花》是1991年上映的一部表现我国女武警部队土兵训练生活的影片。它一映出,立即带来赞扬声,如《崭新的中国霸王花》(中国电影周报9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周报 影评人 土兵 电影评介 军事题材 赞扬声 献礼片 文汇 女战士 惯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轰动过后的思考——简谈影片《周恩来》的几点缺憾 被引量:1
2
作者 边国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13,共1页
传记历史片《周恩来》引起了轰动。导演说:“这部影片让人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幸有一个周恩来’”(中国文化报1991.10.16)。影片创作宗旨:“拍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中国电影周报1991.8.22)。这是对周恩来形象塑造的极高要求。那么,影... 传记历史片《周恩来》引起了轰动。导演说:“这部影片让人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幸有一个周恩来’”(中国文化报1991.10.16)。影片创作宗旨:“拍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中国电影周报1991.8.22)。这是对周恩来形象塑造的极高要求。那么,影片轰动了是否就算达到了这个目标呢? 影视艺术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角色的成功,不能完全脱离影片整体,但却不等于全片整体艺术上很成功;一个角色比较成功,影片整体艺术水准又较高,则可以使这个角色更丰满,更成功。以是观之,虽然,《周恩来》中周恩来形象塑造的形神兼备在间类角色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中国电影周报 中国文化报 创作宗旨 人格魅力 影视艺术 形象塑造 艺术水准 类角色 两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敦禄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5期47-48,共2页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标点符号的用法已有新的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在说明中强调:“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作者和编辑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不应该成为一个值得议论的问题的,然而现在随便翻开一张报纸,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省会城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几乎所有报纸都存在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稿件内容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闻出版署 编校质量 党委机关报 语言文字规范化 句子内部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理论研究 中国电影周报 名时 木卡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观众引向何方——评《三部出色的香港赌片》的赏评导向
4
作者 晓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4,共1页
《至尊无上》、《赌神》和《至尊计状元才》是香港连续三年完成的描写职业赌徒的电影三部曲。该不该拍这样的影片是香港方面的事情,姑且不论,但第168期《中国电影周报》所载《三部出色的香港赌片》一文对此三部影片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 《至尊无上》、《赌神》和《至尊计状元才》是香港连续三年完成的描写职业赌徒的电影三部曲。该不该拍这样的影片是香港方面的事情,姑且不论,但第168期《中国电影周报》所载《三部出色的香港赌片》一文对此三部影片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笔者以为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兹略述拙见,以求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周报 赌神 大弟 姑且不论 刘德华 三年 编导者 周润发 蒋氏 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评活跃了连队
5
作者 屈军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6-16,共1页
兰州军区84506部队21连党支部重视部队群众性的影视评论工作。近两年来,他们为战士们订阅了《大众电影》、《电影评介》、《中国电影周报》等报刊,并先后开展了影视知识讲座。
关键词 影视评论 电影评介 中国电影周报 大众电影 兰州军区 影视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塑造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的毛泽东
6
作者 赵珍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8-19,共2页
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在多部影片中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当然这除了古月的表演技巧外,我认为他占了一个先天的优越条件,古月不用化妆就有几分酷似毛泽东,所以他走到哪里,观众一眼就认出来他就是演毛泽东的演员古月,而... 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在多部影片中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当然这除了古月的表演技巧外,我认为他占了一个先天的优越条件,古月不用化妆就有几分酷似毛泽东,所以他走到哪里,观众一眼就认出来他就是演毛泽东的演员古月,而在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扮演毛泽东的王仁同志,他与占月相比就有点先天不足。他没有化妆时,你如果在大街上见到他,绝对看不出他与毛泽东有什么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同 空政话剧团 中国电影周报 表演技巧 占月 告诉我 我自己 胶东文协 后期录音 电影制片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影的歧路
7
作者 张炼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7-7,共1页
“兔子不吃窝边草”,长春人不爱看长影的片子,认为近几年长影的影片普遍质量平平,题材、风格、样式上没有新鲜感,即或拍赚钱的武打片,也是一色的清朝大辫子,打不出新招,故事也都雷同;演员就更别提了,光知道乱打一气,脸上象挂着布帘子似... “兔子不吃窝边草”,长春人不爱看长影的片子,认为近几年长影的影片普遍质量平平,题材、风格、样式上没有新鲜感,即或拍赚钱的武打片,也是一色的清朝大辫子,打不出新招,故事也都雷同;演员就更别提了,光知道乱打一气,脸上象挂着布帘子似的——没戏.因此,宣传影片不敢把长影厂的名字写上,否则,观众一看是长影的扭头就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周报 股掌之上 艺术质量 创作思想 特定涵义 不可饶恕 人物塑造 阴险狠毒 猫捉老鼠 上当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来信·影视大观园·编后的话
8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32,共1页
正值新年度全国报刊订阅时期,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向所属各分站和部队电影队组、放像组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不失时机地订阅《电影评介》、《中国电影周报》、《文汇电影时报》等电影报刊。通知说,二报一刊信息量大,报道迅速,导向正确,宣传... 正值新年度全国报刊订阅时期,南京军区文化工作站向所属各分站和部队电影队组、放像组发出通知,要求他们不失时机地订阅《电影评介》、《中国电影周报》、《文汇电影时报》等电影报刊。通知说,二报一刊信息量大,报道迅速,导向正确,宣传有力;它们开辟的影片评介等众多栏目对广大放映人员了解电影信息,搞好映前宣传,引导官兵看好电影,开展群众影评括动,提高放映人员素质和影评写作水平等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通知强调,每个电影队组、放像组至少要订阅一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映人员 中国电影周报 南京军区 文汇 姜文 报刊订阅 思德 猴子捞月 业务学习 大众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在“双奖”评选之际
9
作者 卢清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2,共1页
写下这个题目,难免有点心虚。通常写这类题目的大多是影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或是在当今影坛大红大紫的名流。我乃无名小辈,竟敢用同题作文章,总担心人家说我不知天高地厚。你说心虚不? 然而,平生爱电影爱得一丝不苟,无私无畏。面对电影... 写下这个题目,难免有点心虚。通常写这类题目的大多是影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或是在当今影坛大红大紫的名流。我乃无名小辈,竟敢用同题作文章,总担心人家说我不知天高地厚。你说心虚不? 然而,平生爱电影爱得一丝不苟,无私无畏。面对电影目前之困境,忧心忡忡,恨不能助一臂之力,无奈身在圈外,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值此“双奖”评选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小辈 圈外 评奖标准 中国电影周报 苦恋 三性 性统 种玉 操作标准 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评也要“防左”
10
作者 邱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4-24,共1页
读《中国电影周报》6月4日的一篇影评(隋锡君:《钟声里消蚀了典型性——评【清凉寺钟声】》),它使我想到:影评固然贵在独抒己见,但立论总该求其平实,出以多思,切合影片实际。这篇影评写道:“
关键词 中国电影周报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鬼子 辛茹 日本人民 应求 乳泉 涵意 心胸狭窄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腔热忱栽花育苗 影评骨干遍布西北——《西线影视报》长期培养影评写作人才
11
作者 屈军强 张健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5,共1页
兰州军区《西线影视报》自86年创刊以来,就本着面向基层,为兵服务的宗旨,长期坚持以报培训,办班培训的方法,6年多来,举办影评写作培训班22期,为驻西北五省区各部队输送了416名影评写作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群众性影视工作的开展,受到... 兰州军区《西线影视报》自86年创刊以来,就本着面向基层,为兵服务的宗旨,长期坚持以报培训,办班培训的方法,6年多来,举办影评写作培训班22期,为驻西北五省区各部队输送了416名影评写作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群众性影视工作的开展,受到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西线影视报》根据部队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单调等特点,采取抓重点,促全面,深入部队分点开办函授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家进行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军区 部队输送 西北五省区 影视工作 分点 专业军士 理论与实践 文化生活 中国电影周报 电影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方义华说几句公道话
12
作者 白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共1页
《中国电影周报》10月15日刊登非也同志的文章《不只是说方义华》,读后感慨良多,禁不住想为方义华说儿句公道话。说到方义华,不少人都知道,他涉足影坛并非自《焦裕禄》始。八十年代初的《月亮湾的笑声》(该片荣获文化部优秀农村题材影片... 《中国电影周报》10月15日刊登非也同志的文章《不只是说方义华》,读后感慨良多,禁不住想为方义华说儿句公道话。说到方义华,不少人都知道,他涉足影坛并非自《焦裕禄》始。八十年代初的《月亮湾的笑声》(该片荣获文化部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是他的成名作,之后《月亮湾的风波》、《野妈妈》(该片荣获第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义华 印度国际电影 中国电影周报 电影家协会 野妈妈 农村题材 八十年代 电影剧作 电影编剧 月亮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南京、武汉影评活动简讯
13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7,共1页
西安胡家庙影评分会出访西南寻求合作西安市职工影评学会胡家庙分会一行六人,一九八九年八月出访重庆、贵阳、昆明和成都,和兄弟省市交流了群众影评的方法和经验。这次出访重点是贵阳《电影评介》编辑部,双方具体商讨了共同探索一条横... 西安胡家庙影评分会出访西南寻求合作西安市职工影评学会胡家庙分会一行六人,一九八九年八月出访重庆、贵阳、昆明和成都,和兄弟省市交流了群众影评的方法和经验。这次出访重点是贵阳《电影评介》编辑部,双方具体商讨了共同探索一条横向联合、群众办刊的新路等问题。出访组归来作了汇报进行研究后,已向编辑部发函建议,由刊物和西安职工影评学会共同出面邀请上海、哈尔滨、北京、武汉、西安、贵阳等有关单位或代表,在贵阳召开“六城市群众影评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庙 电影评介 影视评论 儿童电影 一九 作家协会 徐学萍 中国电影周报 电视艺术家协会 星光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评三档
14
作者 张启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13,共1页
影评三档,是以影评眼光的高下区分的。一档:眼光高远,见地深刻。只有鉴古通今,吸取人类思想文化成果的精华,站在时代思想的峰巅,才能写出具有这种眼光的影评。试以领袖人物银幕形象塑造经验的探索为例。一时,“‘人’与‘神’之间”说... 影评三档,是以影评眼光的高下区分的。一档:眼光高远,见地深刻。只有鉴古通今,吸取人类思想文化成果的精华,站在时代思想的峰巅,才能写出具有这种眼光的影评。试以领袖人物银幕形象塑造经验的探索为例。一时,“‘人’与‘神’之间”说曾独占鳌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电影创作 领袖人物 革命历史题材 审美心理 鉴古 中国电影周报 神形兼备 鉴赏能力 狄德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不是梳妆台——兼与季余同志商榷
15
作者 王慧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2-32,共1页
电影具有意识形态性,这是尽人皆知的。电影表现社会生活,涉及到历史政治领域纯属正常的文艺现象。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它表现的政治负面上指手划脚,盯在它所表现的生活与历史负面的东西上横加指责,有欠公允。国内一家权威党建杂志刊登了... 电影具有意识形态性,这是尽人皆知的。电影表现社会生活,涉及到历史政治领域纯属正常的文艺现象。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它表现的政治负面上指手划脚,盯在它所表现的生活与历史负面的东西上横加指责,有欠公允。国内一家权威党建杂志刊登了一篇《〈霸王别姬〉给观众带来了什么》的评论文章。后来被《中国电影周报》与《文艺报》等大报相继转载。其锋芒影响面之广直逼《霸》片的表现内容。笔者不能与文章作者季余同志的观点苟同,读了这篇文章至今,总觉得心有郁积不吐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周报 文艺现象 横加指责 《文艺报》 陈凯歌 意识形态性 编导者 文化思考 《黄土地》 影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凡响的“马后炮”——《决胜杯》影评征文感言
16
作者 边国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3,共1页
1992年6月至9月底,总政文化部、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解放军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电影周报社、中国影评学会、中影公司等14家单位联合发起名为《决胜杯》的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影评征文活动。从而在中国电影文化史上写... 1992年6月至9月底,总政文化部、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解放军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电影周报社、中国影评学会、中影公司等14家单位联合发起名为《决胜杯》的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影评征文活动。从而在中国电影文化史上写下了极有意义的一页。作为这次活动的参加者,有一点感想,欲一吐为快。一个惯性思维:影评历来反对“马后炮”。强调时间性。一般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化 巨片 中影公司 中国电影周报 解放军报社 人民日报社 大决战 当代意识 美学思考 评介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