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史中的社会变化视角及其位移——以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个案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0,27,共8页
本文拟从社会变化视角考察中国电影史,由此探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角位移问题。艺术史不过是研究者的主体建构的产物。对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社会革命视角略加调整,以社会变化视角去重新考察中国电影史,从中见出社会革命... 本文拟从社会变化视角考察中国电影史,由此探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角位移问题。艺术史不过是研究者的主体建构的产物。对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社会革命视角略加调整,以社会变化视角去重新考察中国电影史,从中见出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两种基调的交替演进。特别是应看到革命式改革构成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式演变的主旋律及主视角,意味着以革命的激进方式去实施改革。在当今全球文化经济时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研究视角需要而且应该寻求突破。重要的不再是是否采取一重视角或多重视角,或所选取视角是否先进或高明,而是是否确实据此视角而获得新的史家洞见。拥有新的史家洞见应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究 艺术视角位移 中国电影史研究 社会变化视角 革命式改革 家洞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修辞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空间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吉德 张海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209,共8页
从身体修辞的角度介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能为"重写中国电影史"增添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可以揭开中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信息,进而发现个人与时代、审美与政治、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身体修辞的角度介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能为"重写中国电影史"增添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可以揭开中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信息,进而发现个人与时代、审美与政治、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该研究还是对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呼应,并且能提升该学科与现实对话的能力。具体研究思路有两种:一是把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纵向考察;二是每个阶段的身体修辞分为具体的专题,进行横向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修辞 身体政治 中国电影史研究 空间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左翼电影批评:“一元论”反思与“建设的批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超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6-21,共6页
左翼电影批评标准的“一元论”,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已有了一定的探讨,但在“重写电影史”视域下,相关结论还是值得进一步商榷。1933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然而各种娱乐电影却依然以相对成熟的表现形式对中国观众进行... 左翼电影批评标准的“一元论”,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已有了一定的探讨,但在“重写电影史”视域下,相关结论还是值得进一步商榷。1933年,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然而各种娱乐电影却依然以相对成熟的表现形式对中国观众进行着影响,这些电影的资产阶级甚至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害深重。一些影评人尽管对这些影片的意识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批判,但“仍然对这些电影的‘技巧’层面带着强烈的赞赏情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评人 左翼电影批评 娱乐电影 重写电影 表现形式 中国电影史研究 一元论 视域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沦陷时期北京电影院兴衰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子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7-81,共5页
随着电影学与新历史观、新文化观的碰撞,中国电影史研究视点有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沦陷时期的电影史研究已成为显学,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既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伪满映、“孤岛”电影,而拥有一亿人口的华北地区却长期被忽视。若... 随着电影学与新历史观、新文化观的碰撞,中国电影史研究视点有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沦陷时期的电影史研究已成为显学,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既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伪满映、“孤岛”电影,而拥有一亿人口的华北地区却长期被忽视。若从城市电影史的角度观察,虽然近年来上海、北京①电影史的研究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突破,但对沦陷时期北京电影放映业与城市生活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因此,本文就沦陷时期北京电影放映业的兴衰、电影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期望丰富极具差异性与复杂性的沦陷区电影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电影放映业 沦陷时期 电影 中国电影史研究 新文化观 新历 质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