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的本质”的早期讨论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奠基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q...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美"的知识社会学讨论,以及戴岳、陈望道对"美感"问题的现象学、分析美学讨论,蔡仪对"美"与"美感"的科学主义讨论等,分别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根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话语言说的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美
美感
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杨春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美学
后实践
美学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本质”的早期讨论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奠基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鹏飞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存活在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中的古典美学范畴研究"(12JK04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美"的知识社会学讨论,以及戴岳、陈望道对"美感"问题的现象学、分析美学讨论,蔡仪对"美"与"美感"的科学主义讨论等,分别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根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话语言说的原点。
关键词
美的本质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美
美感
知识建构
Keywords
the essence of beauty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 system
beauty
aesthetic sensibility
epistemology theories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杨春时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文摘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关键词
实践
美学
后实践
美学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的本质”的早期讨论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奠基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杨春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