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剑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最后对中国三大文学思潮进行定位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 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文译本《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序 被引量:1
2
作者 邵伯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112,共2页
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央图书馆馆长、(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韩武熙先生认为拙作《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为“近几年不可多见之力作”。译成韩文出版,不仅可作为韩国“大学及学术界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之学习与研究之价值”,... 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央图书馆馆长、(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韩武熙先生认为拙作《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为“近几年不可多见之力作”。译成韩文出版,不仅可作为韩国“大学及学术界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之学习与研究之价值”,并且“对中韩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并大有裨益”。要我为这一译本写一篇序文。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写序当然是义不容辞的。并借此机会向朝武熙教授和参与翻译这本书的其他各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家作品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 译本 郭沫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突破意义的文学著作——读《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3
作者 吴禹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新文学史的全流程中波澜壮阔的各种思潮作全景式描述和总体评价的煌煌巨著却一直没有出现。由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史专家邵伯周教授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一书的问世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这部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研究专著以宏阔的视野,细致的笔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文学著作 “战国策”派 文学 现代主义 民族主义 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主观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类型 四种关系——对我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考察
4
作者 周葱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6,12,共7页
对以往某些现代文学史把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仅仅描述为“矛盾——批判斗争——发展”提出异议,认为在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类型,除上述类型之外,还存在“矛盾——互补调和——发展”,以及将上述两个类型结合而产生的第三... 对以往某些现代文学史把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仅仅描述为“矛盾——批判斗争——发展”提出异议,认为在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类型,除上述类型之外,还存在“矛盾——互补调和——发展”,以及将上述两个类型结合而产生的第三个类型。再从历时性角度考察,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反拨,二是延续,三是重复,四是综合与超越。正是这三个类型、四种关系,构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发展 类型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研究在台湾
5
作者 李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7-92,共6页
抗战文学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三十年代作品的禁锢,造成台湾学者对这一段文学研... 抗战文学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三十年代作品的禁锢,造成台湾学者对这一段文学研究的空白。1979年“七·七”前后,由于台湾地区有关学者的努力,这一禁区才被突破,从而推动了抗战文学的开拓性研究。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研究 抗战时期文学 沦陷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月刊杂志 整理与研究 文学史料 报告文学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假防窃 规范学术
6
作者 俞兆平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邵伯周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新唯美主义”一节中的有关闻一多部分 ,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俞兆平所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一节。这种抄袭是一种“缩写”他文和“袭用”他文观点的... 邵伯周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新唯美主义”一节中的有关闻一多部分 ,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俞兆平所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一节。这种抄袭是一种“缩写”他文和“袭用”他文观点的手法 ,很具隐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缩写” “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