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兴泽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5-219,共5页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深入认识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尊重史料建设者的劳动;力戒浮躁情绪,树立严谨的学风;克服避讳心理,直面历史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散佚”与当代的“新考据研究”——史料建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4,114-116,共4页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同场合下被不断地重复使用着 ,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在降低 ;与此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较多、繁富迷乱 ,又使文献的搜集与研究相对地困难 ;加之现代文学是个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其传播、研究受到政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些就给我们的研究设置了一个课题 ,必须先做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基于此 ,本栏六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术资料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 ,认为必须重视史实 (即“根据”)的析理 ,重视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 ;研究和考证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行为 ,考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深入的过程 ;文学资料特别重视前伸 ,因此要下些由当代到历史的功夫 ,强调翻检资料时 ,既要有历史感 ,又需要当下的立场 ;为了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水平 ,讲求科学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的同时 ,还应注意反思 ,保持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资料 文献资料 史料建设 “新考据研究” “散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巴金《家》的“手稿”
3
作者 姚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5,共3页
新文学问世以来,巴金的《家》是第一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声势浩大地描写封建家族在社会革命背景下逐步走向崩溃的作品。它系统深入地呈现青年的希望与新生革命力量的成长,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家》原名《激流》,于1931年4... 新文学问世以来,巴金的《家》是第一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声势浩大地描写封建家族在社会革命背景下逐步走向崩溃的作品。它系统深入地呈现青年的希望与新生革命力量的成长,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家》原名《激流》,于1931年4月18日起在《时报》连载,但《家》的原稿在《时报》登载后丢失了。[2]似乎是《家》原稿的丢失激发了巴金的留档存档意识,之后关于作品的修订稿本他都有意识地留存备查,后来又把这些留有大量手写笔迹的图书版本捐赠给由他倡议并推动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其作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文学史料存放在“手稿库”中保藏。[3]2023年12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1935年巴金《家》手稿”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料 国家一级文物 《时报》 历史档案 修订稿 革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 被引量:5
4
作者 付祥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自从1985年学界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倡议以来,以实际行动响应者络绎不绝,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理论贫乏。建构现代文学史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话语模式、评价标准,确认其学科属性,真正从"史料"走向"史... 自从1985年学界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倡议以来,以实际行动响应者络绎不绝,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理论贫乏。建构现代文学史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话语模式、评价标准,确认其学科属性,真正从"史料"走向"史料学",成为当下紧迫而具体的任务。现代文学史料学具有超学科性,体现为"现代文学"含义与史料学融合、研究方法多学科性、"边际性"与"开放性"交叉及与电子数字化技术密切相关等特征。现代文学史料学亟待于在现代文学文献学、古代文学史料学、当代文学史料学之间进行互动和打通。只有既注重学科性,又充分肯定超学科性,才能使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学科定位得到统一,理论得到发展,实践得到深化加强,从而促进现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 学科属性 超学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建设路向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德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130,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大陆、台湾和香港文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却只讲授其中的大陆文学,未能真实反映“两岸三地”中国文学的全景风貌,影响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完整把握和通过文学窗口对台港的认识了解,...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大陆、台湾和香港文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却只讲授其中的大陆文学,未能真实反映“两岸三地”中国文学的全景风貌,影响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的完整把握和通过文学窗口对台港的认识了解,导致了学生关于中国新文学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残缺,因而理应即行整体改革,以真实反映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和科学构架本课程教学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 改革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2期19-25,29,共8页
本文以樊骏先生的长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为分析对象,从细读文本和分析文章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阐释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观,评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樊骏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 总体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料思维与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青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把对史料的重视当作一种必须坚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必要把它放到学科建设的位置。通过史料重建文学史,立足史料展示解释学功夫,使原创理论的出场建立在历史重建的基础上,应是规范学术研...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把对史料的重视当作一种必须坚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必要把它放到学科建设的位置。通过史料重建文学史,立足史料展示解释学功夫,使原创理论的出场建立在历史重建的基础上,应是规范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学科建设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史的现代性——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教学与史料建设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3,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新强调史料建设的意义,应该在过去文学史编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对某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文学史学科史料建设的思路,重建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复杂性的认知。文学史的现代性在文学与历史互动实践中体现,在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新强调史料建设的意义,应该在过去文学史编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对某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文学史学科史料建设的思路,重建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复杂性的认知。文学史的现代性在文学与历史互动实践中体现,在史实、史料开放性的历史叙述、差异性辨析、文学生态、文学语境、文学话语的生成中,建立起现代文学史观。史料是过去的历史也是“现在”的,史料永远不会被挖掘穷尽。任何时代的文学史的重写、研究和教学,都不可能脱离和回避历史层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史料建设 现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研究的学科意识——张英进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凤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电影研究 学科意识 张英 海外 访谈录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辑刊》举办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10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科学辑刊 座谈会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试论“中国现代文学3”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未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3,共9页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社会继上世纪80年代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取向与转型之后,90年代掀起"市场经济"改革潮,到新世纪,社会主义...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社会继上世纪80年代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取向与转型之后,90年代掀起"市场经济"改革潮,到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成,宣布迈进小康社会并确立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生活意识悄然弥漫,新媒体文化迅捷笼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康社会目标 文脉 思潮 改革开放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明鹃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93-94,共2页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周明鹃近五十年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在一个十分复杂错综的文化环境之中,那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具有极其深刻与丰厚的历史内容与人...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周明鹃近五十年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在一个十分复杂错综的文化环境之中,那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具有极其深刻与丰厚的历史内容与人文精神,因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论从史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国民劣根性 史鉴 史料 学术价值 文学现象 文学史著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旧云新影——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小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论文集 梅花 文学学科 市场经济 精神需求 学科建设 现实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本科院校现代文学课程建设探索
14
作者 杨锦鸿 洪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3-144,共2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滁州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不足,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建设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大型现代文学初版本“留真集”——评黄开发、李今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
15
作者 汤志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88,共6页
最近,由黄开发、李今两位教授编著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以下简称《图鉴》)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惠泽学林的大好事。两位编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朱金顺的受业弟子,朱先生是新文学史料方面的专家,著有《新文... 最近,由黄开发、李今两位教授编著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以下简称《图鉴》)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惠泽学林的大好事。两位编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朱金顺的受业弟子,朱先生是新文学史料方面的专家,著有《新文学资料引论》《新文学资料丛话》《新文学史料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初版本 编著 文学史料 文艺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资料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晓平 魏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5,共14页
2016—2017年山东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坚守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也在呼应着学界新的学术热点,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其中,史料发掘和整理,鲁迅、郭沫若著名作家研究,文学史研究这三大领域一直是山东学界的研究优长所在,各有不同程度... 2016—2017年山东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坚守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也在呼应着学界新的学术热点,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其中,史料发掘和整理,鲁迅、郭沫若著名作家研究,文学史研究这三大领域一直是山东学界的研究优长所在,各有不同程度的新突破。与此同时,在期刊研究、文学经典化、文学生活研究和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山东学者也在创造着山东学界的话语主场,彰显了山东学人的学术开拓力和持续增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献史料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作为学科命名,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既更能接续传统,又更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而且在理念上,也更具学术包容性和思想生产力。“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可以援用古典文献学的版本、目录、辑佚、辨伪、校勘...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作为学科命名,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既更能接续传统,又更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而且在理念上,也更具学术包容性和思想生产力。“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可以援用古典文献学的版本、目录、辑佚、辨伪、校勘等一般方法。研究者使用1949年后出版的现代文学文献,要有基本的版本警惕。相对于古典文献,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中也存在一些特殊问题,譬如抢救、识读等问题,需要研究者和涉及现代文学文献的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共同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学科命名 史料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子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江苏省 学术讨论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进一步发展 历史分期 年龄结构 学科建设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铃木将久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为分界,研究目的发生了由理解中国革命到获得学术意义的转向,新世纪以来也基本循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有重视史料的特点,但伴随着21世... 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为分界,研究目的发生了由理解中国革命到获得学术意义的转向,新世纪以来也基本循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20世纪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终都有重视史料的特点,但伴随着21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数字化的发展,史料的获取与阅读方法发生了巨变,这使得研究者不得不调整研究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二十年来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由鲁迅转向张爱玲,反映了从研究“中国”到研究“文学”的转变。同时,何谓“中国现代文学”也成为了近二十年来日本学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有意为其“扩容”,以更广大的视野在更广的平台上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新一代研究者可以在两个方向延续探索:一是继承并重新激活1950年代研究的丰富遗产,重新接近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二是接受并消化文化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等邻近学科的突破性成果,最终产生新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 鲁迅 张爱玲 电影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与建设者——满族作家儒丐 被引量:8
20
作者 铁锋 郑丽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长篇小说 东北文学 作家 文学创作 建设 开拓者 文学 现代小说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