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战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2,156,共8页
中国现代化历程经历了工具论和总体性两大思维误区。世界现代史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历史演进的新思维,即将文明转型看作是不同文明之有机系统的范式性转换。以此观之,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 亦即我们所谓中国现代性建构) 正是非工具论、... 中国现代化历程经历了工具论和总体性两大思维误区。世界现代史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历史演进的新思维,即将文明转型看作是不同文明之有机系统的范式性转换。以此观之,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 亦即我们所谓中国现代性建构) 正是非工具论、非总体性的有机系统渐进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要义,是以建设性公民社会运动作为历史演进的根本性推动机制。非总体性有机渐进战略的实现以及建设性公民社会运动这一推动机制的形成,还需要某种动力。从作为战略的中国现代性建构角度来看,这种动力当为社会中层动力。社会中层,不是客观认定的中产阶级,而是主观认同的一种文化结构。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欲使社会理性地、和平地、渐进地发生历史的质的飞跃,其真正推动者乃是社会中层。而社会中层价值,则既不是富贵光荣,也非贫穷光荣,或劳动者天然光荣,而是作为过程的劳动、工作、奋斗、创造光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建构 战略有机渐进 推动机制 社会中层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中国-东方”论说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郗戈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一个典型个案即马克思的"中国-东方"论说为中心,具体剖析中国知识分子转化、重构西方理论资源的观念史线索,并以此追踪中国现代性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所书写... 本文以西学东渐中的一个典型个案即马克思的"中国-东方"论说为中心,具体剖析中国知识分子转化、重构西方理论资源的观念史线索,并以此追踪中国现代性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所书写的"中国形象"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与传播直接参与了现代中国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形塑。关于马克思"中国-东方"论说的诸多歧异与纷争,关系到中国建构现代性的实践道路的选择。"西学东渐"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在中西双方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西方现代性掌握"文化霸权",强行入侵到中国文化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的深层。然而,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从未完全屈服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文化主体建构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正在不断扭转这种文化不平等的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论说的"重构",集中表现在与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现代性"截然不同的一种"反殖民主义的现代性"的逐步建构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国形象 中国现代性建构 殖民主义现代性 反殖民主义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园园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5,105,共8页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提供了不同的现代化方案。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式的现代化方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性构建还在生成中。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主题就是着眼于中国道路,从各个维度尤其是价值维度,建构独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建构 中国特色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华岗 《学习论坛》 2005年第7期73-76,共4页
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笔者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气质。在建构中国现代性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三个方向: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自上而下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 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笔者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气质。在建构中国现代性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三个方向: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自上而下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理论创新 中国现代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