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前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综论
1
作者 普丽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6-109,共4页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 中国现代叙事诗研究是在译介西方叙事诗和文体理论,整理、重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上起步的,体现着与叙事诗创作一致的现实精神和现代意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对叙事诗的创作发展起着导向和纠偏的作用,为建国后的叙事诗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叙事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诗学到电影诗学: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的书写
2
作者 蒋述卓 朱宝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4,F0003,共11页
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的书写经历了从叙事诗学到电影诗学的转向。首先,从倚重文本转向倚重电影,是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书写的具体研究对象的转变;其不仅从文本出发,关注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发生,也从电影出发,关注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当下现实。... 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的书写经历了从叙事诗学到电影诗学的转向。首先,从倚重文本转向倚重电影,是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书写的具体研究对象的转变;其不仅从文本出发,关注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发生,也从电影出发,关注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当下现实。其次,从偏重哲学的文学研究转向偏重社会科学的文化研究,是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的书写的视角转换;这一转向中的连续性表现在其对历史与叙事的关注。最后,鲁晓鹏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性研究的理论成果,立足于微观的历史叙事和现实叙事,创造出了独特的审视中国现代性的方式。鲁晓鹏结合理论与史料的研究方式,是探索当下中国与世界结构转换的特有方式。其致力于在差异而非历史的连续性中寻找普遍性,对中国现代性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晓鹏 叙事诗 电影诗学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的史诗化与现代化追寻
3
作者 杨四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3,共10页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 史诗化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湘、冯至叙事诗比较论
4
作者 吴投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7-99,共3页
朱湘和冯至是两位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作出开创性贡献的诗人。本文从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的特定背景出发,从题材选择、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风格形态等多方面比较他们叙事诗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叙事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认为他... 朱湘和冯至是两位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作出开创性贡献的诗人。本文从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的特定背景出发,从题材选择、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风格形态等多方面比较他们叙事诗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叙事诗出现的重要意义,认为他们各以初具系列化和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真正使中国现代叙事诗获得独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叙事诗体制的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 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期 中国现代叙事诗体制 传统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时代的抒情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卫青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在阅读四十年代的长篇叙事诗时得到的若干启示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美学特征做了简略的梳理 ,并从中提出了“诗性抒情”、“叙事性抒情”、“意象叙事”等概念 。
关键词 抒情 长篇叙事诗 诗史 新诗 叙事 诗性 意象 阅读 中国现代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夜话(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岚山 《编辑之友》 1986年第1期82-85,共4页
说说残缺的书稿从白话诗开始(1917年)到现今的六十八年来,我国出版的叙事长诗(也称作诗体小说)究竟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资料,伹在解放以来出版的约百多部(不包括搜集、整理、翻译的民族民间叙事诗或史诗)叙事长诗中,我以为闻捷的《复仇的... 说说残缺的书稿从白话诗开始(1917年)到现今的六十八年来,我国出版的叙事长诗(也称作诗体小说)究竟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资料,伹在解放以来出版的约百多部(不包括搜集、整理、翻译的民族民间叙事诗或史诗)叙事长诗中,我以为闻捷的《复仇的火焰》值得重版,不仅仅因为作者在十年浩劫中不幸去世,而且因为它有一定的质量,还有无法弥补的损失,是一部残缺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队伍 写作 叙事长诗 出版 编辑工作 民间叙事诗 业余 残缺 诗体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稂诗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稂诗曳从冯至的创作生涯来看,他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昨日之歌》(1927,北新书局出版)与《北游及其他》(1929,北平沉钟社出版);第二阶段是《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出版);第三阶段是《十年诗抄》(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冯至诗歌 研究述评 存在主义哲学 叙事诗 早期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北游及其他》 早期诗作 《昨日之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看解放区诗歌创作的特点
8
作者 唐涛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5期7-8,共2页
四十年代,解放区的诗歌,尤其是长篇叙事诗,以新的内容与形式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宝库。其中,尤以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两首长篇叙事诗为突出,它们较好地体现了当时解放区诗歌创作的新风貌。
关键词 《王贵与李香香》 《漳河水》 诗歌创作 解放区 长篇叙事诗 活水 源头 中国现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