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起点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凤云 张艳国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起点在何时?以什么论著为标志?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其思想起点应该比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认定要更早些。以1933年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为标志,此后毛泽东在各个历史阶段... 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起点在何时?以什么论著为标志?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其思想起点应该比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认定要更早些。以1933年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为标志,此后毛泽东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论述,都以此为起点,并打上了这时思想的深重印痕。不仅如此,毛泽东这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展望,还深深地影响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论述。因此,毛泽东现代化思想起点时期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现代化道路 思想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明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4,共5页
18 4 0年以来 ,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 ,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 ,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 18 4 0年以来 ,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 ,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 ,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 转型 崩解 中国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建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文化现代化和政治革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国家社会问题,寻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中...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文化现代化和政治革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国家社会问题,寻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径。正是这场新文化运动,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铸就了新的领导力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动力源泉。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化道路 先进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6,共1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就将之前的“四化”变成了“五化”。中国的现代化是非常有特点的,甚至是完全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未来三十年,中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就将之前的“四化”变成了“五化”。中国的现代化是非常有特点的,甚至是完全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未来三十年,中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道路 国家治理 三中全会 “五化” “四化”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模式的基本经验——邓小平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选择
5
作者 揭扬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新驶入社会现代化的人类文明发展主航道,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步建构形成了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新驶入社会现代化的人类文明发展主航道,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步建构形成了一个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表征的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体系.这一发展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智慧结晶,凝结着建国40多年来,乃至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整个历程极其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它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指针,并以其一系列重大新颖的理论创见,以及巨大的现实成就引起世界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发展理论 发展模式 中国现代化道路 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 创造性 实现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建设 理论体系 中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成龙 郭金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共10页
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主题,经历了艰难曲折、不懈奋斗的过程,依次形成五个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重大构想:融汇东西、立足救国的“第三文明”构想;突破美苏、立足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构... 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主题,经历了艰难曲折、不懈奋斗的过程,依次形成五个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重大构想:融汇东西、立足救国的“第三文明”构想;突破美苏、立足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构想;独立自主、立足兴国的“适合中国”构想;放眼世界、立足富国的中国特色构想;整体布局、立足强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想。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创业发展的历史,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把握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经验,坚定“四个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化道路 百年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制度支撑——基于世界意义的论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立论之本、发展之基、时代之选,是中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远高于一概而论的某种“模式”,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两大奇迹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自觉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英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6,共9页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互相补充"。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支撑,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科学性、可能性的实践印证。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路...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互相补充"。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支撑,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思想科学性、可能性的实践印证。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路径与前景进行了考察。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考察了英国对印度殖民的"双重使命";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对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的观点发生转向,提出俄国借助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中国现代化道路不仅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引向现实,也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发展难题,完成了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历史实践问题,不是抽象的理论分析问题,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三重性超越,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和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东方社会发展 继承与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思考
9
作者 张卫萍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14,18,共5页
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思考张卫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在九十年代,我们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 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思考张卫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在九十年代,我们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道路 生态系统 道路选择 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智能素质 经济增长 分配不公 社会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国情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起点
10
作者 张林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2年第1期16-16,共1页
《中国国情报告》主编之一盛斌认为,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莫过于根据国情选择道路。1.不可否认,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战略,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独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同样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停滞。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国情 发展中国 中国现代化道路 选择道 实现现代化 人口膨胀 经济繁荣 合理利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民主与“新权威主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11
作者 傅仁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7-19,25,共4页
我国到底应该采取集权还是民主的方式来加速现代化建设?“新权威主义”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由少数强有力的“政治精英”强制地推进。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新权威主义”的分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现代化道路 新权威主义 加速现代化 政治精英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四小龙 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
作者 熊思远 杨相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熊思远,杨相诚一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熊思远,杨相诚一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强国富民的蓝图,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中国现代化道路 历史选择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现代化思想 解放生产力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适老型农业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强调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农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路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老龄农民日益成为小农户的主体,探索出低成本养老模式、低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国家财政投资增加和集体农业制度,为发展老人农业提供了可能性,推动老人农业与现代农业衔接。针对老人农业面临的困境,要从坚持适老化导向、保障老龄农民经营权和赋能村社组织三个层面提出发展适老型农业的思路。区别于规模农业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小农农业,适老型农业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相适应,且避免了对高财政补贴和高农产品价格的依赖,探索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型农业 小农户 农村老龄化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绍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深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丰富表达。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现代建构以及“两个和解”的协调发展,映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超越,又在构造“整体性文明”、超越“资本中心论”、打破“西方一元论”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旨趣。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辩证特性与世界历史意义
15
作者 王凤 李兵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作为客观事实的世界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和普遍交往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走向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道路既具统一性又具多样性,其发展的价值指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辩证把握中国...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作为客观事实的世界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和普遍交往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走向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道路既具统一性又具多样性,其发展的价值指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看出,其既遵循世界历史演进的普遍规律又独具自身特殊性,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又注重目标的长期性,既彰显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又着眼于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党性和人民性、阶段性和长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立足这一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破解资本逻辑的支配重构了世界现代化图景,以延展人的现代化属性优化了全球现代化实践主体,以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的途径,从图景重构、主体优化、道路拓展等方面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辩证特性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国亮 胡玉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5,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而孕育出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寻—借鉴—超越”的百余年探索结出的实践果实,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借鉴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全面性与协调性相统一、人民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的辩证特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新的时代方位,继续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遵循正确的原则导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活力、不断构建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道路 生成逻辑 辩证特性 推进路径 发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主体价值和实践方法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晓波 郑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共6页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在遵循教育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从本质特性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还体现“...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在遵循教育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从本质特性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还体现“两个结合”赋予的特殊性,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从主体价值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是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相结合,又是事实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从实践方法论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坚持实事求是与驱动创新相结合,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还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 教育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教育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庚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0,共27页
中国道路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总体性问题的根本、根据和基础,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探索和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有立足大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避免陷入“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陷阱。要... 中国道路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总体性问题的根本、根据和基础,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探索和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有立足大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避免陷入“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陷阱。要重构史观,了解、学习、借鉴、批判和超越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的思想素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走向及趋势,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5000多年文明史以及100多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6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重构文明,以“第二个结合”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与回归、守正与创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重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立比较完整、完善的关于中国道路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有关中国道路理论的特色方式、特色理论视域、特色学派,以揭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要抓紧构建新时代中国学和世界中国学,实现自我视角和他者视角相互交织、比较平衡的文明交流和研究范式。要高度关注当前世界中国学研究中七大具有全局性的“中国问题”,包括汤因比之问、彭慕兰之问、李约瑟之问、康德拉季耶夫之问、福山之问、雷默之问、李希霍芬之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不断深化对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形成富有创造性和价值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道路的思想建构和实践指导做出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国现代化道路 新时代中国 世界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使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曦辉 柳艳红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共12页
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工具。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对应,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民经济以及民营经济... 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发挥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工具。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对应,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民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提供发展环境到直接引领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变革。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有企业需要全方位凸显使命担当。要在富足物质文明上,以全面强优大的新时代国有企业筑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发展政治文明上,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物质支撑和政治保障;在富有精神文明上,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捍卫者;在提高社会文明上,做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在共建生态文明上,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支撑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中国现代化道路 历史贡献 时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怀银 王耀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