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民青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科学发展观就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而形成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指针的实践意义,其丰富理论体系和开放系统,归根结底都表明,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 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科学发展观就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而形成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指针的实践意义,其丰富理论体系和开放系统,归根结底都表明,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解决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根本宗旨就是要不断深入探索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探索和开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张蕴萍 王潇凯 陈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3,共1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企业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力。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企业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力。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全域数字化转型解决各类发展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对智慧城市建设对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通过了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变量、剔除异常数据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机制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在推动宏观层面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对国有企业、人口规模较大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这也提示了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和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效应的最大化。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当下,深入洞察并有效运用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生产力的培育提升效应,对于加速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成熟,进而引领我国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质量和更优水平的发展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企业质生产力 智慧城市建设 高质量发展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伦理秩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诉求与应然指向
3
作者 王艺腾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伦理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构建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型伦理秩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体尊严”与“社会正义”是现代伦理秩序构建的价值基石,前者强调对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尊重,后者注重社会资源的公平分...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传统伦理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构建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型伦理秩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体尊严”与“社会正义”是现代伦理秩序构建的价值基石,前者强调对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尊重,后者注重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制度正义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现代伦理秩序的实践准则体现为“权利意识”与“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既要求公民具备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也强调履行社会义务的集体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培育自信自立、公正和谐、开放包容的现代伦理秩序的内在诉求与应然指向,能有效推动古今中西伦理文明资源的融会贯通,促进人的生活秩序与心灵秩序的协调共振,达成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动态平衡,助力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的相融共济。阐释伦理与道德的“公”之属性,勾勒公民道德与现代伦理秩序的“法”之关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伦理秩序 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伦理转型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深度融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4
作者 孙良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76,共7页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证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正向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新质生产力在二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证实,数字...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证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正向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新质生产力在二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证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可推动本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亦可驱动毗邻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内陆省份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沿海省份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省份更为显著。由此,提出营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生态、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环境的政策建议,希冀为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现代化 质生产力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苏南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奚志华 石木金 王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0-62,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出各种崭新模式,苏南地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的实践就是给人耳目一新的尝试.工业小区是乡镇结合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发展全乡镇经济,在毗邻集镇或交通便捷处专门划出一个地块,实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外资金及...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出各种崭新模式,苏南地区建设乡镇工业小区的实践就是给人耳目一新的尝试.工业小区是乡镇结合小城镇发展规划,为发展全乡镇经济,在毗邻集镇或交通便捷处专门划出一个地块,实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外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而形成的工业企业集聚区.在苏南各地巳有一大批乡镇工业小区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开发步伐正日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区建设 乡镇工业小区 中国社会主义 苏南乡镇 现代化建设 模式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南农村 苏南经济 工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洪田芬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促进现代...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以增强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推动省份间新质生产力联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欣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现代化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路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6,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探索现代化建设模式经历了几次思路的转换。几次思路的形成和转换,都渗透着国际国内的经验,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 20世纪的中国,探索现代化建设模式经历了几次思路的转换。几次思路的形成和转换,都渗透着国际国内的经验,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创造和发展。纵观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路演变,贯穿着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精神。20世纪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是整整一个世纪艰难探索的伟大成就,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确定。它将伴随中国走向21世纪的繁荣和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 思路演变 西方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哲学整体性思维模式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互作用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玲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整体性思维模式 中国现代化建设 中国传统哲学 统整 相互作用 个体价值 群体价值 尊严性 天地自然 有效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
10
作者 全承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回顾新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不仅可以从中吸取到对未来法制建设起警示作用的历史教训,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法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快速、稳妥、健康地推进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国法 历史经验 中国 法制建设 历史进程 历史教训 重要意义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青觉 丁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4,共12页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呼唤新的时代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的出场,耐心资本以其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价值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呼唤新的时代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的出场,耐心资本以其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价值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关键资本,而新质生产力凭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速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耐心资本和新质生产力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理论逻辑上深度契合,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且立足“两个结合”;在现实逻辑上高度统一,时代背景相互交叠且任务目标并行一致;在实践逻辑上高效联动,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为前进道路,发挥各自功能实现高效互动。理论、现实和实践上的关联性为以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可能,从新质生产力和耐心资本的科技驱动、经济支撑、政治保障、文化认同四个方向予以推进,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创新性、持久性、稳定性和凝聚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质生产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现代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12
作者 吴达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35-38,43,共5页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村文明建设工作,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乡风文明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但在社会治理中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村文明建设工作,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乡风文明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但在社会治理中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农村存在攀比、浪费等心理;受西方文化冲击,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现象突出;一些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较低。该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这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不断充实乡风文明建设人才队伍。树立系统思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乡风文明建设 移风易俗 质生产力 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44
13
作者 崔乐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2-601,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在...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在融合中国国情与既有世界各现代化体育强国共同特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之路。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的主要内涵是:落实人口规模巨大的全民健身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将体育对外交往融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体现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外交不同领域的体育强国内涵元素,既有着世界各体育强国共有的现代化体育形态,更蕴含着经过中国式现代化洗礼,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力量与传统道德的中华体育优秀基因。这一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建设中国模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与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杰出体育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世界体育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时代 战略目标 体育强国建设 中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8,51,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本质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本质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发展、坚持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体育道路 体育强国建设 理论逻辑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大政党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小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8,共8页
强大政党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政党能力,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特质、价值取向和世界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强大政党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政党能力,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特质、价值取向和世界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党能力,形成强大政党建设与现代强国建设的匹配机制,以强大政党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迈向更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强大政党建设 中国现代化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自我革命: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三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5,共15页
对于执政党而言,自我革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前途和命运。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自我革命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之一,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 对于执政党而言,自我革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前途和命运。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自我革命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之一,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自我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自我革命,就在于它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在事业发展中,要经受各种考验、克服各种危险,就必须进行自我革命,使党永葆青春活力。因此,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基本内容。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为坚持自我革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党的建设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执政能力 中国现代化 人类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轨迹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宏宾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国民经济信息化 中国 现代化建设 经济 工业化 信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18
作者 张军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92,共8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迈上了以现代化、正规化为导向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重新回到了现代化发展轨道,并迈出了新的...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迈上了以现代化、正规化为导向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重新回到了现代化发展轨道,并迈出了新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重大成就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荷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3期38-41,共4页
现代化是推动乡风文明不断变革的根本性内生变量,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特征要求通过传承中国传统生态观,树立现代生态理念,营造爱护生态的文明乡风。中国式现... 现代化是推动乡风文明不断变革的根本性内生变量,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特征要求通过传承中国传统生态观,树立现代生态理念,营造爱护生态的文明乡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特征要求重视劳动教育,构建农村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在劳动奋斗中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特征要求通过弘扬传统的“仁者爱人”思想,践行新时代共享伦理,培育互助共享的淳朴民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时代 乡风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长江 郭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陷入了相应的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进行了再认识,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变革和协调,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对现代化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了生产力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直面"后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苏联模式 中国道路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