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40年代的调整与转化 |
龙泉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2
|
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
罗振亚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3
|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转折点上──冯至《十四行集》论 |
汪剑钊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4
|
轻盈而深邃的史学叙述——读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陈爱中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烛照诗史的理性之光——评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
刘小微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 |
王泽龙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7
|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 |
华清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2
|
|
8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及其研究的反思 |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9
|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
臧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10
|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 |
罗振亚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1
|
从审美视点说现代主义诗歌与传统诗歌 |
雷斌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 |
王泽龙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3
|
系统性的研究与开拓性的探索──《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评介 |
程继松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4
|
中国现代诗歌的多维观照与整体考察 |
吕周聚
徐红妍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5
|
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 |
赵小琪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6
|
中国新诗现代化研究笔谈 |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1
|
|
17
|
郑敏:攀登不息的诗人 |
孙玉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18
|
幸与不幸──40年代新诗概评 |
龙泉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9
|
威廉·燕卜荪笔下的W.H.奥登 |
龙晓滢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 |
彭金山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