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环流三号聚变加料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有效距离研究
1
作者
肖国梁
陈程远
+6 位作者
刘生晖
殷娇
许可
朱毅仁
王驰宇
冯北滨
钟武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81,共8页
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在国际聚变装置中广泛应用,其中有效距离(即注入器出口至第1马赫盘的距离)是关键设计指标,尤其需保证此距离大于注入器至等离子体边界间的距离。本文针对中国环流三号(HL-3 Tokamak)的超声分子束系统...
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在国际聚变装置中广泛应用,其中有效距离(即注入器出口至第1马赫盘的距离)是关键设计指标,尤其需保证此距离大于注入器至等离子体边界间的距离。本文针对中国环流三号(HL-3 Tokamak)的超声分子束系统进行了有效距离的深入研究。仿真结果显示,实际运行条件下,影响有效距离的关键因素是气源压力。模拟揭示了有效距离与气源压力间存在1/2幂指数关系,与常规超声分子束束流的定标规律相符,但在高压力比条件下,原定标关系可能低估有效距离。通过修正后的定标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中超声分子束系统的有效距离即使在小气源压力9×10^(4) Pa下也能满足注入器至等离子体边界距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有效距离
中国环流三号
聚变加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流三号聚变加料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有效距离研究
1
作者
肖国梁
陈程远
刘生晖
殷娇
许可
朱毅仁
王驰宇
冯北滨
钟武律
机构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轻化工大学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8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05086,U21A20440)
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
文摘
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在国际聚变装置中广泛应用,其中有效距离(即注入器出口至第1马赫盘的距离)是关键设计指标,尤其需保证此距离大于注入器至等离子体边界间的距离。本文针对中国环流三号(HL-3 Tokamak)的超声分子束系统进行了有效距离的深入研究。仿真结果显示,实际运行条件下,影响有效距离的关键因素是气源压力。模拟揭示了有效距离与气源压力间存在1/2幂指数关系,与常规超声分子束束流的定标规律相符,但在高压力比条件下,原定标关系可能低估有效距离。通过修正后的定标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中超声分子束系统的有效距离即使在小气源压力9×10^(4) Pa下也能满足注入器至等离子体边界距离的要求。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有效距离
中国环流三号
聚变加料
Keywords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 injection
effective distance
HL-3 Tokamak
fusion fueling
分类号
TL99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O53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环流三号聚变加料超声分子束注入系统有效距离研究
肖国梁
陈程远
刘生晖
殷娇
许可
朱毅仁
王驰宇
冯北滨
钟武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