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法治的理念更新与实践转向——以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型为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拥军 郑智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传统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社会运作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使传统社会的环境法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同时也为环境法治理念的更新与实践转向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社会背... 从传统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社会运作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使传统社会的环境法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同时也为环境法治理念的更新与实践转向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环境法也要在立法理论与实践方式上实现自觉地更新与转换,具体应包括:提升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把预防作为环境法首要的调整方式;强调国际合作在环境法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中国环境法治理念 中国环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中的软法现象探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晓田 傅学良 王轶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2,共6页
软法在中国环境法领域大量存在,并且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态势,它配合着由国家法构成的硬法机制,分别和共同发挥调整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的功能。本文阐述了软法在中国环境法中的存在形式,以及迅速发展的原因,肯定了软法的存在是为了满足... 软法在中国环境法领域大量存在,并且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态势,它配合着由国家法构成的硬法机制,分别和共同发挥调整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的功能。本文阐述了软法在中国环境法中的存在形式,以及迅速发展的原因,肯定了软法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环境之治现实的需要,并且进一步对软法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析,提出中国环境法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软法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就必须通过对环境软法的创制和实施进行规范研究,全面提升环境软法的理性精神,从而全面实现环境法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法 软法 硬法 环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102,共6页
公众参与机制是环境法的调整机制之一,具有对权力的平衡功能,公众参与机制运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其"控权"作用的发挥。中国环境法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缺陷,为使其有效实施,必须进行改革。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机制 中国环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及其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天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中国规范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已被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性规范、专项单行立法、地方性法规及国际公约等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并规定了若干环境管理措施,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立法和执... 中国规范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已被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性规范、专项单行立法、地方性法规及国际公约等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并规定了若干环境管理措施,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立法和执法缺陷,亟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法 法律体系 外商投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环境法理念之变革
5
作者 王利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53-54,70,共3页
关键词 法理念 环境 中国环境法 绿色消费者 生产方式 环境问题 理念变革 清洁生产 可持续 生产力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环境法的正义价值及其实现
6
作者 姚文龙 高昆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环境法应当具备道德上的正义价值,既要维护人类主体的利益,又要保证人与环境的共生共存。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代际公正原则与种际正义原则,并且通过环境立法的实质正义、执法的程序正义以... 环境法应当具备道德上的正义价值,既要维护人类主体的利益,又要保证人与环境的共生共存。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代际公正原则与种际正义原则,并且通过环境立法的实质正义、执法的程序正义以及守法的道德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法 正义价值 原则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协调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弘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2-65,共4页
本文着重从明确中国坏境立法原则、积极开展环境法信息交流、积极签署国际环境条约、“求同存异”方法的运用、确认国际环境法的原则和规章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国内环境立法、加强国内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等八个方面?... 本文着重从明确中国坏境立法原则、积极开展环境法信息交流、积极签署国际环境条约、“求同存异”方法的运用、确认国际环境法的原则和规章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国内环境立法、加强国内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协调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法 立法原则 国际环境法 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世界各国 监督管理 环境立法 行政主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之反思 被引量:5
8
作者 戚建刚 兰皓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60,共15页
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内环境法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诉求,难以证成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由于误用比较法研究方法,郭文在与中国第一代环境法'比较'基础上归纳的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显著特征缺乏说... 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内环境法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诉求,难以证成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由于误用比较法研究方法,郭文在与中国第一代环境法'比较'基础上归纳的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显著特征缺乏说服力。因虚构假设条件与曲解立法原意,郭文主张中国第二代环境法向域际法拓展的观点是错误的。因将自我发展演化机能与基于该机能的结果相混淆,郭文得出中国第二代环境法向独立性、自足性发展的观点是不足信的。由于无视行政主导治理机制是贯穿中国环境法发展的'红线'之事实,郭文主张主体合作和规则共治的治理机制作为环境法体系开放性发展前提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由于没有新证据来证明环境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与自然冲突,因而郭文是在重复一个已经被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否定了的观点。研究中国环境法发展问题所持的学术立场应当与法学研究方法相勾连,在规范、实证和价值层面的研究均需要遵循相应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二代环境法 中国第一代环境法 反思 学术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联合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
9
作者 王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6期51-51,共1页
【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长春、沈阳、西安、重庆、广州、武汉、云南、湖北等地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司法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法学者、专家及实... 【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长春、沈阳、西安、重庆、广州、武汉、云南、湖北等地的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司法部门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法学者、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共五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二十篇,有十二人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就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制建设 环境法 武汉大学 比较环境法 中国环境法 司法部门 学术讨论会 环境保护基本法 立法工作 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