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与中国特色话语翻译策略研究
1
作者 肖岚婷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1期3-6,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国特色话语背景下生态翻译的翻译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生态概念的准确传递和文化认知的深化。本文通过对生态翻译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话语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生态话语在国际交流中的更... 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国特色话语背景下生态翻译的翻译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生态概念的准确传递和文化认知的深化。本文通过对生态翻译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话语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生态话语在国际交流中的更好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中国特色话语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明哲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5-41,共7页
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基础之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和定力。文化自信必然表现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话语体... 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基础之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和定力。文化自信必然表现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西方话语体系的核心在于为世界发展开具的与资本本性相调适的一整套方案,中国话语体系也将开列基于中华文明和谐共赢思维方式的中国方案,方案更有全局眼光,方式更为柔性,尊重不同国情,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验,体现中国价值,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通往来,为未来的人类多元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自信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个平行语料库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翻译教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洪涛 刘倩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以李志厚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框架并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对其进行修订与扩展,提出了包含六大环节、九个步骤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以期借此提升学生有关中国特色话语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平行语料库 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 翻译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乔铭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8期25-27,共3页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在提升。与此同时,怎样才能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成为重要命题,其中对外翻译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在提升。与此同时,怎样才能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成为重要命题,其中对外翻译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形势下让世界读懂中国,是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外语作为全国高校的必修科目,有相当多的院校开设了涉及多个国家不同语种的翻译课程。但是对于高校翻译课程的教学而言,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有效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话语 对外翻译 日语翻译教学 生态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商务环境下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5
作者 米玲瑾 徐李 《海外英语》 2022年第8期28-29,共2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翻译理论,对中国-欧洲博览会和商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交流层面对这种大型涉外商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大型涉外商务活动 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话语英译策略研究
6
作者 孙玥 陈毓璇 +2 位作者 黄心雨 杜依云 庞倩倩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2期65-67,共3页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为世界各国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疫情,中国积极将抗疫经验与各国分享。其中高质量的中国特色话语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保证。该文选取《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官方英译本中的部分中国特...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为世界各国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疫情,中国积极将抗疫经验与各国分享。其中高质量的中国特色话语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保证。该文选取《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官方英译本中的部分中国特色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英语母语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其对于所选中国特色话语译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该研究发现所选中国特色话语的英译本接受度较高,但仍有部分英译存在低接受度现象。因此,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因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转换不足所导致的低接受度现象并对相应的英译策略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国特色话语 英译本 英语母语者 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7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方法视域下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8
作者 张建伟 姚艳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4期5-20,共16页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以及媒体之间报道篇数的不均衡性。“一带一路”等与经济相关的外交话语是传播热点并且热度持续时间长,而“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关键词的报道篇数极少。这种倾向反映出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传播受经济需求驱动,同时具有刻意淡化我国外交理念、价值观等主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议程设置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研究理论建构的探索实践——田海龙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远 田海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网络中社会主体通过话语实践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新话语的产生过程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深入学术探讨,特邀请田海龙教授就话语互动论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应用拓展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中国话语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互动论 中国特色话语研究 理论与实践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中隐喻的认知功用与隐喻解码
11
作者 刘成盼 刘东亮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构建强大合理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是破解西方话语霸权的必要之举,是传递中国声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语言学视角审视,可以发现该话语体系中富含形形色色的隐喻,既能提高语言层面的修辞美感,也是认知思维在文字层面的体现。解码该... 构建强大合理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是破解西方话语霸权的必要之举,是传递中国声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语言学视角审视,可以发现该话语体系中富含形形色色的隐喻,既能提高语言层面的修辞美感,也是认知思维在文字层面的体现。解码该话语体系中的隐喻式表达,会调动受众认知体系中的意象图式;隐喻推理模式辅助受众突破表层含义,获得更为深刻的见解;那些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意象隐喻还可能会激活读者的心理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隐喻 认知 隐喻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美育话语融入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微 包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中国特色美育话语研究对整理传统思想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意义重大,亦是深化中医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梳理中国特色美育话语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美育话语在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发挥的... 中国特色美育话语研究对整理传统思想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意义重大,亦是深化中医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梳理中国特色美育话语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美育话语在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发挥的引导力、传播力和感化力,从教学方法、内容和互动3个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美育话语在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期实现中国特色美育话语的实践性,推进中医院校美育话语与语言教学协同发展,从而提高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美育话语 中医院校 英语教学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旭华 闫晓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9-54,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还从根本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刻关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人民的主体地位;二是深度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导向作用;三是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视域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思路窥探
14
作者 杨帆 张森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自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自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信进行三重审视。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的三维向度中,道路自决坚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自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自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信进行三重审视。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的三维向度中,道路自决坚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路径选择的自主性,理论自觉充分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觉醒力,制度自信鲜明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保障的根本性,三者最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经济实践中,共同构筑"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自决 理论自觉 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脉络、定位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松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8,41,共11页
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和主要方向。用中国话语梳理、阐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经典文献及其思想理论体系,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学术基础,为勾画和建构... 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和主要方向。用中国话语梳理、阐述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经典文献及其思想理论体系,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学术基础,为勾画和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方法论,也是新时代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建设的必然走向。抽丝剥茧中国艺术学理论生发、壮大并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因果得失,详细梳理、分析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产生、建构的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具体为西学东渐下的中国古典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转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新方向、新时期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新转机、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自觉自醒的新时代,并以此为时间节点进行断代分析,又从唯物史观与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创新中国古典艺术学当代阐释话语体系定位、世界视野与中国特色艺术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和理论落脚点,以及话语体系构建的源头和方法论基础。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必备条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术、学科、话语体系,用中国化的理论阐发中国艺术经验,是艺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艺术研究的使命所在。用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表现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必须从自主性、创新精神、立足传统、实事求是、聚力突破、批判反思、多元化建构、学术资源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学科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译者思政意识实践路径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大祺 孙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的指导下,坚持“受众中心论”,攻克语言语境关,力求打破文化壁垒和语言壁垒,强化国际传播思维,提升话语策略艺术,进而实现有效的话语传播。同时,着眼于关系到话语体系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从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思政意识引导,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和高效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译者 受众中心论 话语 思政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中隐喻的凸显、隐藏与蕴涵
17
作者 刘成盼 刘东亮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4期66-68,共3页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是展示国家形象、表达国家声音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语言学视角审视该话语体系,不难发现其中富含隐喻式表达。隐喻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存在凸显与隐藏,即突出双域之间的共性部分,并隐藏不同之处。为避免跨文化传播...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是展示国家形象、表达国家声音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语言学视角审视该话语体系,不难发现其中富含隐喻式表达。隐喻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存在凸显与隐藏,即突出双域之间的共性部分,并隐藏不同之处。为避免跨文化传播引起的误解与歧义,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所用隐喻保证了传播者与他国接受者共享同一个相关联的常识系统。此外,跨域映射背后还贮蓄着丰富的蕴涵,为基础映射关系增添了更为充实的内容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隐喻 凸显 隐藏 蕴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古诗词翻译在国际演讲中的“名”与“实”
18
作者 郑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11期32-33,共2页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外事外交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也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研究也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诗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文学...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外事外交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也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研究也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诗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文学性和民族性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蕴深厚。为了更好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在国际演讲中特别注重传递中国特色话语权的运用,引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本文将以国际演讲中中国古诗词运用的文本为例,从翻译的“名”与“实”两个方面探讨其中诗词翻译的实际传播效果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 国际演讲 诗词翻译 名与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贡献——基于对毛泽东问题性思维的考察
19
作者 张齐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毛泽东思想所内蕴的问题性思维,其实质内容是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关键是对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认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其在方法上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开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 毛泽东思想所内蕴的问题性思维,其实质内容是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关键是对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认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其在方法上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开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逐步构建,毛泽东更是从三个实现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问题性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
20
作者 傅雅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中国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了自我国际政治价值诉求,也是认识我国政治发展规律的重要价值系统。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话语体系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积... 中国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了自我国际政治价值诉求,也是认识我国政治发展规律的重要价值系统。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话语体系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积极掌握主动权。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地位,深层次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构建国家形象必须重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话语体系,由贺耀敏撰写的《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有助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中国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构建 国际话语体系 符号体系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