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 郑杭生 博士研究生 学术理论 学术品格 聘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的时代感、实践感与全球视野——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思想的推进与中国社会学步入成年期的内在关系,并对“四论”的学术贡献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社会运行论 社会转型论 学科本土论 社会互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发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由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等组成。作为中国本土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社会学理论,其理论建构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关联。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建构历程 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立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4,共6页
现代性变革与社会学理论范式转换的新趋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背景与理论背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需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展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只有以和谐现代性为主题,通过中西社会... 现代性变革与社会学理论范式转换的新趋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背景与理论背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需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展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只有以和谐现代性为主题,通过中西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交往对话,系统整理、总结与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学思想成果,创新社会学理论的思想范式,才能真正塑造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的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和谐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探寻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以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家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4,共6页
社会学与现代性相伴而生,对中国现代性独特逻辑的探寻是贯穿在郑杭生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代性实践,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理论,并在不断回应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新议题的过程中,郑杭生才逐... 社会学与现代性相伴而生,对中国现代性独特逻辑的探寻是贯穿在郑杭生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代性实践,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理论,并在不断回应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新议题的过程中,郑杭生才逐渐构建起其相对系统且兼具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的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郑杭生的学术历程表明,理论构建绝非西方学者的专利,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完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理论自觉 学术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历史、战略、未来--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郑杭生先生访谈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组召集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理论上建树颇多,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这四论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社会学界被称为是东方"社会运行学派",他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 社会建设 郑杭生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社会管理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从差异走向认同的追求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运行论”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话语形态;约20年后,郑杭生又推出了他的《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以新的理论话语表达了中国社会学对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和谐共享社会的期待。本文通过《社会互构论... 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运行论”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话语形态;约20年后,郑杭生又推出了他的《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以新的理论话语表达了中国社会学对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和谐共享社会的期待。本文通过《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及“互构谐变”的理念和原则,向大家阐释其所要表达的化解差异矛盾、增进沟通协商、达成包容谅解、实现互惠共赢,不断从差异走向认同的理论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社会运行论 社会互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