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8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1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华学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4,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自主: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
5
作者 胡宗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邓小平以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和根本立足点,从推动思想解放、引领道路开辟、规划战略转变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伟大探索。独立自主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邓小平以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和根本立足点,从推动思想解放、引领道路开辟、规划战略转变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伟大探索。独立自主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要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物质本体论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重温邓小平的独立自主论述和独立自主探索,对于继续发扬独立自主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根寿 陈世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二者形成时代的耦合,红色资源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红色资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 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二者形成时代的耦合,红色资源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红色资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应然选择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4,共8页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为什么是对的?——以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互镜”比较为视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聚芹 贾巾月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对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搁置在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却在历史上属于同一类型国家的"互镜"比较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它能以和谐方式实现现代化...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对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搁置在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却在历史上属于同一类型国家的"互镜"比较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它能以和谐方式实现现代化、能够实现制度安排理性、能及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这既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主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根本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东方社会 “互镜”比较 制度安排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月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47,共2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能照搬照抄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道路 逻辑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琳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5期64-67,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构成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构成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
作者 王宏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用历史的眼光、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意义,无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用历史的眼光、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意义,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2
作者 倪培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7-2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惟一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所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特别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惟一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背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3
作者 杨胜群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如何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并消除其不良影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组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识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如何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并消除其不良影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组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坚持正确历史观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然 历史 民族复兴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必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 被引量:48
15
作者 曹卫东 李崟 +11 位作者 徐雁冰 黄道峻 刘青 姚守齐 何明 王欢 米银俊 王毅 朱传耿 郑永奎 兰景力 申富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共34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卫东提出,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的4个重要作用,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发挥体育的多样功能和前置性作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上海体育学院李崟提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归旨:从价值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导向;从实践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之源;从共享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归宿。武汉体育学院徐雁冰提出,中国共产党红色体育精神主要表现为服务需求的大局精神、体育为民的健民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和拼搏不止的奋斗精神,并从强种救国、强体认同和健康自信3个阶段对红色体育精神的历史赓续进行阐述。西安体育学院黄道峻提出,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演进过程,在其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开局起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体育各领域协调发展;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沈阳体育学院姚守齐认为,红色体育丰富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壮大了红色文化,其对助力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成长,助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完善,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实力的增长等具有重要启示。首都体育学院何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人民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在互鉴中携手前行,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天津体育学院王欢认为,天津体育事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应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践中探索有特色、有成效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广州体育学院米银俊提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及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生动诠释和精神标志,至今仍具鲜活的时代价值,需要永续传承和不断升华。山东体育学院王毅提出,党的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体系,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南京体育学院朱传耿提出,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历经启蒙革新的“体育救国”阶段、改造创建的“体育兴国”阶段、改革创新的“体育报国”阶段、全面提升的“体育强国”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中心任务服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之路等是中国体育百年发展经验的重要启示。吉林体育学院郑永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为:坚持党的领导,注重体育价值的体现;坚持宗旨意识,注重体育功能的实现;坚持制度优势,注重体育强国的建设;拓展开放视野,注重全新格局的打造;坚持奥运精神,注重体育灵魂的彰显。哈尔滨体育学院兰景力提出,应准确把握党的百年体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内部治理体系的转型。河北体育学院申富平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体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改革举措体现了战略眼光与务实思维,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育发展道路 红色体育 人民主体性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资源 被引量:9
16
作者 欧阳康 张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在充分鉴别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在充分鉴别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在当前,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又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中国个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乔耀章 巩建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 逻辑起点有别于研究起点和历史起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政治、"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实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现实的中国个人"。现实的中国个人既有别于现实的中国人,又有别于历史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及外国人。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靠中国人自己走。中国现实的政治生活同现实的中国个人息息相关,不能自觉不自觉地远离政治生活,这就需要现实的中国个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及能力,从自然人自我修炼为社会人、政治人,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主动参与社会、国家不同层次的政治生活做好必要准备。只有现实的中国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逻辑起点 人与政治 现实的中国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独特优势——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理念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永贵 路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历史—现实中予以科学审视和把握,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聚力。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层层考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接续发展和人民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历史—现实中予以科学审视和把握,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聚力。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层层考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接续发展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生动体现。在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比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发展不依附、坚持实事求是不唯心等特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前进优势。通过历史接续探索与现实国际比较,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的道路自信和前进发展的独特优势。面向未来,我们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 坚定自信 独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探析——基于资本批判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邱卫东 曾晓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4,97,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和发展等事关当代中国走向的分歧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基本原理,在全面系统地反思该财富道路的开创历程、并揭示"无剩余不追求"的资本秉性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该财富道路在前行中所遭遇矛盾挑战的本体论根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对在结合既有实践反思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哲学寓意的剖析,本质地澄清该财富道路在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根本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财富道路 资本批判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六维溯源 被引量:4
20
作者 樊瑞科 孙立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其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其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坚持使我们有必要追问这一道路自信来自何处、基础何在这一前提性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自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积极探索,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定,对过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新时期以来发展成就的实践证明,对发展中的问题持有的清醒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