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规律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场域下所遵循的特殊性规律。本质观之,这些特殊性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程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历史观之,5年来的成就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不仅对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良性的法治指引、增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贡献了创新性的法治思维,而且为世界各国法治道路建设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法治经验和法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需冲出“潜规则”重围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兴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0,共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遵照法律要求,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潜规则"作为非正式法律制度,与法制化要求相悖,它的存在,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彻底打破法制建设中的"潜规则&qu...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遵照法律要求,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潜规则"作为非正式法律制度,与法制化要求相悖,它的存在,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彻底打破法制建设中的"潜规则"障碍,就要从源头着手,梳理清法律法规显规则与"潜规则"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做好不同性质"潜规则"的禁绝、约束、引导和转化工作,消除"潜规则"存在的社会土壤,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畅通无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 潜规则 显规则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应用——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3
作者 李石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充分认识国家与社会发展现状及历史趋势的基础上,我国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创造性地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宋秉武、赵菁和杨栋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一书,通过对马... 在充分认识国家与社会发展现状及历史趋势的基础上,我国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创造性地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宋秉武、赵菁和杨栋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一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形成过程的系统研究,深入阐述了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强调了受其引领产生的列宁与斯大林法律思想对前苏联国家制度建设与社会运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前苏联国家 社会发展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4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 被引量:7
6
作者 聂秀华 邱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和行动纲领及其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价值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勾勒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价值分析 基本内涵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吕廷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我党依法治国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统领,以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为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我党依法治国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统领,以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为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通过法治价值把目标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转换为法治主体的行动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尊法是学法知法到守法用法的桥梁,作为重要法治主体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全社会尊法和全民守法中应该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核心价值 法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祥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1,共7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建设路径,是这条道路显著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理论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趋向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48,共6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整意义的法治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制度、法治体制、法治文化"[1]。在中国当前的法治实践中,法律制度和法治体制的建构已经基本完备,但良好的法治文化十分匮乏。法治文化不仅是建成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也可以有效地保障法治建设中其他内容的实现。因此,法治文化的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在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法治文化应当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应当从立法文化、执法文化、司法文化等领域着手,提高全国人民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崇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依法治国与意识形态建设密切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法"包含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意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基于执政党与国家两个层面交融展开。借助推动党建的法治化、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化、贯彻... 依法治国与意识形态建设密切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法"包含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意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基于执政党与国家两个层面交融展开。借助推动党建的法治化、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化、贯彻平等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确保建设渠道法治化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法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形式。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困境主要有意识形态建设领导责任不明确,意识形态建设中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明显,意识形态与学术存在混淆的倾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认知与有效保障乏力,以及新时期对媒体、文化事业、有关社会组织的管理不到位。相应地,需要构建意识形态建设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理论基础、道德基础、实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意识形态建设 执政党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小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5,共17页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完备性。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坚持科学立法,同时又使法治反映社会实际,回应和解决了社会问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既坚持了中国国情与特色,也学习借鉴了国外立法成果和立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师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中,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整体提升中国政党体系的民主水平,因为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参政党的党内民主水平就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中,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整体提升中国政党体系的民主水平,因为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参政党的党内民主水平就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与执政党进行合作和政治协商。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已经提升了其组织、制度及决策等的民主水平,这就要求参政党也要在党内民主建设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和协商的效率。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要积极借鉴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采取法治路径,建立和健全党内法规,积极稳妥地推进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参政党党内民主水平,整体性推进中国政党体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政党 党内民主建设 法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论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凡健 刘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此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建设 凝心铸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金华 古江波 孙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191,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力与影响力、推动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着手,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资源整合、教育创新等方面发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红色文化 建设 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叶中 祝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作用。在现阶段,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两大基石,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统筹推进的动态分析主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法治环节展开,改进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完整的法治过程分析出发,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这四个前后衔接的法治过程。构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机制,需要以党组制度、党政机关联合发文制度、领导小组制度等政治制度为支撑,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一系列机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着力构建政党立规与国家立法统筹推进机制、政党执规与国家执法统筹推进机制、党内问责与司法机关法律问责统筹推进机制、党员守规和全民守法统筹推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依规治党 统筹推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境下党内法规特性的考问与澄清 被引量:19
17
作者 欧爱民 李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党内法规严于国法,但效力低于国法;党内法规是执规依据,但不是执法依据。上述观点似是而非,影响很大,有必要对之进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党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叶海波 赵轶龙 鲍明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8,共12页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体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白晋湘 万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8,共7页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历史贡献进行自觉、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历史贡献进行自觉、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在着力构建理论体系、继承修志传统、形成特色健身方式、深化经济效益、强化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了历史贡献,但同时存在学科体系自洽性、学科建设制度性、学科评价标准化和学科管理复杂性等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参与和协商合作的方式加以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民族传统体育学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为切入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谭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中共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深入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持续接力和总体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在其中承接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应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实现良法善治入手,通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实现执法、司法与守法联动,以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为依托实现全方位监督,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后盾,并以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长期全面依规治党,在保证政治方向正确的基础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总体奋斗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