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0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范式功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福胜 杨昌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9,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法治中国独特性,是中国法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创新成果。这一体系从诞生起就承担了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实践建构、理论证成和法理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标识性概念,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法治中国独特性,是中国法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创新成果。这一体系从诞生起就承担了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实践建构、理论证成和法理转化的重要使命,表现出强大的范式功能:对西方法治中心主义思维立场的有效克服,为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框架;对法学知识形态的时代更新,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法样式”;对中国法治模式精神内核的承载,促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法制化;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规范体系的续造,促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对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积极构建,实现了从政治话语到法学话语的转换。针对当前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现实,多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范式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总抓手的作用,夯实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范式功能 法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德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交发 李天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7,共7页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分析传统中国处理德刑关系的历史经验入手,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主线,重点论述"以德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构中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强调"法德兼治"符合当代中国法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行动要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廷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法治目标。与"法律体系"相比,"法治体系"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更加注重实践、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法治目标。与"法律体系"相比,"法治体系"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更加注重实践、更加关注法律文本变为现实法律关系,因而,行动要素成为法治体系的一个基础性制度分析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行动要素包括: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每个行动要素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五个行动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行动要素 依法执政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话语生成与思想内涵 被引量:11
4
作者 廖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9,共11页
随着战略大环境的转变、法律方式的拓展、法治整体规划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话语生成呈现出并行、衔接、均衡的特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内涵得到新的发展,映射出中国共产... 随着战略大环境的转变、法律方式的拓展、法治整体规划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话语生成呈现出并行、衔接、均衡的特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内涵得到新的发展,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良法善治”战略系统的意涵。长远来看,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内涵,需要具备宏观的战略思维、科学的辩证思维和创新的发展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话语 法治均衡 法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廷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我党依法治国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统领,以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为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我党依法治国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统领,以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为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通过法治价值把目标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转换为法治主体的行动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尊法是学法知法到守法用法的桥梁,作为重要法治主体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全社会尊法和全民守法中应该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核心价值 法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昌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生发于法治中国的建设实践之中。在知识论语境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学知识效应的发生机理、实践进路和法治现代化功能,是对法治中国实践成就如何由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生发于法治中国的建设实践之中。在知识论语境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学知识效应的发生机理、实践进路和法治现代化功能,是对法治中国实践成就如何由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转变的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涉及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动知识转化的主体、知识生成的逻辑、政理和法理的联系、新概念到新范式的升级、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塑造、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法治话语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有效沟通法治中国的实践成就与法学知识体系、破解法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学知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小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5,共17页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经历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完备性。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坚持科学立法,同时又使法治反映社会实际,回应和解决了社会问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体现了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既坚持了中国国情与特色,也学习借鉴了国外立法成果和立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8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共2页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 《求是》杂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法治 关键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为切入 被引量:12
9
作者 谭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3,共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中共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是法治中国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深入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持续接力和总体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在其中承接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应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实现良法善治入手,通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实现执法、司法与守法联动,以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为依托实现全方位监督,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后盾,并以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长期全面依规治党,在保证政治方向正确的基础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总体奋斗目标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11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教材——兼评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2
作者 林木西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共7页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和阐释的示范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国高校经济学原创性教材的先导性成果,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材。该教材从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学理性阐述,从制度导向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赋予新的内容、对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从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先行尝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思考——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聂秀华 邱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和行动纲领及其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价值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勾勒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价值分析 基本内涵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静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34,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深入领会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价值逻辑,全面考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逻辑,树立科学转化的理念逻辑,构建卓有成效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建设高质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科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创立的实践证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玉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94-97,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随着法治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完善不断得到检验。新时代需要深刻总结国内外国家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随着法治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完善不断得到检验。新时代需要深刻总结国内外国家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新时代 全面依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
18
作者 孙进宝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0-44,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课程,也是大学生系统认识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渠道。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诗词内生于中国革命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课程,也是大学生系统认识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渠道。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诗词内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价值素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讲好“概论”课程的话语素材。将毛泽东诗词融入到“概论”课程教学中,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深厚的现实基础,要坚持诗词为教学服务的基本宗旨,找准毛泽东诗词与“概论”课程教学的契合点,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19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5月17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政治经济学评论》《教学与研究》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在... 5月17日,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政治经济学评论》《教学与研究》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财经大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 知识体系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研讨会 《教学与研究》 联合举办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