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佳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将思考并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从来就没有缺失过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始终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图景的实现和完善,这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的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化范式 马克思主义法学范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确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英 齐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这个实践中,理想信念是实践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确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我们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这个实践中,理想信念是实践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确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我们党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但是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问题。因此,只有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员干部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释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建宗 董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5,共10页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从而也就内在地蕴涵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况即中国国情直接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在宏观上,这一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当代最新成果为思想指导的法律概念论、法律渊源论、法律价值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运行论和法律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式的政治智慧,是其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合乎文明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健清 贾凌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由于实现了当下关注和未来关照、本质内涵与外延拓展、宏观设计与具体路径的统一,因此有着不可多得的深层价值。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将其内涵分解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维度才有可能。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价值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天立地”: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教学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国 康凤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5-66,共2页
理想信念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顶天立地"的根本要求,努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理想信念 研究生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的思路 被引量:5
6
作者 齐崇文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8,共8页
文化法律制度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设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首... 文化法律制度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设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首先要从党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规律中抽象出的价值导向、以民为本和双效统一三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形成完备的文化法律体系、高效的文化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文化法律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文化法律保障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法律制度 文化法律规范体系 文化法律实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理想建设的社会公平诉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淑梅 杨植迪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1,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价值诉求。群众对共同理想的信心与对社会公平发展趋向的信心呈正相关性,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善社会公平现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在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价值诉求。群众对共同理想的信心与对社会公平发展趋向的信心呈正相关性,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善社会公平现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在共同理想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聚焦社会不公平问题,坚持共同理想的包容性和限定性,使共同理想体现在制度建构中,充分发挥共同理想在增进社会公平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公平 价值观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总结与反思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文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8,共7页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从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出发,在充分吸收法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指导和影响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本文以1978年以来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政治文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主要文本,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思想渊源、核心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 中国特色 体系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反思 法治建设 党和政府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袁银传 赵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5,共2页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科学地回答了...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特征,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及其相关法——以基本权利的立法完善为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广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4,共7页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一、宪法的保障人权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完善 基本权利 宪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权精神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洪林 李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11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无产阶级理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了无产阶级理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理论指南。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必须加强理想教育,进一步形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共产党宣言 两个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本志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三部分指出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维图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红军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成于根本政治制度,发展于基本制度,完善于各项具体制度和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主要体现在根本政治制度自信的宏观图景、基本制度自信的中观图景、各项具体制度和法律体系自信的微观图景三个维度上。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信 三维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三种误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近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由于立场、旨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讨论还稍显薄弱、分散和零乱。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与评价方面见仁见智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上,国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否定性的... 由于立场、旨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讨论还稍显薄弱、分散和零乱。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与评价方面见仁见智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上,国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否定性的态度。在这种共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即共产主义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输送理想信念;"发展"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而成为了最终目的。认真剖析以上种种误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发展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4期33-35,58,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文章在阐释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宪政民主思潮、公共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文章在阐释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宪政民主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本质及其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需要澄清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伊士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俊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政策的指导、立法中新的问题需要探索试验,以及关于制定民法、刑法、经济法的思想观点,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关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关于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的思想观点,对促进地方立法的发展,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发展中国立法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真 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立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19
作者 黄如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5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5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对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觉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
20
作者 陈玲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I0003-I0003,共1页
高校是党和国家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库,大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更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不断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及专业能力,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代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才强国战略 教程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