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释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建宗 董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5,共10页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从而也就内在地蕴涵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况即中国国情直接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在宏观上,这一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当代最新成果为思想指导的法律概念论、法律渊源论、法律价值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运行论和法律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式的政治智慧,是其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合乎文明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延云 李永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立足于人民立场,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以及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关于新时代的论断奠基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理论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立足于人民立场,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以及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关于新时代的论断奠基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理论基础是坚持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辩证法观点,坚持矛盾原理和矛盾观点;认识论基础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唯物史观理论基础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原理谋划改革,运用群众史观原理提出改革的人民主体论思想,运用人的全面发展观点提出人民美好生活思想。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辩证分析方法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总体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以中国智慧给出中国方案、交出中国答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丰富和发展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 唯物史观 认识论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及其相关法——以基本权利的立法完善为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广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4,共7页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一、宪法的保障人权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完善 基本权利 宪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权精神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伊士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的思路 被引量:5
5
作者 齐崇文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8,共8页
文化法律制度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设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首... 文化法律制度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设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首先要从党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规律中抽象出的价值导向、以民为本和双效统一三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形成完备的文化法律体系、高效的文化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文化法律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文化法律保障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法律制度 文化法律规范体系 文化法律实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总结与反思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文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8,共7页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从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出发,在充分吸收法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指导和影响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本文以1978年以来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政治文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主要文本,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思想渊源、核心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 中国特色 体系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反思 法治建设 党和政府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本志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三部分指出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佳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 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值得质疑。这四种模式都是学者们为建设中国法治而作的理论努力,它们在学习、借鉴西方优良法律文化的同时,始终将思考并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从来就没有缺失过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始终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图景的实现和完善,这同时也是中国法学的去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化范式 马克思主义法学范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政策的指导、立法中新的问题需要探索试验,以及关于制定民法、刑法、经济法的思想观点,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关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关于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的思想观点,对促进地方立法的发展,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发展中国立法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真 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立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11
作者 刘彦武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3年第z1期112-113,共2页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部分:"中国特色"表明了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它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法治实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表征了法律文化的...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三部分:"中国特色"表明了法律文化的民族性.它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法治实践所决定的."社会主义"表征了法律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当代中国所要建立的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是由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法律文化"作为中心词语,揭示法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法律文化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较为明显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公法文化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法律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境下党内法规特性的考问与澄清 被引量:19
12
作者 欧爱民 李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所在与优势所在,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党内法规的研究及认识还不够深入,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党内法规是"法",但只是软法;党内法规是治党之"法",但不是治国之"法";党内法规严于国法,但效力低于国法;党内法规是执规依据,但不是执法依据。上述观点似是而非,影响很大,有必要对之进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党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被引量:20
13
作者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人 革命道路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概念之重构——以党内法规法属性定位为视角 被引量:13
14
作者 欧爱民 贺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中国党政一体双轨权力结构中,软法说、国家法律说等均难以对党内法规的法属性做出准确定位,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义法概念不但具有紧迫性,且切实可行。鉴于党在权力结构的重要位置,应将传统法概念中的“国家”修改为包括党组织的“公权力... 在中国党政一体双轨权力结构中,软法说、国家法律说等均难以对党内法规的法属性做出准确定位,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义法概念不但具有紧迫性,且切实可行。鉴于党在权力结构的重要位置,应将传统法概念中的“国家”修改为包括党组织的“公权力机关”,“国家强制力”修改为包含党纪的“公共强制力”,从而为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应当是指特定公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公共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和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适时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11期15-19,共5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 地方性法规 中国国情 改革开放 人民意志 法律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立法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被引量:1
16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34,共1页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凳去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实施 宪法监督制度 立法 全国人大 程序机制 宪法解释 宣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延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1,共5页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现阶段道德体系的建设应循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道德文明相融合这一基本理路进行。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道德体系 ,...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现阶段道德体系的建设应循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道德文明相融合这一基本理路进行。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道德体系 ,需要坚持体系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将完善法律体系与完善道德体系结合起来 ,将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民族传统美德 道德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兼与资本主义法治相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传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6,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资产阶级法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资产阶级法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含了党内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法律权威 和合文化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辛向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5,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还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思想在表述时非常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富有内涵,概括起来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还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思想在表述时非常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富有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多维视角 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20
作者 李西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从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出发,指出它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宪法,并从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主要特点论述了现行宪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本文从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出发,指出它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宪法,并从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主要特点论述了现行宪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根本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