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龚上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研究对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建构和运行的科学。深入系统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研究对促进社会转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研究对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建构和运行的科学。深入系统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研究对促进社会转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 逻辑命题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材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田心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2,共8页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 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指导”的科学内涵,是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还是找个别词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以为引用有关本学科具体对象的论述就是坚持“指导”,找不到这样的论述就无法坚持“指导”,是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成了学术资源,而不是当作指导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论,防止和克服历史唯心主义“一般社会”论的影响,把问题摆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去分析,不能从虚构的“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各学科中的问题,建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材体系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6
4
作者 崔桂田 刘玉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大时代问题;它是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定向、以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擎"、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以协商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式、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际出发正视矛盾分析根源探索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宣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共6页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正视生产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探索社会...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正视生产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探索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寻求解决矛盾、推进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因此,要根据我国当前阶段同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生产关系的特点重构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规律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根源 重构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与贡献
6
作者 张海星 齐鹏飞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紧密结合党在当代中国执政的新的历史主题,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党的建设内涵和具体路径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极大地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执政党...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紧密结合党在当代中国执政的新的历史主题,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党的建设内涵和具体路径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创新,极大地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知水平,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目的标向性和纵深趋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执政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论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凡健 刘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此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建设 凝心铸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淑贤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本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规律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江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9-53,共5页
反腐倡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各自的运作规律,必须立足各领域建设的规律性要求,研究各领域腐败的形式、特点、危害,抓住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部位和... 反腐倡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各自的运作规律,必须立足各领域建设的规律性要求,研究各领域腐败的形式、特点、危害,抓住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对策,以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肌体的良性化运作和科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 规律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金华 古江波 孙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191,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应从挖掘内涵与时代价值、增强感染力与影响力、推动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着手,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资源整合、教育创新等方面发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红色文化 建设 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海波 赵轶龙 鲍明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8,共12页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体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白晋湘 万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8,共7页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历史贡献进行自觉、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历史贡献进行自觉、全面、系统的梳理,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在着力构建理论体系、继承修志传统、形成特色健身方式、深化经济效益、强化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了历史贡献,但同时存在学科体系自洽性、学科建设制度性、学科评价标准化和学科管理复杂性等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参与和协商合作的方式加以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民族传统体育学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荣华 原丽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6,共6页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它是我们需要加以承续、挖掘的深厚土壤。中国生态危机与各种社会转型矛盾相纠结,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没有能够照搬的直接经验,只能从当下中国的问题中寻求突破口。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兼论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大松 孟颖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3,共6页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美好愿景,我们要以"五有"新目标为要求,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民生 “五有”目标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覃辉银 符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159,共6页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政治民主的独特形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必然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燕 高继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时代要求,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使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以宽广眼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规律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场域下所遵循的特殊性规律。本质观之,这些特殊性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程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历史观之,5年来的成就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不仅对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良性的法治指引、增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贡献了创新性的法治思维,而且为世界各国法治道路建设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法治经验和法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强 周兰珍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0,共6页
在当下中国,科技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生产力,推动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是新时期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科技文化建设的创造性... 在当下中国,科技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生产力,推动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是新时期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科技文化建设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进而凝聚起全面深化科技改革的正能量,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技文化建设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