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宝厚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审计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审计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最大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有广泛法定权限、与其他监督相贯通、全国一盘棋的对党、政府、人大及人民负责有机统一的综合审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 国家审计 审计机关 国家监督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做到“三个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工作要求
4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王帆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新征程审计监督的政治性、全面性与权威性特征,精准呼应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总要求,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意蕴与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锚定了方向。“如臂使指”是根本原则,强调国家审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精准发挥治理效能,释放各监督主体间的协同监督效力。“如影随形”是目标任务,要求审计监督全方位覆盖,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对象、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事后问责”闭环。“如雷贯耳”是实践要求,彰显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确保监督行动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和人人信任的公信力。本文从理论视角讨论“三个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立足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思想核心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建设要求,从学理上阐释“三个如”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索“三个如”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自我革命 审计监督 工作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5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金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8,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针对审计工作的“三立”要求,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三立”高度凝练了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需遵循的思想引领、价值指南和行动准则,彰显了审计干部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的品格特质,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审计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我革命能力的要求,是审计干部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指引着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方向。本文剖析“三立”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设审计专门队伍、建设审计服务队伍、建设审计专家队伍与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四个维度探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助益于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进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立” 审计干部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素质 专业化 基础性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性力量的行动逻辑与行为模式探究
6
作者 李梁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规范性力量也称为价值的力量。在国际政治中,规范性力量是一种可以影响、塑造、改变国际社会其他政治行为体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形成的规范性力量,意味着中国正日益生成一种既不单纯依靠经济手段也不单纯利用军事力量... 规范性力量也称为价值的力量。在国际政治中,规范性力量是一种可以影响、塑造、改变国际社会其他政治行为体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形成的规范性力量,意味着中国正日益生成一种既不单纯依靠经济手段也不单纯利用军事力量,而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观念性力量,影响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并引领、规范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性力量遵循的原则是中国与他国处在特定情境中的互动类型的关系逻辑。与欧盟规范性力量采用适当性逻辑指导下的说服、经验学习以及规范模仿等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关系逻辑下的行为示范、协商对话、多边合作的行为模式,它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并正在展现旺盛生命力和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规范性力量 行动逻辑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汉文 黄轩昊 陈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7,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移,进而实现从事后反腐向事中反腐和事前防腐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面领导的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创新性地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应进行整体性重构,变革为隶属于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构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垂直领导制,实行总审计师的中央或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直接委派制。为此,进一步提出与这一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理论推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同样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体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维护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重大任务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汉文 陈帅弟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1,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本文基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核心内涵,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并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与效率实践过程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科学擘画审计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审计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审计监督工作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审计专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审计监督 经济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6
9
作者 孙宝厚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共4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本文在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作介绍的基础上,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谈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审计 审计委员会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监督体系 第一次会议 审计工作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创新 努力健全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家义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共6页
中国审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五年来,在审计署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广大会员和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审计理论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坚持解放思... 中国审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五年来,在审计署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广大会员和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审计理论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紧密结合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紧密结合审计实践的新进展、新探索,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成绩,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理论体系 探索创新 第五届理事会 中国审计学会 审计事业发展 审计理论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审计理论著作——试评刘家义审计长主编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春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2,共1页
早有所闻,刘家义审计长在主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这一重大课题,现在终于欣喜地看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出版问世。认真细致品读全书,能明显地感受到该书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观点新... 早有所闻,刘家义审计长在主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这一重大课题,现在终于欣喜地看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出版问世。认真细致品读全书,能明显地感受到该书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观点新颖、见解独到,非常具有启迪性。作为一位审计理论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初读该书,令我倍感亲切、身心愉快、精神振奋。情之所至、心之所向,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审计理论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理论研究 理论著作 国家审计 审计 意义 里程 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之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思念 赵大朋 《学习论坛》 2010年第4期9-13,共5页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增强...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制度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析——兼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晏维龙 庄尚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迫使资本主义体系演化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审计制度),用于维护资本积累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迫使资本主义体系演化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审计制度),用于维护资本积累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积累理论、产权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国家理论,从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的层面深化对审计制度功能的理论认识,探讨不同类别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层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现有关于审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为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做出一定的努力。应用上述理论分析,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功能定位,为通过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审计制度安排,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资本积累稳定性 审计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制度安排 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颜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比较 评价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温州模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湘舸 包松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对于温州模式,经济学界一般只是关注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进一步指出,今日的新温州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温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泽君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共3页
中国审计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促进审计事业创新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我... 中国审计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促进审计事业创新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审计署党组,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审计学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事业 审计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大 四中全会精神 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宗良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41,共6页
本文概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其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确立过程中苏联模式的影响;着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在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发展观同苏联模式发展观念... 本文概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其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确立过程中苏联模式的影响;着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在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发展观同苏联模式发展观念和战略的区别,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西山 张旭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一部上下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中国制度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制度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一部上下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中国制度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制度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新探索、新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文化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逻辑进路——兼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为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7,共14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组织化权威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内核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基本成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国家上层建筑进行的集中改革与调整,推动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此模式和体系为行动依归,着力推进全局性治理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模式 结构改革 治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的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继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9,共6页
要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建立起中国特色大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为此提供了重要启示。从本质上讲,中国大学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 要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建立起中国特色大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要论述为此提供了重要启示。从本质上讲,中国大学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模式,就要在大学制度改革范式上由'西化'回归'本土化',就要重塑基于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大学价值观,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导向,就要坚守并创新党的大学领导机制,就要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参与能力和国际贡献力。这是目前探索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特色 习近平 社会主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