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4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鹿斌 沈荣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 审计 大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制度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析——兼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17
2
作者 晏维龙 庄尚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迫使资本主义体系演化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审计制度),用于维护资本积累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迫使资本主义体系演化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审计制度),用于维护资本积累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积累理论、产权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国家理论,从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的层面深化对审计制度功能的理论认识,探讨不同类别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层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现有关于审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为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做出一定的努力。应用上述理论分析,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功能定位,为通过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审计制度安排,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资本积累稳定性 审计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制度安排 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蔡春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4
作者 余怒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155-155,共1页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统化研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贡献了中国智慧。蔡春教授新近领衔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系列专著)以深邃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性地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国家审计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国家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推荐序
5
作者 郭道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60-160,F0003,共2页
蔡春同志1988—1991年在天津财经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审计大师李宝震教授,是我国本土培养的最早毕业的审计方向博士之一。我有幸成为蔡春同志博士论文的评审人之一,见证了他从博士生到博士再到著名学者的嬗变。他的博士论文... 蔡春同志1988—1991年在天津财经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审计大师李宝震教授,是我国本土培养的最早毕业的审计方向博士之一。我有幸成为蔡春同志博士论文的评审人之一,见证了他从博士生到博士再到著名学者的嬗变。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1994年和2001年先后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重大深远,因此获得我国审计学术领域“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的赞誉。1988年至今30多年,蔡春同志一直持之以恒地坚守在持续推进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的学术探索中,成果丰硕卓著,堪称审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大胆追求者和卓越探索者。因其在审计理论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且重要贡献,蔡春同志2014年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2018年荣获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名家”证书。蔡春同志已经成长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会计审计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理论结构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6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的典范--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8
作者 张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是蔡春教授团队历时16年完成的鸿篇巨制,代表了当代中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部250万字的著作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具有重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是蔡春教授团队历时16年完成的鸿篇巨制,代表了当代中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部250万字的著作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为理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圈层结构式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做到“三个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工作要求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王帆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新征程审计监督的政治性、全面性与权威性特征,精准呼应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总要求,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意蕴与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锚定了方向。“如臂使指”是根本原则,强调国家审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精准发挥治理效能,释放各监督主体间的协同监督效力。“如影随形”是目标任务,要求审计监督全方位覆盖,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对象、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事后问责”闭环。“如雷贯耳”是实践要求,彰显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确保监督行动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和人人信任的公信力。本文从理论视角讨论“三个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立足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思想核心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建设要求,从学理上阐释“三个如”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索“三个如”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自我革命 审计监督 工作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金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8,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针对审计工作的“三立”要求,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三立”高度凝练了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需遵循的思想引领、价值指南和行动准则,彰显了审计干部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的品格特质,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审计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我革命能力的要求,是审计干部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指引着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方向。本文剖析“三立”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设审计专门队伍、建设审计服务队伍、建设审计专家队伍与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四个维度探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助益于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进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立” 审计干部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素质 专业化 基础性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思想——实践基础、核心要义与理论创新
11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曹强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10,共8页
实践逻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市域、省域和中央层面,特别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之后,有关审计的重要论述与宏大实践,为审计事业提供了最为鲜活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场域。由此,形成了新时代党在审计领域... 实践逻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市域、省域和中央层面,特别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之后,有关审计的重要论述与宏大实践,为审计事业提供了最为鲜活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场域。由此,形成了新时代党在审计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升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思想是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审计领域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以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系统回应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工作要求、职责定位、重大任务、独特作用、战略任务、重要抓手(“下半篇文章”)、方法论、基础保障等根本性问题,具体体现为“十大坚持”。从“十大坚持”的深刻内涵与核心要义中,能够提炼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六大标识性概念与三大原创性理论。这些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构成了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与支柱。六大标识性概念分别为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政治性、审计人民性、审计专业性、研究型审计与审计整改。其中,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审计治理架构的基础,审计政治性是审计工作的统领,审计人民性是审计工作的立场,审计专业性是审计的技术特征,研究型审计是审计实施的方法,审计整改是审计系统闭环治理的机制。三大原创性理论包括关于审计职责定位的经济监督理论、关于审计实施过程的研究型审计方法论,以及关于审计实施结果运用的审计整改理论。这三大理论呈现出从职责定位到执行过程,再到结果整改的依次递进闭环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思想 经济监督 研究型审计 审计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13
作者 黄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层次多重逻辑关系、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视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性特征和历史优势
14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和发展智慧的制度凝结,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性、整体的目标合理性、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切实的希望可得性、科学的系统自洽性等诸多层面的超越性特征。这种超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发挥巨大政治制度能量,越来越显示出其“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自我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渐进改革的智慧和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的格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力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鲜明的样态异质性和道路差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保证,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之根、优势之源、制度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超越性特征 历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汉文 黄轩昊 陈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7,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移,进而实现从事后反腐向事中反腐和事前防腐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面领导的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创新性地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应进行整体性重构,变革为隶属于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构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垂直领导制,实行总审计师的中央或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直接委派制。为此,进一步提出与这一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理论推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同样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体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维护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重大任务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汉文 陈帅弟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1,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本文基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核心内涵,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并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与效率实践过程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科学擘画审计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审计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审计监督工作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审计专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审计监督 经济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项目制逻辑的张力
17
作者 王幸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化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以及项目制的逻辑张力,有助于在乡村治理发展中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在逻辑 项目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永贵 郑海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着特殊的功能。从制度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体现着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并在制度与价值的二维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制... 制度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着特殊的功能。从制度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体现着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并在制度与价值的二维互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制度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和旨归,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构建多层次的复合式制度体系,以此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合理、健康、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7
19
作者 孙宝厚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共4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同时优化审计署职责,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会议精神,本文在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作介绍的基础上,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谈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审计 审计委员会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监督体系 第一次会议 审计工作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18
20
作者 田翀 余遥 方鹏骞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条重大原则之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医疗服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国医院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条重大原则之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医疗服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国医院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和时代要求,通过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阐释,梳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提出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