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6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俞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守正性与创新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中统筹好“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为科学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内涵 基本遵循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金卫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路,用一系列重大成就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篇章”。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蕴涵贯穿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历史发展逻辑、实践探索逻辑、目标导向逻辑、价值追求逻辑,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价值旨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辉煌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逻辑 历史发展逻辑 实践探索逻辑 目标导向逻辑 价值追求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165,共6页
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可能的理论根源。实践展开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推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进而使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中国特... 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可能的理论根源。实践展开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推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进而使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变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颜晓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结晶、实践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时代,必将创造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述新时代新的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结晶、实践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时代,必将创造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使命 实践创新 文化传承发展 社会变革 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春梅 石璐璐 王喆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为了增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起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模式,避免与本科生课程简单重复,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纵向衔接和层次递进,增... 为了增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起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模式,避免与本科生课程简单重复,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纵向衔接和层次递进,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实践指引——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被引量:39
7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为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确立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指引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发展思路,明确了“绿色发展”是化解我国生态经济矛盾的根本之策,并为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指引下,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指引 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整体性审视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谦 郭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7,共7页
作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民族化。变革中国社会的"问题域"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中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作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民族化。变革中国社会的"问题域"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中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构成了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高度概括,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即对"三大基本问题"的不断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认知、实践定位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嵘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8,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一问题所探索、继承与创新的未来前景的自信,实质上是对于共产主义道路的自信。这既是一个基于历史认知基础上的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一问题所探索、继承与创新的未来前景的自信,实质上是对于共产主义道路的自信。这既是一个基于历史认知基础上的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政治路线紧密相连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搞清楚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准确定位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发挥哲学思辨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刻挖掘这一问题的哲学意蕴:在价值论上,明确社会主义的实质和灵魂是发挥其价值功能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在认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真理性与价值理想性相统一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在实践论上,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地统一在对社会主义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中,为人民生活创造科学的制度空间与普惠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历史认知 实践定位 科学性 价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对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括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习裕军 张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与之相对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化成果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与之相对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化成果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就是这种实践形态的外在表现,科学、开放、渐进、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实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先春 董沁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共6页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长远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现实需要,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都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社会主义文化 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孙育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共6页
法治文化是指与法治紧密关联,体现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运作实践和生活方式,与人治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进步文化形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一种现代人的法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具有人类法治文... 法治文化是指与法治紧密关联,体现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运作实践和生活方式,与人治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进步文化形态,其实质和核心是一种现代人的法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具有人类法治文化共有属性的法治文化,又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殊个性特点的法治文化,其必须被放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世界法治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五大建设"实践、"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关联中来加以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践中应坚持把文化自觉与综合创新作为重要战略理念,务求实效地继续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工程",坚持把培育宪政法治文化作为统领和核心,把培育公平正义的司法法治文化作为突出着力点,把培育网络法治文化作为紧迫的重要课题,把培育公民法治文化作为基础性、归宗性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理论解析 实践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浩 杨雪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9-80,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回答"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基本而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明晰离不开哲学视角。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考察,可以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回答"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基本而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明晰离不开哲学视角。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考察,可以将新时代的哲学意蕴概括为:实践的哲学、发展的观点、人民的视角、民族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形成逻辑、实践优势与发展指向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丛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 政治逻辑 历史逻辑 法治逻辑 文化逻辑 创新逻辑 实践优势 发展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是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是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二是在于它是在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中深化发展的;三是在于它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理论使命的;四是在于它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以与时俱进为理论品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实践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创新 被引量:4
16
作者 项武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也必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也必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关于"三大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三大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应用哲学,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哲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创新可概括为"十二新",即:客观规律的新认识、思想路线的新表述、辩证法的新突破、社会主义的新视阈、发展意识的新思路、生产力观的新视野、时代脉搏的新把握、价值观的新命题、文明观的新发展、开放观的新思维、利益观的新表达、人的发展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 基本内涵 理论特色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仲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共12页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理论成果都可以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论为代表。具体说,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是中国特...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理论成果都可以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论为代表。具体说,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斧";其矛盾分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剖刀";其群众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其哲学指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志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0,共7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地加以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特色 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品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苏联教科书哲学是现代版的旧唯物主义,以物料实体为世界本体。它将世界视为自动服从预定规律的分离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由此产生的"原像—镜像"关系将哲学引入了困境。当代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生成论"走出这一困境,... 苏联教科书哲学是现代版的旧唯物主义,以物料实体为世界本体。它将世界视为自动服从预定规律的分离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由此产生的"原像—镜像"关系将哲学引入了困境。当代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生成论"走出这一困境,开拓了全新的鲜活的物质世界图景。它以开放的"物质过程"作为世界本体,每一事物过程通过他物而存在,由此构成普遍的相互联系,使整个世界成为"物质过程集合体"。它以取代"构成分析"的"过程分析"作为主线,将事物发展视为随机自由趋势与在相互作用中生成的规律的对立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用发展观取代对事物"定性"的形而上学,用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规律取代预定的先验规律,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生成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楠 焦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6,共3页
武汉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中,坚持课程的导向性原则,构建新课程教学体制机制;坚持课程的层次性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课程的实效性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武汉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中,坚持课程的导向性原则,构建新课程教学体制机制;坚持课程的层次性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课程的实效性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显著成绩,其经验值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建设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