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本凡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本文采用超视角、长镜头、全过程等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定义、内涵、发展阶段与特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城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创的城镇化... 本文采用超视角、长镜头、全过程等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定义、内涵、发展阶段与特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城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创的城镇化,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城镇化,经历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阶段,未来将向中国特色创新型城镇化第三个阶段转型。其一般特质包括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日益和谐宜人等。其基本特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字所规定,表现为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性,以"邓三科"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服务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 内涵 阶段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我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本凡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7,2,共9页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不等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观点。使用对比方法,揭示了我国如果继续延续1978-2012年以来的城镇化道路:将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与后果。最后,文章指出,2013...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不等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观点。使用对比方法,揭示了我国如果继续延续1978-2012年以来的城镇化道路:将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与后果。最后,文章指出,2013-2050年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城镇 道路 基本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体系与进展
3
作者 苏红键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和进展情况,能够为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当前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和进展情况,能够为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当前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八个方面的议题,即城镇化进程与战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体系与城市发展、县域城镇化、城镇化改革等五个核心议题,城镇化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两个系统议题,以及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未来中国城镇化研究,要按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 县域城镇 城镇体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从来 杨继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3,238,共7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 城镇 农业现代 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化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书林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7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体系化的概念范畴。从宏观战略性视角审视,可以从三个维度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化状态。一是从纵向维度入手,要重点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二是从横向维度入手,要重点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体系化的概念范畴。从宏观战略性视角审视,可以从三个维度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化状态。一是从纵向维度入手,要重点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二是从横向维度入手,要重点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架构;三是从关系维度入手,要重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中的关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体系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汉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80,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历经了一个过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化是词汇化的直接动因,而语言经济原则是根本动因。其词汇化机制本质上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历经了一个过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化是词汇化的直接动因,而语言经济原则是根本动因。其词汇化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紧缩机制,即将原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形式标记"有……的……"逐步隐去,并最终变为一个无标记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词汇 概念 动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三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霍秀媚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精神 群体主体意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众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精英文 民族文 主体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8
作者 李侃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98-99,共2页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从一九八三年五月在长沙的规划会议上开始酝酿筹备,到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郑州召开,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从讨论会上提供的论文和与会者的发言看来,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进展颇快,基础虽然薄弱...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从一九八三年五月在长沙的规划会议上开始酝酿筹备,到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郑州召开,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从讨论会上提供的论文和与会者的发言看来,可以说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起步虽晚,但进展颇快,基础虽然薄弱,但研究者的积极性很高。这门学科之所以引起许多同志的兴趣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文 中国近代革命 中国古代文 意识形态 古今文 中外文 学术讨论会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并非“大而无当”——略论“特色理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具体现实化
9
作者 刁康 吴忠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92-94,共3页
当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口号"大而无当"、"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时,我们虽然不愿苟同,但又曾经不免有对社会主义应有之义,诸如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首要任务、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以及历史取向等方面的若干茫... 当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口号"大而无当"、"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时,我们虽然不愿苟同,但又曾经不免有对社会主义应有之义,诸如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首要任务、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以及历史取向等方面的若干茫然和困惑。但是我们终于把这一点作为反思社会主义的一个现实视角,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以党领导人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为基础,至中共十四大时加以概括,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最明显的特点和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基本问题的回答,以及其他基本范畴和概念,使社会建设和发展在中国具备了更加明确的可操作性,社会主义在中国更加现实化具体化了,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避免大的失误,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保住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现实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资本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的中国特色新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佩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59,共6页
本文在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镇化大量开拓性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所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着重从"四化同步"、以人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市场主导... 本文在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镇化大量开拓性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所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着重从"四化同步"、以人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注重生态文明和传承历史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创新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型城镇 中国特色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城市发展思想与国际城镇化百年革命──兼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钢 曹大勇 何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7,共13页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就对城市发展问题作了很大关注,并论证了未来社会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趋势。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新发展,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宣战"城市病"——兴起"农村转变城市"——形成&qu...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就对城市发展问题作了很大关注,并论证了未来社会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趋势。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新发展,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宣战"城市病"——兴起"农村转变城市"——形成"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这在客观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城市发展思想的科学价值,也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遵循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科学性而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规律、面对过去具有充分的鉴别性而能够很好地吸取革命教义、面向未来具有一定前瞻性而能够形成较大创新价值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城市思想 中国特色城镇道路 城镇三次革命 城乡一体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生态文明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陈瑜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共4页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中国特色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村——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办事处南阳寨村
13
作者 董艳华 《河南农业》 2006年第7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城镇 街道办事处 社会主义 建设特色 郑州市 土地资源 农作物品种 人民大会堂 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和产业视角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柏文 杨懿 李慧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3,共3页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特色城镇 动力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5
15
作者 钱振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已逐步展开并日益兴盛,从而使"中国城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学科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与中国城镇化实践所需要的中国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尚有差距。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已逐步展开并日益兴盛,从而使"中国城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学科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与中国城镇化实践所需要的中国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尚有差距。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当在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景问题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并在借鉴和批判西方城市化理论中创新理论,发展来源于中国实践的中国城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指明实践路径的同时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道路 中国 特色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辩--“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 被引量:29
16
作者 仇保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4,共6页
城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结束,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一旦确定后,就很难再改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全球75%的资源和产生了更大... 城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结束,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一旦确定后,就很难再改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全球75%的资源和产生了更大比率的废弃物。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利·恩道曾经感叹道:“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模式 中国特色 B模式 C模式 城市面积 城镇进程 基础设施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镇化:学术内涵、实践探索和理论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淑华 吕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7,共8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学术起源,并给出了一般性的界定;结合城镇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独特内涵,即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外生与内生的统一,具有渐进性、多样性、协调性和人本性。中国特色城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 本文回顾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学术起源,并给出了一般性的界定;结合城镇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独特内涵,即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外生与内生的统一,具有渐进性、多样性、协调性和人本性。中国特色城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关系、产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 实践探索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经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这就进一步深化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路,深刻揭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质。这种“特色”集中表现在它是同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镇化、农民工与劳动密集型产业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0-74,共5页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和城镇化的本质相背离的。以歧视性的农民工劳动工资福利待遇为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很难把比较优势持续转化为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国特色城镇 农民工特殊群体 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我国的“三农”问题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任柏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共6页
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突破性的提法 ,就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 ,站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来考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从而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路 ,... 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突破性的提法 ,就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 ,站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来考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从而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路 ,也就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集中表现在它同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即“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