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景维民 赵爽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2,共10页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铸就当代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国家治理模式,使其既具备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特征,又在制度属性和价值导向上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铸就当代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国家治理模式,使其既具备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特征,又在制度属性和价值导向上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它是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模式的核心特征和本质属性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是以人民为导向,通过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塑支撑经济发展、满足需要、提升人民幸福的整体性制度结构和社会经济运行体系。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安排,构建“党-政府-市场-社会”四元一体良性互动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 党的领导 四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蔡春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2
作者 余怒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155-155,共1页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 蔡春教授作为当代中国审计学界旗帜性学者之一,在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是对国际审计理论体系中关于国家审计系统化研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贡献了中国智慧。蔡春教授新近领衔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系列专著)以深邃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性地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国家审计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国家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的典范--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3
作者 张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是蔡春教授团队历时16年完成的鸿篇巨制,代表了当代中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部250万字的著作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具有重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六卷本)是蔡春教授团队历时16年完成的鸿篇巨制,代表了当代中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这部250万字的著作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填补了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为理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圈层结构式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性力量的行动逻辑与行为模式探究
4
作者 李梁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规范性力量也称为价值的力量。在国际政治中,规范性力量是一种可以影响、塑造、改变国际社会其他政治行为体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形成的规范性力量,意味着中国正日益生成一种既不单纯依靠经济手段也不单纯利用军事力量... 规范性力量也称为价值的力量。在国际政治中,规范性力量是一种可以影响、塑造、改变国际社会其他政治行为体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形成的规范性力量,意味着中国正日益生成一种既不单纯依靠经济手段也不单纯利用军事力量,而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观念性力量,影响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并引领、规范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性力量遵循的原则是中国与他国处在特定情境中的互动类型的关系逻辑。与欧盟规范性力量采用适当性逻辑指导下的说服、经验学习以及规范模仿等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关系逻辑下的行为示范、协商对话、多边合作的行为模式,它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并正在展现旺盛生命力和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规范性力量 行动逻辑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探索创新
5
作者 刘威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2,213,214,共13页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思想根源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三位一体”工作。它强调从“问题补救”向“赋能...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思想根源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三位一体”工作。它强调从“问题补救”向“赋能增韧”的理念范式扩展,实现了从“单一纾困”向“动员枢纽”的角色定位跃升,从聚焦“老弱病残”等传统弱势群体,转向包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字边缘群体、新社会组织参与者在内的更广泛的社会成员,主动识别并回应那些隐匿在数字洪流中、游离于传统社会服务外,但同样面临生活和发展困境的“隐形群体”。与服务对象的拓展相适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场景也随之扩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在新的服务理念、角色定位、服务主体和对象、场景工具等一系列要素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工作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6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立华 唐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但学界缺乏对其建立的必然性、必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系统探讨。在此背景之下,文章根据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时代要求,分析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 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但学界缺乏对其建立的必然性、必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系统探讨。在此背景之下,文章根据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时代要求,分析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界定治理体系的概念,探讨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总结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建立治理体系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治理体系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与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政治平等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师伟 孙亚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100,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共生和互动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两者共存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两者又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着互动关系。国家治理无法回避政治与经济的共生与互动,妥善处理两者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共生和互动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两者共存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两者又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着互动关系。国家治理无法回避政治与经济的共生与互动,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是国家治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有内容,否则就不能很好地面对和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现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既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政治领域,妥善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贯穿在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国家治理实践中,就是要遵循两者共生与互动的历史规律,既不可能割裂两者的共生关系,试图单方面地实现共同富裕或政治平等,也要充分发挥政治的能动性反作用,通过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治理 政治平等 共同富裕 互动与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路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丽雅 陈祥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1,共10页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离不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离不开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后半程的现实所需。完善“中国之制”和推进“中国之治”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充分理解和把握两者关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之制” 中国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项目制逻辑的张力
10
作者 王幸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化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以及项目制的逻辑张力,有助于在乡村治理发展中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在逻辑 项目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明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3,74,共6页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模式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及其文化思想观念系统;二是模式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操作维度,即旨在削弱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大部制度、解放教师学术活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三是模式所彰显的中国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视域,即通过科学治理,大学的行政化和学术化两种矛盾终将获得和解,中国大学将会着眼于开放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一体两翼之发展,成为它所属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化大学社区中的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之道 大学治理模式 本土化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五个发展取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盛美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4,共9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并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使国家治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重点、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略定力、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展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包心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51,共11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制度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军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5期64-67,共4页
“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于2014年3月21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和人民网共同举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 政府治理 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国家治理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秋月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5,共4页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应该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有效治理的最高权威,否则缺少法治的纬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应该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有效治理的最高权威,否则缺少法治的纬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法治信仰不应该只成为个别人的信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法治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特色与优势
16
作者 方建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7,共6页
国家治理观内含国家为何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一系列重大范畴。较之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在其所依凭的制度基础、治理领域、治理机制以及治理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特色与优势。正确把握这种特色与优势,对于... 国家治理观内含国家为何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一系列重大范畴。较之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在其所依凭的制度基础、治理领域、治理机制以及治理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特色与优势。正确把握这种特色与优势,对于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既是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色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道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
17
作者 张文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0,共2页
笔者想谈下关于国家治理问题中的几个总体的基本原则,即重在"道"而不在于"术"。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手都要用得好,这是我们在考虑实际的时代处... 笔者想谈下关于国家治理问题中的几个总体的基本原则,即重在"道"而不在于"术"。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手都要用得好,这是我们在考虑实际的时代处境时所提出的关于国家治理理由当中的一个关键的社会秩序的观念。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话,那么政府的功能在哪?政府的功能,可以转化为不是"管得多或者少"的问题,而是治理得"好还是不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观 市场经济关系 看不见的手 社会秩序 政府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晋铭 徐艳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技术具备重要的社会内涵,这让人工智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具备现实可能,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又能为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提供制度与物质保障,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技术具备重要的社会内涵,这让人工智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具备现实可能,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又能为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提供制度与物质保障,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转型、政治认同建构、社会治理完善、绿色发展实践、未来图景预测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当前需保持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逻辑与国家治理变迁规律同向递进关系,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新思路、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超越制度优势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 被引量:28
19
作者 虞崇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70,共15页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使我国制度体系始终处于进取和发展的良好状态。所谓制度秉赋,是指制度所持有或内含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终极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这是较之建立新制度更为复杂更具创造性也更长远的制度建设工程,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航向,超越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将发扬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统一到提升制度秉赋上来,在提升制度适应性、包容性、共识性、自主性、进取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秉赋 制度优势 制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亚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6,186,共8页
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国家治理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语基础,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探索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的本土治理之道。西方自由主义囿于所谓"个体自由"的先验性价值,在"国家-市场/社会&qu... 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国家治理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语基础,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探索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的本土治理之道。西方自由主义囿于所谓"个体自由"的先验性价值,在"国家-市场/社会"之间不断摇摆,其逻辑在"自发生长"与强行输出话语之间自相冲突,陷入了新自由主义与激进思潮之间的双重迷思。与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话语基于具体实践、基于历史情境的认知方法克服了自由主义话语的价值悬设,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理的思想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一脉相承,是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整合全球风险与国内转型期双重叠加问题的话语选择。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国家治理需要认识西方现代性的窠臼,构建属于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探寻契合本土的民主法治,并构建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符合良善治理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治理 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