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2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新征程 被引量:12
1
作者 江必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支撑和推进。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制度现代化,即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系统性...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支撑和推进。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制度现代化,即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机性等,使制度顺应乃至引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有效推进我国制度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理想与现实的关照,做好良法与善治的对接,加强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的考量,注重改革与定型的统筹,力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确保制度制定与制度落实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 中华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2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性特征和历史优势
3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和发展智慧的制度凝结,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性、整体的目标合理性、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切实的希望可得性、科学的系统自洽性等诸多层面的超越性特征。这种超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发挥巨大政治制度能量,越来越显示出其“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自我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渐进改革的智慧和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的格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力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鲜明的样态异质性和道路差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保证,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之根、优势之源、制度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超越性特征 历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西方现代化理论批判
4
作者 段学慧 高延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和扬弃。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的保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6
作者 黄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层次多重逻辑关系、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视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王淼 李玉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311,共12页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苏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在实践中,列宁积极领导苏俄人民实现工业、农业以及包括电气化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努力发展现代化经济,谱写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列宁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对于我们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俄 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基于《资本论》主线视角的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论》的主线,在范围、结构、属性和目的四个维度分别呈现出线索性、枢纽性、宣示性和导引性的理论特质。文章以此为参照系考察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范围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明晰历史线索、聚焦研究对象和主题;在结构上作为中心范畴,以其蕴含的综合性内涵和逻辑性思维特征将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联结成为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在属性上凸显出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价值立场和制度背景;在目的上作为揭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题眼,有助于推进学说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主线的作用与意义,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应沿着这一主脉络不断丰富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主线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 被引量:5
9
作者 匡小平 熊高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4,29,共13页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现代财政制度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逻辑进路——兼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为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7,共14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和治理变革。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封闭僵化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摆脱集中式-运动式的治国理政方式;其逻辑进路,经历了从局部性结构改革向全局性治理改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组织化权威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内核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基本成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国家上层建筑进行的集中改革与调整,推动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此模式和体系为行动依归,着力推进全局性治理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模式 结构改革 治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军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5期64-67,共4页
“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于2014年3月21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和人民网共同举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 政府治理 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国家治理 国家行政学院 人民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从来 杨继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3,238,共7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超越制度优势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 被引量:28
14
作者 虞崇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70,共15页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治理变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制度体系的优势和短板,辩证看待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使我国制度体系始终处于进取和发展的良好状态。所谓制度秉赋,是指制度所持有或内含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终极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赋。这是较之建立新制度更为复杂更具创造性也更长远的制度建设工程,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航向,超越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将发扬制度优势和提高治理效能统一到提升制度秉赋上来,在提升制度适应性、包容性、共识性、自主性、进取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秉赋 制度优势 制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翀 余遥 方鹏骞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条重大原则之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医疗服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国医院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条重大原则之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制度安排,是医疗服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国医院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和时代要求,通过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阐释,梳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提出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育宝 刘鑫磊 胡芳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6,共13页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坚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坚持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建立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治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和执行力度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不断丰富治理指标体系,强化环境监测监管(环保督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监测监管 公民生态环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开创与奠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明 王家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的论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其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其基本形成时期,其标志是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步骤的提出;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其创造性发展时期,这期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项目制逻辑的张力
18
作者 王幸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79-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改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项目制既实现中国共产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实现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现代工具效力。强化乡村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内在逻辑以及项目制的逻辑张力,有助于在乡村治理发展中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这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在逻辑 项目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立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共12页
较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资本主义制度来作为自己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形式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既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形式。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较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资本主义制度来作为自己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形式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既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形式。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不仅源于采用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而且也源于中国采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应该既适用于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也适用于描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两者各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肯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后发展国家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飞 姚顺良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3,共6页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巨大启迪。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发展体制的内在统一。建立、完善和统一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发展体制是发展中国家得以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另...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巨大启迪。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发展体制的内在统一。建立、完善和统一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发展体制是发展中国家得以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又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赋予其具有时代性的中国化表达,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作出了生动回答,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