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6,共8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实践的逻辑归宿 ,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赋予的方向性规定。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是从国情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实践的逻辑归宿 ,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赋予的方向性规定。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是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发展方式、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可以说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一精神既是党的十六大为中国人民在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开辟的一条不同于“西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也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中国特色现代化 初级阶段国情 城乡融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现代化渔业建设的技术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锋 《渔业经济研究》 1995年第6期32-34,共3页
我国人口多,总体资源比较丰富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我国渔业发展只能走扩大外延与挖掘潜力相结合,以挖掘为主,拓宽产业领域与提高效益结合,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道路。我国渔业发展的... 我国人口多,总体资源比较丰富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我国渔业发展只能走扩大外延与挖掘潜力相结合,以挖掘为主,拓宽产业领域与提高效益结合,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道路。我国渔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渔业,也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法则,不断提高水域生产力、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现代化渔业建设,应该以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强大支柱,把传统渔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渔业上来,用现代工业装备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化 现代化渔业 技术选择 提高效益 渔业技术 中国特色 地区发展不平衡 现代科学技术 渔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建构原则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孔凡芳 郭学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0,48,共4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追赶着"现代化"的浪潮,"中国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新型现代性"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国现代化道路走到今天,经验和教训并存。其中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追赶着"现代化"的浪潮,"中国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新型现代性"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国现代化道路走到今天,经验和教训并存。其中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现代性所包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应该是我们关注重要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 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 中国特色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4
作者 武敬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7期2-2,共1页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国家,其中我国耕地面积总量最多,农民总数最多,8亿多农村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能力...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国家,其中我国耕地面积总量最多,农民总数最多,8亿多农村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这些庞大的数目并不能掩盖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严峻现实: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化 农业经济建设 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 实现农业现代化 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结构 农村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
5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期37-37,共1页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大农业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农户参与 高标准农田 粮食单产 适度规模经营 精耕细作 推广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建设逻辑
6
作者 张固宁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制度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内在规定,任何成功的现代化往往都内在要求建立起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制度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内在规定,任何成功的现代化往往都内在要求建立起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制度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建设上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逻辑,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又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逻辑,通过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的一元化制度定义和话语垄断,证明了资本主义并非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为谋求全人类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制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宏伟 李旭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1,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中国现有土地制度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四大目标要求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府应该以税收、补贴等经济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中国现有土地制度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四大目标要求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府应该以税收、补贴等经济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不合乎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合作行为进行限制;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农业内部产业链的延伸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真正能够应对竞争的市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补贴 农业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深层瓶颈和现实路径——基于认识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雅兴 陈建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0,共3页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战略路径和具体措施。在阐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战略路径和具体措施。在阐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中国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四大深层瓶颈,从而提出破解中国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大瓶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瓶颈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国敏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7,共4页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农业现代化的消蚀作用十分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资本投入的偏差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差距的失衡。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农业现代化的消蚀作用十分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资本投入的偏差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差距的失衡。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各国都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了一条具有本国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路径,应该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带动劳动生产率;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农业科技发展体制;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城乡二元结构 可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 被引量:13
10
作者 范从来 杨继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3,238,共7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开创与奠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明 王家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的论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其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其基本形成时期,其标志是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步骤的提出;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其创造性发展时期,这期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飞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7,共20页
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 政治治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专制型政治向现代民主型政治转变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没有政治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上层建筑现代化的核心,政治治理现代化既受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制约,又对经济基础现代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将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形成了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由于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使政治的发展具有现代性,而现代性对于政治发展来说又有着许多具体的表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法治和科学;加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而就决定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是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政治治理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当然,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双轮与两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政治治理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与其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相适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政治治理 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万江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9期12-18,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农业科技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业科技的"统率"作用,应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测评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性地分析了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 本文通过梳理农业科技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业科技的"统率"作用,应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测评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性地分析了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科技 步型 现代化指标体系 现代化发展 生产要素 经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及其新时代升华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又贤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1,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提出"四个现代化",确立其全党工作重点的地位;其二,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指明我国现代化的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提出"四个现代化",确立其全党工作重点的地位;其二,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指明我国现代化的特有属性,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其三,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召开,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其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到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迈入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理念开始发生新的升华;其五,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从理论自觉层面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推向全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理念 新时代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立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共12页
较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资本主义制度来作为自己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形式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既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形式。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较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资本主义制度来作为自己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形式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既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形式。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不仅源于采用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而且也源于中国采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应该既适用于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也适用于描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两者各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肯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后发展国家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意义、关系、主题及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国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7-25,共9页
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于此提出4个基本判断并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将面临新的历史转折点,未来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持久征程... 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于此提出4个基本判断并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将面临新的历史转折点,未来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持久征程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将长期指导解决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由此,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研究迫在眉睫,意义重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问题的两大主题。全面推进"五个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问题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后,尤其是二十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主题,也是2022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的重要主题。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理论研究,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和宏伟目标做充分的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个基本判断 新“四个全面” 两大主题 五个现代化 重大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重超越——兼论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英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肇始于西方的传统现代化,在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因此,在传统现代化的社会不公和生态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肇始于西方的传统现代化,在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因此,在传统现代化的社会不公和生态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实现双重超越——超越资本私有实现社会公正,超越工业主义走向生态文明。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既是内在关联的,也是本质一致的,都体现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态文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社会公正 生态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晋陵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2期22-,25,共2页
1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农业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新的认识阶段和思想高度。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当前中国农业现... 1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农业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道路,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新的认识阶段和思想高度。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着如下问题。1.1受制于农业资源的限制,经营规模较小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地少,受制于农业资源的限制,农户经营规模较小。调查显示,我国幅员辽阔,但是耕地资源优先,人均占有量就更少了,仅有926.67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户均耕地不到0.5hm2。尤其是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用土地被占用的现象将更为突出,农业农业用地的减少必要带来农产品的锐减。在农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当下,人增地减、农业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农业资源 规模化经营 特色农业 经营规模 中国农业现代化 耕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9
作者 王怀超 《求实》 1999年第4期9-12,共4页
一、实现现代化是全中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概念。它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因而,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历史性、世界性的发展潮流。... 一、实现现代化是全中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概念。它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因而,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历史性、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五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 后发式 发展自己 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陈善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6-27,共2页
当前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研讨会”综述陈善光1996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社会科学... 当前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研讨会”综述陈善光1996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社会主义学会、中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哲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