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焦迪 李资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4-96,共3页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依据,提出中国应加快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认同、加强对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依据,提出中国应加快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认同、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增加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并通过加大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支持来提升对外话语传播的效能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对外话语体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译者思政意识实践路径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范大祺 孙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的指导下,坚持“受众中心论”,攻克语言语境关,力求打破文化壁垒和语言壁垒,强化国际传播思维,提升话语策略艺术,进而实现有效的话语传播。同时,着眼于关系到话语体系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从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思政意识引导,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和高效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译者 受众中心论 话语 思政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原则、目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明琨 徐艳玲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2,共4页
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国际话语权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权利,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话语权的获得,需要对外话语体系的有效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要坚持自... 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国际话语权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权利,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话语权的获得,需要对外话语体系的有效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要坚持自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时代化、中国化、实效化是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对外 话语体系 原则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维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泰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4-19,89,共6页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它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它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话语权争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关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路蕴含着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思维和新观点,包括: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相通相融,实干圆梦的新思维;经贸合作硬支撑,人文交流软助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维护正当权益,决不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的新思维;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全面布局,重视顶层设计的新思维,等等。我们要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创新,努力打造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开拓对外宣传和展示国家形象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对外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战略意义 战略思路 战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语境、鲜明特色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麦中坚 张思齐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扬中国理念。对于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语境,可以循着中华文明进步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对...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扬中国理念。对于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语境,可以循着中华文明进步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在价值取向上凸显出党的领导同人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厚重底色,在语言风格上彰显出大众化、民族化的浓郁特色,在表达范式上体现出语言符号和话语标识不断创新的鲜明亮色。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有助于走出“西方中心主义”迷思,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定中国道路自信;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富强贡献中国智慧;终结“历史终结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对外话语体系 中国道路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强调人是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的人。核心话语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独有的话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核心话语,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具体话语是基础话语和核心话语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实践话语。三种话语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话语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教育本质 话语体系 基础话语 核心话语 具体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多重向度与传播进路
8
作者 邰峰 付龙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话语场域中,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的共情转向,既是“中国体育经验话语”向“世界体育共识话语”转变的必然路向,也是共建新话语秩序的重要标志。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基于共情传播视域,从共情...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话语场域中,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的共情转向,既是“中国体育经验话语”向“世界体育共识话语”转变的必然路向,也是共建新话语秩序的重要标志。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基于共情传播视域,从共情解码、共情效能、共情黏合、共情桥梁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当代价值:助力中国体育对外话语符号的柔性输出与认同塑造;提升中国体育对外话语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促进中国体育对外话语的情感传达与民心相通;形成中国体育对外话语的柔性链接与共情纽带。进而厘清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体育文化符号共情传播的传递逻辑;体育对外话语情感叙事与交流的对话逻辑;受众视角对体育语言情感解读的理解逻辑。据此,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中国体育对外话语体系的传播路径:从“自述”到“互动”,实现体育对外话语传播的共情与浸润;从“独白”到“复调”,实现体育对外话语叙事的“音量合鸣”;从“本我”到“超视”,实现体育对外话语视角的“重叠性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中国体育 体育话语 对外话语体系 体育对外传播 体系构建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9
作者 王兆璟 董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新语境。依据话语生产与意义整合、话语传播与叙事转向、话语调适与符号更迭三个方面的机理,可以突显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专业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和世界化。此外,通过突显话语体系的中国特殊性与世界普遍性、提升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话语体系的文化叙事力度等路径可以更好地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话语体系 新语境 新机理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思远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指示。基于二者的战略交汇以及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客观背景,对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指示。基于二者的战略交汇以及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客观背景,对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为“中国政府与人民秉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原则,通过体育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展开的交往活动”。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场,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应主要以史学研究方法为基础,跨学科研究方法为中坚,量化研究方法为拓展。根据体育学与外交学逻辑起点的耦合,总结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中国政府与人民秉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原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通过体育运动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与他国政府与人民或国际组织展开的互动交流”。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包括主体论、本体论、客体论、价值论和运行论5个维度。基于中国外交战略总体布局,总结了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发展主题和贯穿主线。最后从政治、思想、制度、价值与实践五大方面呈现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理论体系的具体理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体育对外交往 理论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51
13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七个坚持”与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保卫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20,共8页
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七个坚持”是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思想精髓,系统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背景、思想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以“七个坚持”为依据,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和知识... 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七个坚持”是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思想精髓,系统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背景、思想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以“七个坚持”为依据,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文章提出,要充分体现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决定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作用,以及要把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作为政治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思想保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业务规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作为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 “七个坚持” 中国特色新闻学 话语体系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内涵、价值与构建进路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蒙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奠基性工程。话语是具体语境中语言的事件或语言的使用,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是形塑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的持久、强大的力量,更是意义的根本来源。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奠基性工程。话语是具体语境中语言的事件或语言的使用,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是形塑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的持久、强大的力量,更是意义的根本来源。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话语体系是支配职业教育实践的基本力量之一,但职业教育研究对话语体系甚少关注。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他主性”显著,充斥着域外话语和普通教育领域的话语,而且整体上带有消极的意味,难以发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构建、优化我国职业教育的自主话语体系,学界应当充分重视话语体系的独立价值与基础性地位,肯定师生的日常话语应有的地位,并促使职业教育话语体系面向我国自己的职业教育实践与问题,尤其应注重话语的本土化、现代化与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职业教育 自主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三维建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赫琳 冉路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学科发展之需,也是争取国际话语权之需。学术话语外在表现为具体的话语内容,实则是主体思想的一种表达,由此衍生出价值立场、言说内容及其话语阐释等3... 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学科发展之需,也是争取国际话语权之需。学术话语外在表现为具体的话语内容,实则是主体思想的一种表达,由此衍生出价值立场、言说内容及其话语阐释等3个关键维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重建自主概念体系、思想体系和言说场域,切实解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失语”问题。应以话语共同体和历史分期为界,提炼标志性学术话语价值观念,增强自主言说意识,重塑学术话语价值体系;围绕关键议题提炼术语、概念,打造原创性学术话语内容体系;联通接受者语境优化阐释内容、策略和形式,建构通达于接受者的学术话语阐释体系。据此解答学术话语体系“说什么”“如何说”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学术话语体系 价值体系 内容体系 阐释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外话语体系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套向世界解释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语系统。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只有明确话语构建的目标诉求,把握其关键内容,遵循可行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外话语体系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套向世界解释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语系统。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只有明确话语构建的目标诉求,把握其关键内容,遵循可行的实践原则,并实现重点突破,才能切实提升中国道路在国际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扩大中国道路的世界影响力、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外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顺庆 夏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3、46)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使命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叙事 学术体系 中国话语 讲好中国故事 学科体系 话语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怀银 岳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F0003,共11页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其前提。认知型思维方式和筹划型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学知识”是中...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其前提。认知型思维方式和筹划型思维方式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形成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学知识”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与从其出发的逻辑过程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宏观构成,其各自的要素和构成逻辑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微观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各自在整个体系中有独特的位置和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顺序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学科体系 教育学学术体系 教育学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