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做到“三个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工作要求
3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王帆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新征程审计监督的政治性、全面性与权威性特征,精准呼应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总要求,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意蕴与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锚定了方向。“如臂使指”是根本原则,强调国家审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精准发挥治理效能,释放各监督主体间的协同监督效力。“如影随形”是目标任务,要求审计监督全方位覆盖,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对象、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事后问责”闭环。“如雷贯耳”是实践要求,彰显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确保监督行动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和人人信任的公信力。本文从理论视角讨论“三个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立足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思想核心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建设要求,从学理上阐释“三个如”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索“三个如”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自我革命 审计监督 工作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4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金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8,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针对审计工作的“三立”要求,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三立”高度凝练了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需遵循的思想引领、价值指南和行动准则,彰显了审计干部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的品格特质,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审计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我革命能力的要求,是审计干部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指引着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方向。本文剖析“三立”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设审计专门队伍、建设审计服务队伍、建设审计专家队伍与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四个维度探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助益于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进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立” 审计干部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素质 专业化 基础性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维护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重大任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汉文 陈帅弟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1,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本文基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核心内涵,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并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与效率实践过程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科学擘画审计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审计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审计监督工作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审计专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审计监督 经济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7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6
作者 鹿斌 沈荣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 审计 大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宝厚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审计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审计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最大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有广泛法定权限、与其他监督相贯通、全国一盘棋的对党、政府、人大及人民负责有机统一的综合审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 国家审计 审计机关 国家监督 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审计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蒋变琴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做实研究型审计,同时,为鼓励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理论与实务创新,以研究型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会计之友》杂志社、山西省审计学会、山西省内部审计协...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做实研究型审计,同时,为鼓励新时代中国特色审计理论与实务创新,以研究型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会计之友》杂志社、山西省审计学会、山西省内部审计协会联袂举办的研究型审计研讨会于2023年9月15日在龙城太原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审计学会 研究型 会议综述 高质量发展 理论与实务 中国特色审计 讲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主体、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甲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共15页
中国特色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尚在健全完善中,一些关键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结合中国的法律及制度环境,按照“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的主线,探讨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主体及独立性、审计内容、审计思路及方式方法。研究认为:由于财政资... 中国特色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尚在健全完善中,一些关键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结合中国的法律及制度环境,按照“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的主线,探讨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主体及独立性、审计内容、审计思路及方式方法。研究认为:由于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没有变化,不应当改变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主体地位,购买社会审计要限定审计对象范围、创新审计费用支付、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有必要组建国家、省、市、县审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产生,各级审计机关可作为同级审计委员会的决策执行机构,不再向同级人民政府负责,业务运行独立于政府体系,时机成熟时再从政府序列撤销;暂不审计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先审计两大核心财务报表,重点关注基础信息的完备性、抵销的充分性和调整的准确性,有无利用抵销阈值操纵盈余的行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完备后,再审计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及其他事项;要结合运用统计抽样、判断抽样方法,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大数据审计,实现上下级财政之间、同级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会计数据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 权责发生制 审计主体 审计内容 审计方法 国家审计 审计监督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祥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5,共10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本经营制度,应当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然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府审计制度面临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本经营制度,应当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然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府审计制度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的法定地位尚未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亟须加强其主体地位、政府审计监督的审计依据、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管理体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为推进政府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应当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法定审计主体地位、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整合审计制度以及对审计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完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政府审计 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法》涉及的若干基础性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十九大报告的视角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石桥 刘庆尧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5,共9页
审计法条背后体现的是审计理论逻辑,《审计法》的不完善,很大的原因是相关的法条没有从审计理论上分析清楚,因此以公共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经管责任、审计主题为基础,对我国政府审计制度的六个基础性问题进行学理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 审计法条背后体现的是审计理论逻辑,《审计法》的不完善,很大的原因是相关的法条没有从审计理论上分析清楚,因此以公共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经管责任、审计主题为基础,对我国政府审计制度的六个基础性问题进行学理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审计法》的建议。这六个问题是:为什么审计,审计谁,审计什么,谁来审计,如何审计以及审计成果如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目标 政府审计 审计法》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十九大报告 国家监督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变迁与启示
12
作者 张枫波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坚定人民立场,立足经济监督,反对和打击贪污腐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审计监督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将应然的审计监督目的实现为实然的现实,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 中国审计现代化 审计监督目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我革命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