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段雨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全国一盘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成效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蒲蕊 沈胜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确保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治理新发展,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的权责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 高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重构议题的生成与治理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董传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4,共10页
体育赛事是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承担着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推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指出重构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的5项议题,分别阐述体育赛事的国家使命、产品属性、社会治理、部门治... 体育赛事是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承担着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推动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指出重构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的5项议题,分别阐述体育赛事的国家使命、产品属性、社会治理、部门治理和治理成效等议题的产生和基本内涵,论证了解决5项议题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中国特色体育赛事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体育赛事均衡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平台、加强中国特色体育赛事治理现代化和优化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机制等治理策略,旨在为探索中国体育赛事体系重构方案、路径与方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体育赛事体系 机制 议题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基于宏观经济治理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绍东 刘健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共10页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为方法,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国民经济计划管控、宏观调控和...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为方法,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国民经济计划管控、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治理为主题的三个研究纲领。这三个研究纲领的理论硬核都是围绕宏观层面的供需平衡展开,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体现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以社会总需求调控为侧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等三种不同形式。在“反向启发法”和“正向启发法”的推动下,中国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也实现了纲领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 自主知识体系 宏观经济治理 科学研究纲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6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满足人民需要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凤义 潘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3,F0002,共10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经历了一元管理、多元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满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经历了一元管理、多元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人民需要的根本目的日益得到彰显。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要通过就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消费政策等多种政策的高效协同和各部门协同配合,促成生产供给与人民需要的精准匹配,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公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要求对宏观经济治理的主体和手段进行同步调整,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治理 人民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桥红 周丽 刘嘉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智库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治理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 被引量:8
9
作者 杨立华 唐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但学界缺乏对其建立的必然性、必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系统探讨。在此背景之下,文章根据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时代要求,分析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 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但学界缺乏对其建立的必然性、必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系统探讨。在此背景之下,文章根据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时代要求,分析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界定治理体系的概念,探讨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总结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建立治理体系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治理体系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协调与建构--基于完善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常亮 李成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4,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权力困境",建立以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支撑的权力协调机制,将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权力困境",建立以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支撑的权力协调机制,将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以大学中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等权力要素为核心,重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并选择以"大学事务流"为串联和牵引,进而从认知、结构、机制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以"三权三层三制约"为框架的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内部权力 协调机制 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志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研究综述,详细阐述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相关概念和问题,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管理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充分把握新时代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的要求,构建满足国际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通过对国内外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研究综述,详细阐述反兴奋剂治理体系相关概念和问题,结合中国反兴奋剂管理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充分把握新时代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的要求,构建满足国际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反兴奋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中国反兴奋剂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做好中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同时,也为世界反兴奋剂治理提供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兴奋剂 中国特色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育宝 刘鑫磊 胡芳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6,共13页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坚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坚持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建立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治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和执行力度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不断丰富治理指标体系,强化环境监测监管(环保督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监测监管 公民生态环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5
13
作者 欧阳康 郭永珍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8,共8页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涉到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宏...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涉到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宏观论述了党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论的客观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治理理论所蕴含的治理理念、所倡导的治理方式及所追求的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探讨了党对社会治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升化,指出社会治理理论是党基于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社会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理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文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逻辑起点;服务学术权力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基本内涵;遵守大学章程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依据;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元治理 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路论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丽雅 陈祥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1,共10页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离不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离不开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后半程的现实所需。完善“中国之制”和推进“中国之治”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充分理解和把握两者关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之制” 中国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保障:从管治到治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波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在发展中国家,"质量"都是一个核心命题。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生,长期从事中国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一直关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及国际高等教育...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在发展中国家,"质量"都是一个核心命题。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生,长期从事中国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一直关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及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从国际范围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例如:(1)高等教育治理仍缺乏系统性体制构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特别是高校自我保障的质量意识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还相对薄弱;(2)国家、地方、高校和社会之间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3)恰恰在"大学"这个盛产文化的地方,经常缺少自我质量保障、自我评估监测、自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4)许多高校仍只是被动应对政府或社会专业组织的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忽视自我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当谈到质量问题时,往往更多把责任和问题归咎于政府投入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等外部原因,而吝于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中国特色 治理体系 国际交流合作 发展中国 管治 高等教育发展 社会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探析
17
作者 曹亚雄 刘方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100,共7页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由治理思想、治理体制和体系特点等元素组成。其治理思想的根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核心是八项原则,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体制由治理机构、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三部分组成。相对于西... 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由治理思想、治理体制和体系特点等元素组成。其治理思想的根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核心是八项原则,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援外的治理体制由治理机构、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三部分组成。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援助体系而言,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具有利他共赢、经济优先、效率高效等特点。面对挑战,中国特色援外治理体系必将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朝着法制化、独立化、多边化等方向发展,成为维护总体国家利益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对外援助 治理体系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绽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20-28,共9页
大学善治的中国话语形式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学必须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大学善治要素可分为两类,即基于价值理性的善治要素和基于工具理性的善治要... 大学善治的中国话语形式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学必须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大学善治要素可分为两类,即基于价值理性的善治要素和基于工具理性的善治要素。以善治理想关照现实,将中国特色大学善治要素指标化,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一个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的中国特色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可取之处在于将大学善治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为一体,有助于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2个方面对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程度进行诊断,并尝试通过创新性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设计将中国大学导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善治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政策与机制: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运转机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浩 郝儒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框架内对社会治理进行了卓越的探索,凸显出社会稳定、民生保障、风险化解、创新发展等治理效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从制度、政策、机制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框架内对社会治理进行了卓越的探索,凸显出社会稳定、民生保障、风险化解、创新发展等治理效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从制度、政策、机制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运转的机理,能够发现该体系是由这三种要素各自的层级和网络所共同构成的一种"多重复合"的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正是通过多重复合运转最终转化为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运转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时代特征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13
20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时代特征 治理逻辑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