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时代特征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13
1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时代特征 治理逻辑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2
作者 张杰 任元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打造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尤其是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首要任务——科技金融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在充分认识到构... 打造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尤其是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首要任务——科技金融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在充分认识到构建匹配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搭建相应的金融体系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剖析并提炼出当前中国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与既有金融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不相匹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困局,进而归纳出与中国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并提出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科技金融领域改革突破口及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改革突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段雨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全国一盘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成效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杜传忠 李钰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首先从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完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进而明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最终在实践路径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制度创新,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体系,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构建数字生态,实现创新要素变革和创新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开放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科技向善,建设惠及大众的国家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型举国体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日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共6页
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核心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以守正为前提,把牢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发挥新理念引领作用,推动教材编研更加契合时代要求;服务国... 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核心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以守正为前提,把牢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发挥新理念引领作用,推动教材编研更加契合时代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推进教材内容的更新与优化;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探索教材形态的迭代与创新;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材编—用—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 基础教育 教材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推动提升国家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工程院举行工作会谈
6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6期7-7,共1页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工程院近日举行工作会谈,深入交流农业科技创新进展,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对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建议,商谈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机制,为共同推动提升国家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工程院近日举行工作会谈,深入交流农业科技创新进展,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对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建议,商谈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机制,为共同推动提升国家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面振兴 意见建议 自立自强 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创新 国家农业创新体系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尹西明 魏阙 +1 位作者 陈劲 冯雪皓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106,共12页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技政策制定机制和提升科技治理精准施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中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的生态学特征。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用好数据要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路径,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国家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和改革——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岚 何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4,共6页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积极探索,针对中国地域广大、城市发展进程不同、各地规划架构不一的情况,应鼓励在国家规划体系架构下的地方多元化实践。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规划面临的困惑与挑...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积极探索,针对中国地域广大、城市发展进程不同、各地规划架构不一的情况,应鼓励在国家规划体系架构下的地方多元化实践。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规划面临的困惑与挑战、规划人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革的思考,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南京在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所作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国家规划 挑战 改革 体系 城市发展 地方特色 文章分析 鼓励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仿真与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建华 苏敬勤 姜照华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3-820,共8页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六部门结构理论、资源-需求理论、三元驱动理论、持续创新理论等),以中国为例,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方法,建立企业、高校(包括科研院所)、政府、金融、中介和国外六部门的国家创新体系行为模型组,构建...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六部门结构理论、资源-需求理论、三元驱动理论、持续创新理论等),以中国为例,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方法,建立企业、高校(包括科研院所)、政府、金融、中介和国外六部门的国家创新体系行为模型组,构建预期效用函数和拉格朗日函数,进而构建由26个模型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的DSGE模型体系,并运用贝叶斯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进行参数估计,并在模拟仿真和政策实验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到2025年的国家创新体系主要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国家中长期创新政策体系等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DSGE模型 仿真预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34
10
作者 柳卸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企业发展的依靠。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订经济和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出现这一潮流不是偶然的。...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企业发展的依靠。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订经济和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出现这一潮流不是偶然的。近几十年来,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凤 何传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阐述了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 ,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是我国21世纪初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体系建设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彬霞 徐永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74,共3页
自主创新虽然以科技创新为主,但它离不开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只有在创新体系中把握和认识自主创新道路中的问题,才能找出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因素,以整体创新联动推进自主创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改革开... 自主创新虽然以科技创新为主,但它离不开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只有在创新体系中把握和认识自主创新道路中的问题,才能找出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因素,以整体创新联动推进自主创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创新体系为依据,具有国家宏观调控优势,主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多区域创新体系协同配合的创新性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5
13
作者 欧阳康 郭永珍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8,共8页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涉到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宏...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涉到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宏观论述了党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论的客观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治理理论所蕴含的治理理念、所倡导的治理方式及所追求的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探讨了党对社会治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升化,指出社会治理理论是党基于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社会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理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辽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2,共3页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相应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传承和创新对于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相应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传承和创新对于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面临着吸引力不足和影响力缺失的危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有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学者思维、百姓情怀。只有这样,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凝聚民心的重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运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飞进 裴智勇 廖文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评价一个执政党的执政业绩,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要看其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就非常重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坚... 评价一个执政党的执政业绩,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要看其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就非常重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要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决策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同时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决策、社会公示等新制度新机制的实行,使党和国家的决策更加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积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拆迁"、"打工"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管理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 执政党 群众路线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规划远景——从“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被引量:47
16
作者 韩烨 沈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在全老健康、全民参与和全面保障的框架下,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医养结合模式区域发展不均衡、智慧养老数据库建设属地性明显、强势地方政府影响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软件”缺失、城... 在全老健康、全民参与和全面保障的框架下,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医养结合模式区域发展不均衡、智慧养老数据库建设属地性明显、强势地方政府影响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软件”缺失、城市养老服务忽视系统融合、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化不足等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需在“全龄健康+连续管理”“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和“全面保障+精准配需”的新时代框架下提质升级,以确保“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从而力争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熟,与综合连续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有效衔接,医养深度结合、功能普遍完善、规模广度覆盖、城乡全部可及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十四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学科功能定位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甲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要求。审计本身的功能需重点考虑经济监督、政治监督、文化监督、生态监督、决策参谋和信任建设六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要推进审计人才自主培养,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推动研究型审计向纵深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审计学科的社会服务定位,将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力争在智库建设、合作框架、国家牵引、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计学科的发展要与审计实践同频共振,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进一步提炼学科方向,推动审计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审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理顺机制,着力提升审计学科团队创新力;探索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审计博士点建设,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审计学科 功能定位 创新发展 审计监督 国家治理 研究型审计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审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温军 王思钦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特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从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内涵和重构逻辑入手,廓清新发展阶段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和掣肘,进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特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从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内涵和重构逻辑入手,廓清新发展阶段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和掣肘,进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应服务于“领跑”式创新、契合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注重发挥在制度、产业链、创新链和市场规模上的优势,并着力克服创新模式、主体、环境和外部性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路径上,要统筹“集中式”与“分散式”创新力量,使各创新主体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连结,兼顾“向南”和“向北”国际科技合作,令全体人民共享科技发展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产业链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创新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远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凭借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命题,并对其科学内涵、正确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理论自觉 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创新 努力健全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家义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共6页
中国审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五年来,在审计署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广大会员和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审计理论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坚持解放思... 中国审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五年来,在审计署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广大会员和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审计理论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紧密结合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紧密结合审计实践的新进展、新探索,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成绩,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理论体系 探索创新 第五届理事会 中国审计学会 审计事业发展 审计理论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