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共22页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三个层面来把握;二是着重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强调理论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旨归,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
作者 任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充分地估价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方向,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谋篇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 科学体系 导向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 谋篇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2,共4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快完善学科体系,加强统筹全局步伐,扎根中国实际做学问,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中各个学科和人才的潜力,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时代逻辑 问题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学术自信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4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共6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主要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路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定学术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提升 被引量:3
6
作者 章瀚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5,308,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关系。当前,中国文化话语权面临“两头在外”的结构性挑战,集中体现为传播平台受制于“西强东弱”的结构性障碍、中国文化主体地位被削弱、文化表达难以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桎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需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文化话语权提升的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加强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研究、以深化学术研究破解文化认同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话语体系,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话语权 话语体系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基本内涵、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7
作者 杜宏巍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为内在要义,以继承性与民族性为生发根基,以原创性与时代性为本质特征,以系统性与专业性为重要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步入新局面阶段、补课与探索阶段、拓展和提升阶段,以及凸显中国特色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深刻变革。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多重挑战,需要从多维度、多方法、多路径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基本内涵 发展历程 未来展望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8
作者 韩美群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4,共5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是推进知识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①新时代推进构建...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是推进知识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①新时代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大局和中国全局,从人类文化知识进步与中国思想变革的实际出发,在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9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197,共9页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应尽的职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向世界真实、正确传播中国的声音,是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术语,与新文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该术语在英译中的演变、定型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术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推广、人人参与、国内外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立体化、系统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术语 新质生产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被引量:3
10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叙事方式的历史变革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喜平 刘峻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0,共10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以史为鉴方能察往知来,研究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叙事方式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重...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以史为鉴方能察往知来,研究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叙事方式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在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创立自主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叙事方式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
13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河北学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吕新斌致辞,并代表《河北...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河北学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暨《河北学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吕新斌致辞,并代表《河北学刊》编辑委员会为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孟庆凯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辞。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刘钢虎宣读《河北学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的通知。河北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把增强汇报期刊工作及重点专栏建设情况。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雪松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工作 学术论坛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编委会委员 河北学刊 专栏建设 三大体系 《河北学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殷忠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0,I0002,I0003,共10页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上仍没有走出悖谬的困境,因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其任务是:营造有利...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上仍没有走出悖谬的困境,因而,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其任务是: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和安心学术的学术环境、创制客观公正地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质量的指标要素体系、打造若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权威机构和知名品牌、推动建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报告制度及其资源传播服务体系;其特征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本土性的统一、群众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价值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具体建构策略上应做到:在评价范围上坚持综评与单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学术和学科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坚持评文与评刊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坚持技评与人评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建构一个以中国实际为前提、以中国特色为关键,兼顾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结构丰富、形式多元、内涵包容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评价体系 “四个自信” 新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中国特色”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同舫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2期5-1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展现出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怎样解释中国的问题上,超脱了近代以来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的窠臼,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展现出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怎样解释中国的问题上,超脱了近代以来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的窠臼,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在怎样对待人类思维成果的问题上,体现出融合多元文化的文明意识,将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共同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思想资源;在怎样赋予理论以现实意义的问题上,彰显出立足新时代实践的问题意识,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研究导向与主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长期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远 《党政研究》 2017年第4期54-56,共3页
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艰苦努力的知识建设过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世界学术体系接轨在经历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三个阶段后,未来还会形成"领着说"... 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艰苦努力的知识建设过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世界学术体系接轨在经历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三个阶段后,未来还会形成"领着说"状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开放的,基于学理的,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学术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伟大实践 着力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17
作者 冯颜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辉煌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辉煌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始终将讲话精神作为根本指导;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领会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入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在构建“三大体系”中时刻遵循其根本要求;深入领会“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学术智慧;深入领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积极调动和发挥青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力量。切实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18
作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本刊2025年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组织刊发相...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本刊2025年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组织刊发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以优秀的学术成果回馈伟大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选题方向 学术研究论文 河海大学学报 我国经济社会 理论创新成果 三中全会精神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应中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面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常态,要努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资政、导向、育人、辐射功能。保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定力是基础,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核心,彰显哲社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是关键。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定力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希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是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助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重要标识。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存有忽视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对实践的指导乏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是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助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重要标识。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存有忽视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对实践的指导乏力、存有"教条主义"与"复古主义"倾向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失语"现象等问题。为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实现学术话语的转化以扩大理论影响力,以借鉴融通思维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思想精华,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交流争取学术话语权,以助益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