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逻辑与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元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根本制度,新形势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新时代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逻辑起点、农村是空间场所、土地是物质基础、制度是关系物化的制度内涵,客观剖析当前中国...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根本制度,新形势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新时代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逻辑起点、农村是空间场所、土地是物质基础、制度是关系物化的制度内涵,客观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表征,论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诉求。遵循立足中国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化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逻辑,实现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高质量改革。新时代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的根本制度、保持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本质,将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强化制度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城乡中国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
作者 周子铭 高鸣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发土地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历史经验,应围绕农村承包地和集体经...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发土地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历史经验,应围绕农村承包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明确科学推进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坚持理顺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工作主线,强化与农村其他改革政策的系统协同,推进农村土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能力,以激活和释放土地要素活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势、困境与改革方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五大独特优势,分别是能够在人口规模巨大条件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够以释放土地财产收益为抓手夯实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能够以赓续农耕文明、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耕地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路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以支撑内生型发展模式为手段保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农村土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财产性收益提升、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秩序稳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优势 改革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段雨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全国一盘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成效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同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5
作者 白永秀 赵兴花 黄宣童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1,共10页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内嵌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总方向,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致经历了奠基、探索、建立、完善、深化五个阶段。这一过...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内嵌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总方向,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致经历了奠基、探索、建立、完善、深化五个阶段。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优势结合的最优解的过程。建立与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性规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建立既能够发挥市场经济规律优势,又具有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企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6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三重向度
7
作者 唐世纲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基于此,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可从结构性视角出发,对其进行问题反思和进路建构。具体而言,从价值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实现从外部论制度价值观向内部论制度价值观、从行政论制度价值观向专业论制度价值观、从管理论制度价值观向治理论制度价值观的“三维转换”;从规则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外部规则体系建设、内部规则体系建设和“联通内外”的互动型规则体系建设;从运行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优化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而保障制度的高效化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价值向度 规则向度 运行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观察:1949-2016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学博 《党政研究》 2017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土地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因而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并非单纯的经济制度,而是决定整个社会结构的宪制安排。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本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的本质就是土地革命。从新中国... 土地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因而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并非单纯的经济制度,而是决定整个社会结构的宪制安排。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本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的本质就是土地革命。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农民所有制到人民公社时代的集体所有集体管理制,到八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其实质是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才能理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质上调整了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也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新构建。正是在宪制意义上,才能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稳固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价值。当前主流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设计是沿着确权和自由流转的路径进行的。单纯的经济学视角,把土地制度视为一个单纯的经济要素,忽视土地制度本身具有的中国城市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不仅违反了当前的土地宪制安排,而且可能给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城市化建设带来戛然而止的风险。基于这种国情和党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在稳定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摒弃私有制的倾向,谨慎进行宅基地入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 宪制 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模式迈向制度: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构建的发展审视与未来展望
10
作者 余雅兰 匡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2,314,共11页
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特色学徒制解决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必须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学徒制仅作为校企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而从人才培养模式迈向国家制度,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摸清学徒制作为系统化规则体系... 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特色学徒制解决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必须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学徒制仅作为校企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而从人才培养模式迈向国家制度,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摸清学徒制作为系统化规则体系的制度性本质,也要基于国际发展经验明确制度构建应涵盖政策法规框架、利益主体协调机制、标准化培训路径与学徒权益保障等基本要素。构建学徒制应以学徒培养为基点,关注“如何管理”“如何学习”“如何评价”“学徒身份是什么”等系列问题。然而,我国实行的学徒制仍存在制度设计不足、治理组织设立空缺、培训与考核的细致化落实缺失、学徒法律地位的模糊性与身份双重性等问题。基于此,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未来图景规划亟需明晰行业、企业参与的法律边界,设立多层级的学徒制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学徒培训标准与培训内容,强化行业对学徒制的质量监管,推进学徒培养协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学徒制 职业教育政策 人才培养模式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协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优势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徐邵祎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集体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商民主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体协商作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制度,立足于市场化改革带动劳动关系集体化的动态转型,实现了由创造性建立到全面推进与深化的转变。基于中... 集体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商民主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体协商作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制度,立足于市场化改革带动劳动关系集体化的动态转型,实现了由创造性建立到全面推进与深化的转变。基于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集体协商通过保障劳动者的集体劳权、均衡协商主体的经济利益以及畅通和谐劳动关系的利益表达,发挥了其作用机理,并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关系的治理范式。集体协商蕴含着独特的制度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推动协商民主在社会治理、公共决策等诸多领域释放更为强大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集体协商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5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创新国企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12
作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内涵。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内涵。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为我国高标准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谋划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新行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13
作者 黄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层次多重逻辑关系、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视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性特征和历史优势
14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和发展智慧的制度凝结,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性、整体的目标合理性、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切实的希望可得性、科学的系统自洽性等诸多层面的超越性特征。这种超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发挥巨大政治制度能量,越来越显示出其“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自我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渐进改革的智慧和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的格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力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鲜明的样态异质性和道路差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保证,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之根、优势之源、制度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超越性特征 历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土地银行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郭骊 陈少强 孙艳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2,共7页
农村土地银行主要经营农村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是国外常见的一种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贯彻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农村土地银行的核心业务(土地抵... 农村土地银行主要经营农村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是国外常见的一种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贯彻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农村土地银行的核心业务(土地抵押贷款)并不必然影响社会稳定。中国一些地方已开始农村土地银行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银行。中国特色农村土地银行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制度和金融组织架构,科学定位其业务范围、单位属性、组织架构和内控机制。此外,还需完善相关制度,创造有利于农村土地银行业务开展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村土地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崔莉 刘新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考察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后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曲折波动中向前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其中的重要诱因或触动因素,而城镇化发展也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调整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①1949-1957年间... 考察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后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曲折波动中向前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其中的重要诱因或触动因素,而城镇化发展也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调整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①1949-1957年间,中国城镇化进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农村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平稳起步;②1958-1978年间,中国城镇化发展在人民公社运动期间的农村土地制度调整中陷入迷途;③1979-2001年间,中国城镇化进程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巩固而得到恢复和加快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城乡统筹的新阶段,面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日益凸显的弊端,为了进一步增强来自农村的推力促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平稳较快发展,当前亟需从明确和保护承包土地产权、探索和规范承包土地流转、建立土地制度与相关制度联动、规范宅基地管理显化资产效益、加强法制化建设确保制度稳定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 城镇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验证据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艰苦卓绝而又辉煌荣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将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当前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丰硕的建设成果面前,我们... 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艰苦卓绝而又辉煌荣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将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当前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丰硕的建设成果面前,我们既有理由充满自豪,也有理由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但我们更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建设成就,认真总结和反思在既往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清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应是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题中之意。《河南社会科学》在新中国60华诞的日子里,特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本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研究",仅就经济领域内的几个方面60年的发展变化做总结性的研究,以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进而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伟大意义,更加珍惜现有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更加明了今后的前进方向,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成立 经验证据 管制变迁 产权结构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人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支中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38,共2页
中国作为拥有九亿农民的国家,农业问题历来被放到首要位置,而土地又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作为农业发展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尤为稀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1949年进行土改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确... 中国作为拥有九亿农民的国家,农业问题历来被放到首要位置,而土地又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作为农业发展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尤为稀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1949年进行土改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确立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1953-1956年通过农业合作社将小农的土地所有制与经营制变成农民的集体所有制与经营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改造了传统体制下的土地制度.通过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形成集体和农民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使原来"一切土地权能归集体"的"单一产权"体制,转变为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双层产权"体制.这种体制使农民有了对土地的归属感,也明确了对自己承包土地上的劳动产品有了预知,使之付出的劳动与报酬结合起来,从而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视野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学博 丁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7,共13页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对生产关系的一项极重要的安排,是各个制度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这项改革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其中的主要的问题有"三权分置&qu...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对生产关系的一项极重要的安排,是各个制度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这项改革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其中的主要的问题有"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规模经营与小农户发展关系的维护、耕地保护制度的强化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完善等。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精准掌握此项改革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抓住改革的重点和主线,注重制度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权分置” 中国成立70周年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南──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点体会
20
作者 姜炳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36-42,共7页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南──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点体会姜炳三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设问题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建设一个富有效率、相对稳定、能...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南──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点体会姜炳三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设问题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建设一个富有效率、相对稳定、能够自我调节和长期起作用的、适合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制度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指南 学习建设 改革和建设 思想路线 土地资源配置 制度安排 中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