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2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绩效 被引量:21
1
作者 陶一桃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9,共11页
相对于典型的“渐进式改革”,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中央顶层设计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特殊政策诱发的诱致性制度,作为改革过程中制度供给与需求的两个方面,形成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相辅相成的有机进程;其二,占绝对主... 相对于典型的“渐进式改革”,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中央顶层设计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特殊政策诱发的诱致性制度,作为改革过程中制度供给与需求的两个方面,形成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相辅相成的有机进程;其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结果和推动力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内在演进逻辑;其三,中央政府和中央授权“先行先试”、“先行示范”的“次级行动集团”的经济特区,构成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中既地位、作用、力度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独特的制度变迁的“双主体结构”。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以加强的“虹吸效应”、扩大的“扩散效应”、制度化的“涓滴效应”和迅速展现出来的“倒U型曲线”都增进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制度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 制度变迁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5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创新国企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2
作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内涵。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阐述,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内涵。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为我国高标准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谋划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新行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武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相较于激进式的改革方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在与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相较于激进式的改革方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在与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进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渐进式改革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校评估的主要表征
4
作者 别敦荣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112,共10页
中国高校评估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伴相生。高校评估有鲜明的国家性,中国高校评估的特色有3个主要表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府主导和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 中国高校评估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伴相生。高校评估有鲜明的国家性,中国高校评估的特色有3个主要表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府主导和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主要表现为:政府不仅制定高校评估政策,而且组织开展多样化评估;第三方组织机构开展高校评估不仅需得到政府允许,而且必须遵守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国外机构和国际组织需得到中国政府批准或同意才能参与中国高校评估,发布高校评估排行榜等则得到中国政府开放和包容的政策鼓励。中国高校评估既服务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保证高等教育底线质量,助力高校释放发展潜力、持续深化改革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评估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评估 教育体制改革 第三方组织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制度”互动原理与中国渐进式改革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凡清 黄建军 丁志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7-21,共5页
一、制度与知识: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诺思在其《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将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制度分析的三大基石,进一步分析诺思的逻辑,不难发现,诺思对制度的重要性的阐述是建立在知识的重要性之上的,他... 一、制度与知识: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诺思在其《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将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制度分析的三大基石,进一步分析诺思的逻辑,不难发现,诺思对制度的重要性的阐述是建立在知识的重要性之上的,他提到了达·芬奇的手稿,其中包含了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制度 经济增长 互动原理 中国 渐进式改革 扩展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与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3-10,共8页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与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发展冯涛一、引论近二、三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功,各国经济学家几乎都把目光集中到对中国改革模式或中国道路的关注上。有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曾预言,对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总...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与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发展冯涛一、引论近二、三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功,各国经济学家几乎都把目光集中到对中国改革模式或中国道路的关注上。有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曾预言,对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总结将是未来极有希望摘取诺贝尔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渐进式改革模式 过渡经济学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变迁评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湛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0,共7页
渐进改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成就的取得受益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其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尤其是以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主线、政治改革相配合的特点更值得重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使中国改革没有出现大面积... 渐进改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成就的取得受益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其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尤其是以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主线、政治改革相配合的特点更值得重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使中国改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制度真空”而保持了社会有序,其绩效已为20多年的中国发展所证实。在改革中累积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采用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有助于增量和存量改革的相互配合,对制度的继续创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乃至社会稳定都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渐进式改革 制度变迁 中国 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率 经济结构 工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总结与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莫翔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0期41-45,共5页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和特点却是中国采取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经济逻...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和特点却是中国采取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经济逻辑。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与其改革方式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这种逻辑在于中国改革方式的选择始终以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为导向,这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并非完全对立,充分认识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应该注意的是,生产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最活跃和最革命的成分,经济制度变迁带来的效应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渐进式改革 总结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决议》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2,共3页
一、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对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在谈及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时,人们往往罗列出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等基本特征。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这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制... 一、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对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在谈及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时,人们往往罗列出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等基本特征。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这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只有在原有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局面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才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才能实施渐进的改革。正如俄罗斯的激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中国改革 《历史决议》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思想 改革道路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20,共17页
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此,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如新古典主义、保守主义、政策或战略决定论、体制外突破论等。然而,向市场经济过渡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 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此,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如新古典主义、保守主义、政策或战略决定论、体制外突破论等。然而,向市场经济过渡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是社会结构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变迁。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有用整体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才能做出比较完整的说明。文章从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内在逻辑、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历史与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变迁的后发优势等方面对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最后,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做了综合性的说明,即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存在的历史根据,并且这一宪法制度是可以改革的,从而保证了宪法制度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制度变迁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初始条件 改革成功 中国改革 经济改革 非国有经济 激进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日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共6页
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核心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以守正为前提,把牢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发挥新理念引领作用,推动教材编研更加契合时代要求;服务国... 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核心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以守正为前提,把牢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发挥新理念引领作用,推动教材编研更加契合时代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推进教材内容的更新与优化;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探索教材形态的迭代与创新;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材编—用—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 基础教育 教材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改革能否持续下去
12
作者 张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渐进式改革能否持续下去张宇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这是与东欧和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截然不同的道路。它的丰富性、独创性和深刻的历史含义日益吸引着... 中国:渐进式改革能否持续下去张宇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这是与东欧和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截然不同的道路。它的丰富性、独创性和深刻的历史含义日益吸引着世界的关注,它的未来走向更是令人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渐进式改革 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替代型改革对渐进式改革的意义及局限性
13
作者 柴小卉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改革模式。我国转型时期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渐进式改革特征。通过替代型改革战略的实施,中国在旧体制外围发育了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中国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同时也积累下来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 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改革模式。我国转型时期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渐进式改革特征。通过替代型改革战略的实施,中国在旧体制外围发育了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中国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同时也积累下来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硬核”的矛盾和改革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渐进式改革 替代型改革战略 体制硬核 中国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的速度和进程——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实质和意义
15
作者 刘世庆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农村改革的深远意义是,彻底完成了从所有制、生产经营方式到流通和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的整个体制转变,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拥护改革的... 中国农村改革的深远意义是,彻底完成了从所有制、生产经营方式到流通和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的整个体制转变,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拥护改革的主体。农村改革使乡镇企业崛起,使大量农民进入工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在沿海进行的区域推进政策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格局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奠定。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是一种损失最小、风险最小、动力最大、最受群众欢迎的方式。应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经济 经济体制 改革速度 中国 渐进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16
作者 张杰 任元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打造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尤其是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首要任务——科技金融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在充分认识到构... 打造全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尤其是构建与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中的首要任务——科技金融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在充分认识到构建匹配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搭建相应的金融体系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剖析并提炼出当前中国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与既有金融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不相匹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困局,进而归纳出与中国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并提出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科技金融领域改革突破口及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改革突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的渐进改革模式
17
作者 杨宏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 渐进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渐进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休克疗法” “摸着石头过河” 经济体制改革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的渐进式改革与整体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澎卿 王玫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9-1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体制 渐进式改革 经济转型 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 政府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家勇:中国“渐进式改革”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奇迹”
19
作者 胡家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2,共1页
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实践的引领和由此而产生的客观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实践的引领和由此而产生的客观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渐进式改革 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体制改革 实践价值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刘英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核心目标,必须基于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从教育内外部关系和影响来看,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与关键指标体现为建成强质量的教育体系、发挥强支撑的教育功能、形成强认同的教育影响。中国特色教... 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核心目标,必须基于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从教育内外部关系和影响来看,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与关键指标体现为建成强质量的教育体系、发挥强支撑的教育功能、形成强认同的教育影响。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立足于我国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传承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强国建设模式。基于战略分析和关键问题回应,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教育评价系统改革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激发其能动性,根据教育要素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教育数字化建设形成教育发展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道路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