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历史承续、主要特征与涵育路径
1
作者 杨来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172,共15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轫于传统师道文化的根柢,赓续于近代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淬炼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人民立场,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专业自觉,最...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轫于传统师道文化的根柢,赓续于近代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淬炼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人民立场,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专业自觉,最终凝练于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战略实践,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立己与立人的统一”以及“术-德-道的统一”等主要特征。立足新时代,可以从三个维度系统涵育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融汇师道文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活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基因;淬炼专业素养、道德素养与哲学素养,唤醒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自觉;构建文化传播、制度支持与社会尊崇的支持体系,厚植教育家精神的社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师道文化 教育救国 人文关怀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基础、演进脉络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刚 吴娅鑫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教育家是广大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构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等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承续了近代以来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滋养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 教育家是广大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构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等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承续了近代以来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滋养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谱系。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中国特有”为根本前提,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六个要”“大先生”等重要教育论述一脉相承,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和内涵。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应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层面下功夫,从而为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历史基础 演进脉络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与价值旨趣 被引量:95
3
作者 庞立生 李铁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4,共7页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建基于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践,承载着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情怀和梦想,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格气韵,传承创新并升华了中国特有的师道精神,彰显了新时代教师的价值旨趣和精神风貌。...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建基于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践,承载着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情怀和梦想,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格气韵,传承创新并升华了中国特有的师道精神,彰显了新时代教师的价值旨趣和精神风貌。它从信念之维、德性之维、学识之维、态度之维、情感之维、境界之维六个方面,集中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需要教育者赋予自身以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与使命自觉,亦需要营造“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氛围环境,让教育家精神有自己的从容栖息之处,并开出繁盛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大国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红色基因:“抗大”铸魂强师之道与时代传承
4
作者 王运来 张傲冲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中国优秀教师的历史回溯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红色基因的发掘与传承。其中,作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办学的典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中国优秀教师的历史回溯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红色基因的发掘与传承。其中,作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办学的典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代表性。历经磨砺的抗大教师,在为党育人中融合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在师生共进中沟通仁爱之心与育人智慧,在教学合一中践行躬耕态度与弘道追求,堪称教育家式教师队伍的红色典范。抗大采取筑牢教师整体地位、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支持教师自律自强等方式铸魂强师,实现教师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抗大铸魂强师的历程与方式也启示当下,在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构建教师培育共同体,多元协同推动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教师队伍建设 铸魂强师 红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脉络、内在结构与践行路径
5
作者 郭璇 左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205,共10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 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分别属于教育家精神的立场底色、伦理规范、知性认知、实践态度、情感认同、超越追求,体现了小我与大我、言与行、教书与育人、苦与乐、术与技、业与道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总体上形成了具有内在本质关联的稳定结构。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从方向引领、制度设计、教师培养、社会合力等方面系统推进与多维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中华师道传统 教师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 被引量:32
6
作者 杜时忠 冯建军 +1 位作者 刘铁芳 李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1,共14页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且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基于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具体要求的阐释,必须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整体特质和时代气息,特别是要同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构性特点、教育家精神的内在理路、教育家与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的超越性向度等视角各抒己见,但又彼此关联,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时代精神 中国教育家精神 教育伦理 超越性 育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家精神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程斯辉 刘立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一种精神支柱。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以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崇高的办学理想、坚守教育规律的品质、办学治校的管理智慧、直面困难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当今高校管理者治校办学树立了榜样。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为生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创造有利条件,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进行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 教育家精神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47
8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政治性与战略性:教育家精神的三重价值面向
9
作者 张宝强 高海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立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得以成熟完善,展现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和人民满意的价值...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立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观念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得以成熟完善,展现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和人民满意的价值旨归。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树牢“人民性、政治性与战略性”的根本立场,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关键原则、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一核心要求、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这一重要导向、不断筑牢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一价值航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战略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人民性 政治性 战略性 中国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故事的主线: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凝炼与升华
10
作者 郑星媛 柳海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中国人气韵的特别彰显,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教育精神和中国教师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炼,有着充分的历史时代机遇、充实的核心结构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中国人气韵的特别彰显,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教育精神和中国教师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炼,有着充分的历史时代机遇、充实的核心结构和充足的驱动因素。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需要作为教育家精神承载者的教育家群体共同致力:办学型教育家专注建造学校文化精神、教学型教育家专心打造课堂文化精神、研究型教育家专注塑造学术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教育精神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群体 教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德广 宋丽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潘懋元先生在长达87年的...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被视为引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潘懋元先生在长达87年的教育生涯中所形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发现,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拓创新、奋斗不息的精神;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精神;投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生为本、大爱无疆的精神;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共同构成其深邃而独特的教育家风范,不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更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潘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系统传承和弘扬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将有助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懋元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文化自信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兆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4,共9页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需求。教育家精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需求。教育家精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又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本领。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着力点在于:激活主体认知,是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力;创新载体建设,是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抓手;改革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征程 教育家精神 战略考量 着力点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涵养教育家精神 争做卓越工匠之师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宏宝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1,共1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工匠之师的支撑。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培塑,一方面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制度引领、条件支持、督促检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内驱动力与自...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工匠之师的支撑。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培塑,一方面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制度引领、条件支持、督促检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内驱动力与自觉自为。依据情感与态度养成规律,职业院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涵养教育家精神。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教育家精神之源。教育家精神的生成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往往源于个体对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职业院校教师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要通过专业阅读、实践体悟、专家引领,端正教师职业观、职业教育观,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在延展自我生命长度、拓展生命宽度、提升生命高度方面的深远意义,全面领悟职业教育在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与自豪感,激发教育家精神涵养的始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职业教育 职业荣誉感 教育强国 专家引领 职业认同感 教师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理论解读与弘扬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198,共8页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教育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百年育人传统、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理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视角。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教育家精神扎根中国大地,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了教育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百年育人传统、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理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视角。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教育家精神扎根中国大地,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家精神意蕴丰富,包括政治品质、道德追求、能力素养、职业发展、教育境界、天下同道等多个维度,与教育家精神所涵盖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丰富内涵一一对应,这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为此,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以讲好学人故事为基础,以倡导尊师重教为支撑,以坚守教育初心为关键,引导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教育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家精神 教育 理论意蕴 弘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济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教师是教育强国的基础要素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鼓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当前世界处于急剧变革的... 教师是教育强国的基础要素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鼓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当前世界处于急剧变革的大时代,第四次技术革命引领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教育、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强国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教育家不断涌现。这是一个造就教育家的时代,也是必然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锚定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精神坐标,从而激发广大教师对崇高教育家精神的追求,将新时代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强国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高质量教育 第四次技术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 基础要素 人才竞争 新时代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铸就强国之师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萑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新的精神谱系来引领。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新的精神谱系来引领。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振兴 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精神谱系 国家富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也是中国心理学家精神之追求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祟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24,共4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也适合中国心理学家。为此,中国心理学家要立至诚报国之志向,做行为世范之学者,当因材施教之智者,效求是创新之先驱,成甘于奉献之仁者,走研究中国化之路。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心理学家 心理学研究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长存 风范永在——读《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禾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5,共1页
中国近代的大学校长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渗淡经营,艰辛创业,为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反映近代大学校长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业绩,总结他们的办学经验,体现他们的品格特征,一些从事高等教... 中国近代的大学校长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渗淡经营,艰辛创业,为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反映近代大学校长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业绩,总结他们的办学经验,体现他们的品格特征,一些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中青年在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编著了《百年之功》一书(周川、黄旭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近代大学校长,记载他们事迹的时间跨度为19世纪中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该书叙述生动,评价公允,特别突出了50位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读后使人深受鼓舞,感佩不已,心灵上得到一次很好的陶冶。近代大学校长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他们大都留学海外,在国家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机,怀抱“教育救国”的信念与理想,抛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们把教育作为唯一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中国近代 近代大学 教育家 近代高等教育 教育救国 高等教育研究 爱国热忱 爱国精神 品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慈孝:熊希龄的中国教育精神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汝莉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0,共3页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时时会想起熊希龄(1870.7.23—1937.12.25):这位中国人民不应忘记的赤诚爱国、坚守中华优秀教育精神的教育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似乎要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这无疑将是一种难以弥补的损失。笔者...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时时会想起熊希龄(1870.7.23—1937.12.25):这位中国人民不应忘记的赤诚爱国、坚守中华优秀教育精神的教育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似乎要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这无疑将是一种难以弥补的损失。笔者怀着多少有点激越的心情,撰写了下面这些文字,希冀能以此告慰先贤,启迪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精神 中国人民 熊希龄 爱国 抗日战争胜利 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达勇 卢晓中 +5 位作者 刘晖 屈哨兵 罗海鸥 戴青云 郑文 陈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共16页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蒋达勇指出,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的改革部署,四个方面的关键着力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基于自信自立的立德树人,二是基于国家需求的发展...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蒋达勇指出,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的改革部署,四个方面的关键着力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基于自信自立的立德树人,二是基于国家需求的发展定位,三是基于创新引领的质量提升,四是基于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卢晓中回应了高校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在哪里,指出塑造高校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需要重点突破的两大问题是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制与机制变革。刘晖把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同发展作为贯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思考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思考如何优化结构,处理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类型层次和科类层次的关系,思考如何深化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在遵从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思维、综合治理,探寻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同发展的最优解。探索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模式,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屈哨兵分别立足时代、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大学、立足文化作出了回答。罗海鸥谈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注重主体自修,激发内生动力,第三,人在哪里,教育就在那里。戴青云谈到,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一是突显类型特色,高水平建设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二是完善体系结构,贯穿“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三是打造院校梯队,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国模式。郑文提出,一体改革是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中国创举,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精髓就是一体改革,广东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的新思路是:明确支撑服务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紧密结合政府有关基础教育的重大行动部署,大力提高广东教师教育的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层次。陈伟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胜法宝,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之一,继续发挥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价值,第一是系统设计、整体优化“政产学”的共生关系,为产教融合型城市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第二是着力打造各类平台,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第三是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保证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体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新动能新优势 高等教育四要素 教育开放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职教师资 产教融合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