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 |
乔邦利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 |
智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11
|
|
3
|
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艺术探究——以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为例 |
刘洁琪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4
|
新时期的歌剧表演艺术——评《经典歌剧表演中的角色分析与演唱》 |
苏磊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略论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女性艺术形象塑造的主要特征 |
杨立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6
|
身体艺术表演者皮革服装设计和发展——评《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权论》 |
蔺丽
|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7
|
地方戏曲路在何方——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谈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
杜栓流
|
《产经评论》
|
1999 |
1
|
|
8
|
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历史成因 |
万和荣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9
|
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回顾及思考 |
董兵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3 |
18
|
|
10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歌剧国际化研究 |
许艳玲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1
|
试论中国歌剧创作中的民族化进程 |
胡娟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2
|
民族歌剧建设与中国现代歌剧文化的发展 |
盛梅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3
|
从“天鹅之歌”到“百鸟朝凤”——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境遇与发展的思考 |
刘宏奎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4
|
在《讲话》指引下中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
王敬文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5
|
关于“中国歌剧”的观念 |
盛雯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6
|
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王卓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从范式确立到学派奠基——民族歌剧《白毛女》表演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贡献 |
乔邦利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25 |
|
|
18
|
杂谈中国民族音乐 |
刘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9
|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 |
徐平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20
|
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的演唱技巧和能力提升研究——评《声乐艺术探幽》 |
潘幽燕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