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在自身学派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国内外戏剧表演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民间歌舞表演美学和西方戏剧表演美学构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主要美学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写意表演美学 写实表演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智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本届大赛最大亮点是参赛选手整体演唱水平可圈可点,高质量歌唱人才的成批涌现可喜可贺,全面展示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近年来的丰硕成果和长足进步;同时,用歌剧表演艺术的视野观察,也在演唱曲目创作、传统音乐修养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方面对... 本届大赛最大亮点是参赛选手整体演唱水平可圈可点,高质量歌唱人才的成批涌现可喜可贺,全面展示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近年来的丰硕成果和长足进步;同时,用歌剧表演艺术的视野观察,也在演唱曲目创作、传统音乐修养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方面对今后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若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歌剧表演艺术 演唱曲目创作 传统音乐修养 综合技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艺术探究——以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洁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歌剧表演艺术起源于1594年的欧洲,至今已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歌剧艺术表演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歌剧《木兰诗篇》作为东西方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其他... 歌剧表演艺术起源于1594年的欧洲,至今已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歌剧艺术表演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歌剧《木兰诗篇》作为东西方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其他歌剧形式不同的是,《木兰诗篇》将民族唱法、西洋美声唱法有机结合,将民族舞蹈、合唱艺术、交响乐艺术十分巧妙地融合到歌剧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艺术特点。本文重点从审美艺术探究的角度,着重分析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点、创新手法、艺术形态以及审美追求,从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概述、歌剧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塑造分析、歌剧表演艺术中的声乐演唱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艺术 审美艺术 民族歌剧 《木兰诗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歌剧表演艺术——评《经典歌剧表演中的角色分析与演唱》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磊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J0004-J0004,共1页
纵观中国民族歌剧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与西洋歌剧风格不同的道路,民族歌剧经受着中外文化和时代的共同影响,在精神内涵、审美功能、美学追求和文化选择等诸多因素整合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以“优美”... 纵观中国民族歌剧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与西洋歌剧风格不同的道路,民族歌剧经受着中外文化和时代的共同影响,在精神内涵、审美功能、美学追求和文化选择等诸多因素整合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以“优美”、“悲壮”以及兼容于二者之中的“幽默”。目前中国歌剧表演史系统研究尚存在不足,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表演艺术 新时期 演唱 民族歌剧 美学风格 西洋歌剧 中外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女性艺术形象塑造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立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23,共2页
以《白毛女》为标志的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至今,女性角色与女性文化一直是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标志与核心内容。本文试从角色类型、音乐形象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女性 角色类型 音乐形象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艺术表演者皮革服装设计和发展——评《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权论》 被引量:5
6
作者 蔺丽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民间表演艺术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在表演类总数中,集体表演占93.1%。加上其创作的长期性、表演艺术内涵的复杂性的特征等,各国立法对其保护存在激烈博弈,国际上概念分歧极大。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坚持表... 民间表演艺术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在表演类总数中,集体表演占93.1%。加上其创作的长期性、表演艺术内涵的复杂性的特征等,各国立法对其保护存在激烈博弈,国际上概念分歧极大。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坚持表演者集体权主体群体性,文化财产的民族性,推动国际立法。针对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英美等发达国家认为他们有主体个性不明确性、集体性、表达形式变迁等,否认对其独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表演艺术 表演者权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资源 各国立法 概念分歧 发展中国 集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戏曲路在何方——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谈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栓流 《产经评论》 1999年第10期66-67,共2页
我不懂戏剧,但酷爱戏剧,尤其是豫剧.加之平时有幸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人见面.又耳濡目染了不少戏剧素养.马老对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颇有见地,现适逢她舞台生涯70年大庆之际,将我记忆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聊作檄薄之礼献... 我不懂戏剧,但酷爱戏剧,尤其是豫剧.加之平时有幸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人见面.又耳濡目染了不少戏剧素养.马老对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颇有见地,现适逢她舞台生涯70年大庆之际,将我记忆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聊作檄薄之礼献给她老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表演艺术 路在何方 改革与发展 穆桂英 地方特色 豫剧 家马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10
8
作者 万和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民族歌剧是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正因如此,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中国民族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同时,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营养...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民族歌剧是在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正因如此,中国民族歌剧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中国民族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同时,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营养并借鉴现代话剧所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西洋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回顾及思考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3年第4期23-24,共2页
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中国民族歌剧在六十年的发展过程里,为中国音乐的整体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本文对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 歌剧 中国民族歌剧 民族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歌剧国际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艳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36,174,共6页
中国民族歌剧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民族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展示,也是对世界歌剧艺术的一种反哺。中国民族歌剧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重要艺术载体。因此,民族歌剧的国际化,其美学风格要符合海外观众对歌剧的... 中国民族歌剧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民族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展示,也是对世界歌剧艺术的一种反哺。中国民族歌剧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重要艺术载体。因此,民族歌剧的国际化,其美学风格要符合海外观众对歌剧的基本认知,又需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吸引力。在"走出去"的进程中,民族歌剧要大胆创新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始终坚持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和新的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一带一路” 美学风格 国际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歌剧创作中的民族化进程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娟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歌剧艺术在20世纪传入中国,从最初的欣赏和评论,发展到模仿和自主创作,在中国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与传统文化簇拥下,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民族歌剧"。在数十年对于歌剧艺术的民族化探索中,我们有过苦苦求索,有过挫折阻碍... 歌剧艺术在20世纪传入中国,从最初的欣赏和评论,发展到模仿和自主创作,在中国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与传统文化簇拥下,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民族歌剧"。在数十年对于歌剧艺术的民族化探索中,我们有过苦苦求索,有过挫折阻碍,也有过骄人的艺术成就。仔细观察这条民族化发展的道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重要阶段来看待,本文的论述以纵向的时间线索展开,详实的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国歌剧民族化的进程和特点。希望能够为中国歌剧在当代和未来的创作和研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民族 三个时期 成就与困境 转化与自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歌剧建设与中国现代歌剧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盛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57,共7页
从音乐文学以及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百年来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民族歌剧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可以推导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路向与前景。中国民族歌剧虽然接受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中国民歌... 从音乐文学以及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百年来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民族歌剧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可以推导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路向与前景。中国民族歌剧虽然接受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中国民歌、中国民间音乐和中国民间戏曲基础上培植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因而是典型的中国音乐的戏剧。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型应该是1940年代的《白毛女》,它的繁荣则是1950-1960年代革命题材歌剧创作热的兴起。繁荣时期的民族歌剧对于宣传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成就应从学术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审视,由此确立中国民族歌剧文化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歌剧文化 民族歌剧 音乐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鹅之歌”到“百鸟朝凤”——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境遇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宏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中国民族歌剧业已取得巨大进步,然而瓶颈犹在,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实质性突破是我们亟思之事。回顾歌剧历史,蓦然回首的刹那,普契尼的一部《图兰朵》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结合自身对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思考,提出两个建言:其一通过对《图兰... 中国民族歌剧业已取得巨大进步,然而瓶颈犹在,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实质性突破是我们亟思之事。回顾歌剧历史,蓦然回首的刹那,普契尼的一部《图兰朵》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结合自身对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思考,提出两个建言:其一通过对《图兰朵》的研究来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民族音乐,以期创作出本民族原创的"天鹅之歌":其二坦诚面对现有的局限性和弊病,加大歌剧创作的改革步伐,通过大批量的创作实践来提升创作实力,最终怀抱"百鸟朝凤"的理想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兰朵 普契尼 天鹅之歌 中国民族歌剧 洪湖赤卫队 百鸟朝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讲话》指引下中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敬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8-23,共6页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四十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讲话》的发表,引起了解放区乃至全国文艺面貌、文艺工作者面貌的深刻变化。在《讲话》的指引下,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与工农兵结合,工农兵群...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四十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讲话》的发表,引起了解放区乃至全国文艺面貌、文艺工作者面貌的深刻变化。在《讲话》的指引下,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与工农兵结合,工农兵群众参与文艺活动,便革命的文艺运动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形成了一个有史以来空前蓬勃、热烈的群众文艺运动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群众性的秧歌、戏剧活动一马当先,它深入到解放区城镇、农村的各个角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以《白毛女》为代表的小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较早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发展上起了奠定基础和开辟道路的巨大作用。今天,回顾、总结《白毛女》创作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新歌剧,促进我国文艺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昌盛,将是极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讲话》 西洋歌剧 中国民族 仙姑 毛泽东同志 剧本 革命浪漫主义 传统戏曲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歌剧”的观念 被引量:4
15
作者 盛雯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中国歌剧的观念"是中国歌剧研究的基本问题,它既关系到中国歌剧的理论研究,也关系到歌剧创作、表演创作、发展方向等问题,因此需要界定中国歌剧的概念范围,明确中国歌剧的特性,厘清对中国歌剧的基本认识,从理论上促进具有中... "中国歌剧的观念"是中国歌剧研究的基本问题,它既关系到中国歌剧的理论研究,也关系到歌剧创作、表演创作、发展方向等问题,因此需要界定中国歌剧的概念范围,明确中国歌剧的特性,厘清对中国歌剧的基本认识,从理论上促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歌剧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观念 既有论述 民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卓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132,共3页
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集音乐、戏剧、舞蹈及美术为一身,同时集社会性、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它与交响乐并称为衡量一个国家艺术文化发展程度和整体水平的两个标尺。本文阐述了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歌剧... 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集音乐、戏剧、舞蹈及美术为一身,同时集社会性、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它与交响乐并称为衡量一个国家艺术文化发展程度和整体水平的两个标尺。本文阐述了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歌剧陷入窘境的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认为:调动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歌剧艺术生产力,创作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新要求的歌剧,物质效益和精神效益并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歌剧艺术多样性的审美需求是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民族音乐文化 窘境 发展前景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范式确立到学派奠基——民族歌剧《白毛女》表演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贡献
17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5年第4期178-183,I0003,共7页
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出现过试演版和公演版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在表演上公演版歌剧《白毛女》创造性地将西方戏剧表演的写实性、生活化舞台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歌舞表演中写意性、虚拟化表演美学和载歌载舞的叙事手法融为一体,... 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出现过试演版和公演版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在表演上公演版歌剧《白毛女》创造性地将西方戏剧表演的写实性、生活化舞台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歌舞表演中写意性、虚拟化表演美学和载歌载舞的叙事手法融为一体,在不断摸索中确立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的基本范式,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探索的最高成就。同时,在歌剧《白毛女》表演发展过程中,还培养了王昆、郭兰英、李波、张守维等一批具有艺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学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产生持续性、整体性和指导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白毛女》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学派 歌剧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谈中国民族音乐
18
作者 刘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2-93,共2页
在音乐的道路上何去何从,近代民族音乐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借鉴、消化、吸收、移植、模仿、改造使民族音乐面向世界。全面、多角度、多层次、辨证地、客观地、大范围地去看待中国民族音乐问题,为方法所在。
关键词 中国 民族音乐 西方 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徐平歌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种艺术。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类似于歌剧性质的众人伴唱,尽管那只是歌剧艺术的雏形;真正称得上较完美的音乐戏剧...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徐平歌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种艺术。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类似于歌剧性质的众人伴唱,尽管那只是歌剧艺术的雏形;真正称得上较完美的音乐戏剧的歌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艺术 中国歌剧 走出低谷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族音乐语言 音乐文化 《原野》 二度创作 大众化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的演唱技巧和能力提升研究——评《声乐艺术探幽》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幽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1,共1页
《声乐艺术探幽》是由杨曙光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声乐艺术的书籍。该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研究",主要介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渊源、类别、演唱风格等;第二编为"中国歌剧演唱研... 《声乐艺术探幽》是由杨曙光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声乐艺术的书籍。该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研究",主要介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渊源、类别、演唱风格等;第二编为"中国歌剧演唱研究",主要介绍中国歌剧演唱的发展与内涵,并将其与欧洲歌剧、中国戏曲分别进行了比较;第三编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研究",主要介绍中国民族声乐的定位、发展、审美特征等;第四编为"中国声乐教育研究",主要基于多维文化视野探索中国声乐教育模式。《声乐艺术探幽》一书从多个层面研究声乐表演,可为表演者提升"唱""演"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表演 声乐艺术 歌剧演唱 演唱技巧 中国民族声乐 文化艺术出版社 欧洲歌剧 演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