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在自身学派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国内外戏剧表演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民间歌舞表演美学和西方戏剧表演美学构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主要美学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写意表演美学 写实表演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范式确立到学派奠基——民族歌剧《白毛女》表演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贡献
2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5年第4期178-183,I0003,共7页
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出现过试演版和公演版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在表演上公演版歌剧《白毛女》创造性地将西方戏剧表演的写实性、生活化舞台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歌舞表演中写意性、虚拟化表演美学和载歌载舞的叙事手法融为一体,... 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出现过试演版和公演版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在表演上公演版歌剧《白毛女》创造性地将西方戏剧表演的写实性、生活化舞台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歌舞表演中写意性、虚拟化表演美学和载歌载舞的叙事手法融为一体,在不断摸索中确立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的基本范式,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探索的最高成就。同时,在歌剧《白毛女》表演发展过程中,还培养了王昆、郭兰英、李波、张守维等一批具有艺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学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产生持续性、整体性和指导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白毛女》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学派 歌剧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歌剧文学创作估衡 被引量:1
3
作者 盛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88,共6页
中国歌剧的传统主要体现为文学传统。近些年中国歌剧文化热却难以体现辉煌的文学成就,文学创作的成就往往与音乐创作和舞台演出的成就呈现出"倒挂"局面,但不能因此否定中国当代歌剧的文学创作成就。中国民族歌剧继承了中国传... 中国歌剧的传统主要体现为文学传统。近些年中国歌剧文化热却难以体现辉煌的文学成就,文学创作的成就往往与音乐创作和舞台演出的成就呈现出"倒挂"局面,但不能因此否定中国当代歌剧的文学创作成就。中国民族歌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遗产,发扬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传奇性特征,使得歌剧作品体现出引人入胜的魅力;尖锐的戏剧冲突以及充满快意的戏剧冲突的解决,作为革命文艺的固有套式的体现,是革命高潮推动戏剧高潮的结果。歌剧作品语言和作品风格强烈的抒情性,显示出中国歌剧艺术特有的气派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歌剧 文学创作 舞台表演 民族戏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的演唱技巧和能力提升研究——评《声乐艺术探幽》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幽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1,共1页
《声乐艺术探幽》是由杨曙光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声乐艺术的书籍。该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研究",主要介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渊源、类别、演唱风格等;第二编为"中国歌剧演唱研... 《声乐艺术探幽》是由杨曙光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声乐艺术的书籍。该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研究",主要介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渊源、类别、演唱风格等;第二编为"中国歌剧演唱研究",主要介绍中国歌剧演唱的发展与内涵,并将其与欧洲歌剧、中国戏曲分别进行了比较;第三编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研究",主要介绍中国民族声乐的定位、发展、审美特征等;第四编为"中国声乐教育研究",主要基于多维文化视野探索中国声乐教育模式。《声乐艺术探幽》一书从多个层面研究声乐表演,可为表演者提升"唱""演"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表演 声乐艺术 歌剧演唱 演唱技巧 中国民族声乐 文化艺术出版社 欧洲歌剧 演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