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
1
作者 张勤 朱超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是抗日战争中中间党派组织活动由分散走向政治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当时,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间党派为民主抗战而进行的政治结合,能够通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而取得长足地... 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是抗日战争中中间党派组织活动由分散走向政治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当时,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间党派为民主抗战而进行的政治结合,能够通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而取得长足地进步,是与中国共产党多方面地关心、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间党派 政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同盟与中间道路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金伟青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关于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和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问题,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争论。有些同志认为民盟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并对中间道路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说是历史事实问题,应该... 关于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和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问题,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争论。有些同志认为民盟没有走过中间道路,并对中间道路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民盟有没有走过中间道路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说是历史事实问题,应该让事实来说话。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价中间道路的历史作用,并从民盟追求中间道路到放弃中间道路,不断进步的历程中,把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认识。一、民盟与中间道路一九四一年春,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以后,不但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对其它各党派也加紧实行“消灭异己”的政策。这时,中国人民救国会、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及一些民主人士为谋共同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 乡村建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青年党 战略相持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化历程论纲(下)
3
作者 陶柱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8-64,57,共8页
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在中国传播,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战胜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并取代它的地位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斗争和人民的比较选择过程。首先是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 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在中国传播,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战胜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并取代它的地位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斗争和人民的比较选择过程。首先是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为了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曾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进行了“问题与主义”和“关于社会主义”的两次大论战。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鼓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反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国民 民主党派 一党专政 中国共产党 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理论 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 人民民主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4
作者 张文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3期44-48,共5页
民主党派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一些政党和政治派别,他们中的大多数实际是后来称谓和界定了的民主党派①。包括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 民主党派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一些政党和政治派别,他们中的大多数实际是后来称谓和界定了的民主党派①。包括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简称乡建派)、中国致公党以及抗战中期建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等。即使属于右翼势力的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简称国社党)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国民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 抗战 第三党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势力的分合与国共两党的因应——以抗战中期民盟组建为考察中心(1939-1941)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天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分化、组合及其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充满了曲折、变化,并非如既存研究所说的那样简单整齐。抗战前期,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都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甚至有斗争。抗战中期,中间势力为了协调国共冲突,增加自身份量,开始联合... 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分化、组合及其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充满了曲折、变化,并非如既存研究所说的那样简单整齐。抗战前期,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都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甚至有斗争。抗战中期,中间势力为了协调国共冲突,增加自身份量,开始联合起来,先是建立较为松散的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建立较紧密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但作为统建会成员的第三党和救国会对此新组织都一度有所疏离。对于中间势力的联合,国民党是不信任、不支持的,并尽力予以阻止和打压,逐渐将其推而远之;中共则由怀疑到鼓励、支持与帮助,逐渐拉而近之。虽然,中间势力内部也有各种矛盾,各自的立场和选择不尽一致,但整体来说中间势力是由最初偏向国民党转为逐渐倾向中共的,这无疑是抗战中期最重要的政治变化,对后来中国的政局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努力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国民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民盟与中共统战政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增紘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15-21,共7页
抗战时期的民盟,是国共两党以外最大的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民主、统一、团结、抗战而奔走呼号,以建立一个“十足的民主国家”为追求目标。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争取中间派,中共对民盟的组建和各类活动,给予了... 抗战时期的民盟,是国共两党以外最大的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民主、统一、团结、抗战而奔走呼号,以建立一个“十足的民主国家”为追求目标。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争取中间派,中共对民盟的组建和各类活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鼓励,并将中共的政策、措施及国际局势,随时与民盟沟通,使这个一贯以不偏不倚、恒守中间立场的民主党派,引中共为同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 中间立场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张澜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利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1-76,共6页
张澜(1872——1955年),四川南充人,字表方。清末秀才,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教育。一九一一年,任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副会长,领导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此后,历任南充中学校长、嘉陵道道尹、四川... 张澜(1872——1955年),四川南充人,字表方。清末秀才,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教育。一九一一年,任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副会长,领导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此后,历任南充中学校长、嘉陵道道尹、四川省长、成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一九四一年,在重庆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被推为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澜 南充地区 教育思想 成都大学 学术研究 中学校长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进步思想 吴虞 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中间党派政治态度的转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大伟 《安徽史学》 1987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间党派的概念,既从属于“中间派”、“中间集团”或“中间势力”,又不完全等同。在抗战时期,它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定政治组织的总称。他们要求“民主”、“抗日”,对国内政治局势... 中间党派的概念,既从属于“中间派”、“中间集团”或“中间势力”,又不完全等同。在抗战时期,它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定政治组织的总称。他们要求“民主”、“抗日”,对国内政治局势和抗战形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该时期中间党派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治态度的转变作一论述,敬请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党派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抗战时期 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态度 国共两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抗战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