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视界的变焦与“中国学派”建构的虚实——中国比较文学研究70年回眸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红 邓海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182,192,共12页
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比较文学走出沉寂期的徘徊,邂逅欧风美雨,融汇古今中外文化,创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在学科专业和理论建设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日趋完善,学科理论建设在深度和广度层面... 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比较文学走出沉寂期的徘徊,邂逅欧风美雨,融汇古今中外文化,创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在学科专业和理论建设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日趋完善,学科理论建设在深度和广度层面持续推进,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范式日益更新,“中国学派”的理论构建形成气候。以跨越性为特征的研究领域渐趋扩大,中外文学关系得到较好的梳理和描述,中国文学的特色及其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地位得到确认,对中西诗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在跨学科、跨文化、译介学、形象学以及海外华人文学等领域硕果累累,出版了大量集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丛书和论著。跨文化视界的变焦与“中国学派”建构的虚实,构成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张力和活力。然而比较文学研究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摆脱失语困境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70年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70年 中国文学研究 学科建设 跨文化研究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建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近30年来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存在"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运行模式,三种模式都推进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但是,由于我们比较注重前两种模式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一种模式,给... 近30年来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存在"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运行模式,三种模式都推进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但是,由于我们比较注重前两种模式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一种模式,给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完整建立与走向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困境。探讨比较文学"下潜模式"观念建立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研究中西文学关系、除中国之外的国与国之间文学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其中的具体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学科建设 中国学派 “下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