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有十字架的人世间:中国母亲的显形——重读鲁迅《颓败线的颤动》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翔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共10页
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无名母亲通常被解读为鲁迅的画像,然而,这样的隐喻解读并不能回答下列问题:在现代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文学作品里的诸多母亲形象基本局限于地母和奴隶的时候,为何鲁迅能创造出一个石像般矗立的中国母亲?作为... 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里的无名母亲通常被解读为鲁迅的画像,然而,这样的隐喻解读并不能回答下列问题:在现代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文学作品里的诸多母亲形象基本局限于地母和奴隶的时候,为何鲁迅能创造出一个石像般矗立的中国母亲?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的震撼和奇特是以怎样的语言材料和文学形式构成的?本文从“硬译”赋形入手,认为鲁迅所刻画的无名母亲是一个崭新的形象,石破天惊般矗立在现代中国文学的荒原上;她所象征的搅天动地的能量,正是这片大地、这个民族进入现代世界历史的内在需要。而与此同时,她又是永恒之物的新的显现,一个永恒价值的现代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颓败线的颤动》 硬译 《工人绥惠略夫》 绝对的苦 寓言空间 中国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开大阖 撼人心魄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音响张力构建手法探究
2
作者 谭雅如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8,共8页
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作曲家陆在易创作的经典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自始至终的“大开大阖、极富张力”,是这部作品的最显著特征,撼人心魄。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 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作曲家陆在易创作的经典交响合唱作品,取材于方志敏烈士的名著《可爱的中国》。自始至终的“大开大阖、极富张力”,是这部作品的最显著特征,撼人心魄。本文通过分析相关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对这部交响合唱作品的音响张力构建手法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探讨高强度音响张力在音乐作品中的有效构建途径及其结构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我可爱的母亲 音响张力 构建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教育背景母亲在亲子会话中词汇运用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燕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7,54,共7页
为探讨不同教育背景的母亲在母子会话中词汇运用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40对母子在自发会话时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40位母亲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子女年龄分别在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四个年龄段。结果表明:在词汇... 为探讨不同教育背景的母亲在母子会话中词汇运用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40对母子在自发会话时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40位母亲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子女年龄分别在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四个年龄段。结果表明:在词汇的整体运用水平上,高教育背景母亲的词汇运用水平高于低教育背景母亲,且在基本词汇频次和丰富性等方面呈显著差异;在影响关系上,高教育背景母亲的母子双方词汇运用水平相关程度较高,二者多数为显著或极其显著,而低教育背景母子双方词汇运用水平相关程度低,甚至出现负相关,显示高教育背景母亲对儿童指向言语更为敏感。但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类母亲在运用词汇时均对儿童词汇的年龄发展规律不敏感,因此两类母亲对儿童指向言语的年龄变化的敏感度都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母亲 教育背景 亲子会话 词汇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而优则“事”
4
作者 林生 《区域经济评论》 1986年第9期38-,共1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把读书看得很神圣,有点为读书而读书的味道,没有目的,或是有意把目的隐藏着。对“学而优则仕”的解释似乎有争议,不过最普遍的看法还是认为“学而优就当官”。还不大听人说,某某上大学是为了当好工人、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把读书看得很神圣,有点为读书而读书的味道,没有目的,或是有意把目的隐藏着。对“学而优则仕”的解释似乎有争议,不过最普遍的看法还是认为“学而优就当官”。还不大听人说,某某上大学是为了当好工人、农民。这也难怪.大部分国人对官也太看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说 万般皆下品 小孙子 官作 中国母亲 学术活动 行政事务 论人 窥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