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 被引量:53
1
作者 童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与西方明显不同,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要求不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欠缺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稳定性不足,这些因素影响了在... 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与西方明显不同,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要求不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欠缺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稳定性不足,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目前中国本土处境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专业服务关系,由此也导致了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督导者需要承担与西方督导者不同的基本角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设计者、专业服务需要的转化者、日常专业服务的指导者和专业服务的培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专业实践 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晓羽 葛鲁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后现代心理学随之兴起。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对当代主流社会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开展。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后现代心理学随之兴起。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对当代主流社会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开展。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包括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考虑文化的因素以及在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对黄光国、罗家德的访谈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光国 罗家德 吕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6-1444,共9页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的、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给予中国本土研究非常有价值的启发。中国本身的崛起与西方理论的发展,会使得我们今天称之为本土管理的研究,明天成为世界的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心理学 中国本土社会 中国本土管理学 本土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24
4
作者 钟桂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考。本模式的设计运用古今中国文化的内涵,考察当今环境及需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人类潜能,使人类社会逐渐达到小康以及大同境界。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是根据儒学“易道”原理及伦理道德作为改变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环境的准则,如何应用儒家变易、简易、不易的道理,为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及社会的规划与变革提供指导,乃是本模式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社会工作学 社会工作中国本土 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俗与法律在纠纷中的冲突与互动——以三起“民转刑”案件为例的分析
5
作者 张晓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1,共6页
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法治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冲突时有发生。对某省女子监狱的三起"民转刑"案件进行考察可知,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依照传统习俗和现代法律两套话语体系行事引起的社会纠纷大量存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 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法治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冲突时有发生。对某省女子监狱的三起"民转刑"案件进行考察可知,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依照传统习俗和现代法律两套话语体系行事引起的社会纠纷大量存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法律文化的性质相去甚远,因此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建设不能简单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而是要扎根于中国本土社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众心理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习俗 现代法律 社会纠纷 中国本土社会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