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明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的建立及超微结构损伤研究
1
作者 刘莹 于超勇 +4 位作者 刘朋 高蓓 李泽邦 宋爱环 邹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375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明对虾雄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同时摸清超低温冷冻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方法】采用曙红B染色法检测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存活率,通过研究9种稀释液(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去钙人工海...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明对虾雄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同时摸清超低温冷冻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方法】采用曙红B染色法检测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存活率,通过研究9种稀释液(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去钙人工海水、去镁人工海水、去钾人工海水、5%氯化钠、生理盐水、D-Hanks、Hanks)、3种不同浓度渗透性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甘油和丙三醇)、5种非渗透性抗冻保护剂(海藻糖、葡萄糖、麦芽糖、维生素C、牛血清蛋白)、4种降温程序和4种复苏温度(25、30、35和40℃)对中国明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效果筛选最适保存方法,同时,应用透视电镜观察超低温冷冻后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1)灭菌天然海水、人工海水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采用甘油作为渗透性保护剂的试验组冻精存活率显著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其中15%甘油组冻精存活率最高。(3)添加海藻糖、维生素C非渗透性保护剂的试验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采用慢速降温的P-1与P-2程序的试验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中在0℃至-20℃慢速降温、-20℃至-80℃区间中速降温、-80℃至-180℃区间快速降温的P-1试验组冻精存活率最高。(5)35℃水浴解冻组冻精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6)采用最优方法制备的冻精复苏后正常精子占79%,结构异常的精子主要表现为棘突脱落、膜间腔增大、细胞膜肿胀、顶体脱落、细胞核空泡化等。【结论】以灭菌天然海水作为稀释液、15%甘油为保护液、添加0.25mol/L海藻糖,采用程序降温仪三步法慢速降温,冻精以35℃水浴解冻是最优的中国明对虾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中国明对虾精子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的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精子 超低温冷冻保存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回顾与思考
2
作者 王彬 董婧 +8 位作者 刘修泽 王小林 李玉龙 王爱勇 孙明 柴雨 段妍 吉光 胥延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已致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迹象[1],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也已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持续下降[2-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因素已致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迹象[1],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也已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持续下降[2-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明对虾属,是一年生暖水性长距离洄游大型虾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和朝鲜半岛西海岸[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中国对虾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楚雯 刘梅 +5 位作者 王宝杰 蒋克勇 孙姝娟 孟晓林 骆作勇 王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为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C末端(FcHC-C)的抗菌功能,将血蓝蛋白基因FcHC的2个C末端基因片段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FcHC-C。该载体经Sal I酶切后,采用PEG法转化毕赤酵母(Pic... 为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蓝蛋白C末端(FcHC-C)的抗菌功能,将血蓝蛋白基因FcHC的2个C末端基因片段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FcHC-C。该载体经Sal I酶切后,采用PEG法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后,阳性克隆通过含有G418的YPD平板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子。重组毕赤酵母利用甲醇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经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酵母工程菌成功表达了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rFcHC-C1和rFcHC-C2)。抑菌活性鉴定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FcHC-C1和rFcHC-C2作为阴离子抗菌肽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 血蓝蛋白 抗菌肽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蝇蛆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伟 董志国 +3 位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阎斌伦 李士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92,共6页
在试验生态水槽系统内,研究蝇蛆在日粮中不同配比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以蝇蛆在日粮中的所占比例设计了5个梯度组合,经过35d投喂,对虾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升高,对虾肌肉水解氨基酸的总量及其中的必需氨... 在试验生态水槽系统内,研究蝇蛆在日粮中不同配比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以蝇蛆在日粮中的所占比例设计了5个梯度组合,经过35d投喂,对虾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升高,对虾肌肉水解氨基酸的总量及其中的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在配合饲料中混合投喂3/8以上的蝇蛆可显著提高中国明对虾幼虾的生长速率(P<0.05)。对虾肌肉中∑n-3HU-FA、∑n-6HUFA的相对含量随着蝇蛆投喂量的增加而增加,蝇蛆投喂组的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C22∶6n-3/C18∶2n-6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蝇蛆投喂量的增加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 中国对虾 生长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养殖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牛化欣 马甡 +3 位作者 田相利 邓锦松 安振华 陈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45-48,共4页
通过陆基围隔探讨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混养不同放养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统计结果表明,混养江... 通过陆基围隔探讨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混养不同放养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统计结果表明,混养江蓠的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各处理组NH4+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O43-和叶绿素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混养江蓠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和提高混养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的养殖具有一定的净化产作用。在菊花心江蓠不同放养密度的处理中,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混养江蓠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6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心江蓠 中国对虾 水质 营养盐吸收 环境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分型方法进行中国明对虾家系系谱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世瑞 孔杰 +3 位作者 张庆文 刘萍 孟宪红 王如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16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微卫星 家系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感染对中国明对虾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宋理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3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急性感染和WSSV急性暴发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变化。给中国明对虾幼虾腹肌注射30μL哈维弧菌菌液(7.2×107CFU/mL),以未注射及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 本文研究了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急性感染和WSSV急性暴发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变化。给中国明对虾幼虾腹肌注射30μL哈维弧菌菌液(7.2×107CFU/mL),以未注射及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检测急性感染48h之内不同时间段死亡个体及仍然存活的中国明对虾幼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受到哈维弧菌攻击仍然存活的幼虾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感染后48h内死亡个体,而感染后48h内死亡个体的SOD活性与两对照组虾无显著差异。弧菌感染的幼虾LSZ活性较两对照组有极显著的降低,越早死亡的个体LSZ活性越低。通过环境胁迫诱导暴发WSSV症状的中国明对虾与未表现出WSSV症状者相比,总血淋巴细胞密度(THCs)、腹肌SOD活性及LSZ活性均极显著地降低,血清蛋白浓度极显著升高,而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增高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急性感染 哈维弧菌 WSSV 免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姜国建 于仁诚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50,共9页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微卫星重复单元类型与其多态性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焕 于飞 +3 位作者 栾生 孟宪红 蔡生力 孔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2,共9页
利用超声波粉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后建立随机基因组文库,对其测序后获得了1996个克隆序列,经Seqm anⅡ(DNAstar)拼装后获得独立克隆数目为1900个,每个序列长度从400—700bp不等。利用重复序列分析软件对这些序... 利用超声波粉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后建立随机基因组文库,对其测序后获得了1996个克隆序列,经Seqm anⅡ(DNAstar)拼装后获得独立克隆数目为1900个,每个序列长度从400—700bp不等。利用重复序列分析软件对这些序列中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的序列进行分析,共找到136个包含完整侧翼序列的重复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从以上重复序列中设计出34对引物,合成引物后,通过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获得了各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34对引物中,除4个没有扩增出产物外,其他都有较好的扩增结果,可以分辨出多态性信息情况,并据此分析了不同微卫星重复序列类型与其对应的位点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碱基重复类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而三碱基和四碱基以及复合型重复类型的平均多态性不高;两碱基重复序列类型各拷贝类别间的多态性信息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对两碱基的重复拷贝数目与多态性信息(等位基因数目)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考察拷贝数多少与等位基因数目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复拷贝数目和等位基因数目呈一定相关(相关系数0.121),但相关性不显著(P=0.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微卫星 微卫星重复单元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2个群体的杂交子一代早期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燚 孔杰 +2 位作者 杨翠华 张天时 罗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种群 生长发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1 位作者 郭彪 高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对虾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伟 董志国 +3 位作者 李晓英 程汉良 阎斌伦 杨守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4-347,共4页
利用2口1.5 hm2的池塘进行投喂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试验,1#池不投喂蝇蛆,2#池配合投喂30%~50%蝇蛆。试验结果表明,2#池对虾、梭子蟹产量分别是1#池的1.8倍和1.2倍,成活率分别比1#池高10.7%和2.7%;纯利润2#池比1#池多2.8万元... 利用2口1.5 hm2的池塘进行投喂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试验,1#池不投喂蝇蛆,2#池配合投喂30%~50%蝇蛆。试验结果表明,2#池对虾、梭子蟹产量分别是1#池的1.8倍和1.2倍,成活率分别比1#池高10.7%和2.7%;纯利润2#池比1#池多2.8万元;投入产出比,1#池为1∶2.73,2#池为1∶3.19。2#池虾蟹体质量同期增长高于1#池,这一变化在养殖中后期更为显著。投喂30%~50%鲜活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及三疣梭子蟹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 混养 中国对虾 三疣梭子蟹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野生中国明对虾的亲权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鸿霞 张晓军 +1 位作者 李富花 相建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利用5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座位(Fc04、Fc06、Fc18、Fc24、Fc27),分析了不同年份中建立的10个野生中国明对虾家系中的雌性亲虾及其后代基因型分离的情况,表明每个家系中只有一个雄性野生中国明对虾对子代的遗传有贡献。从其中3个家系的... 利用5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座位(Fc04、Fc06、Fc18、Fc24、Fc27),分析了不同年份中建立的10个野生中国明对虾家系中的雌性亲虾及其后代基因型分离的情况,表明每个家系中只有一个雄性野生中国明对虾对子代的遗传有贡献。从其中3个家系的雌性亲虾纳精囊中提取了雄虾精子DNA,微卫星标记显示各家系的子代个体均有一个等位基因与雄性亲虾的基因型相符,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这为野生中国明对虾雌虾在繁殖季节一对一的繁殖行为提供了遗传学的证据。用UPMGA的方法随机对3个家系的40尾子代个体进行聚类分析,每个家系都能被单独聚成一类。上述工作表明微卫星标记在对虾育种中作为一种有效的亲子关系分析工具,在种群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繁殖行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亲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精养池塘氮、磷和碳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苏跃朋 马甡 +1 位作者 田相利 董双林 《南方水产》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系统化学收支的研究可以说明进入池塘生态系统各营养物质的归宿,文章应用营养盐收支法分析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流通。结果表明,对虾生产利用营养盐所占比例依次为氮(N),27.40%;磷(P),20.69%;碳(C),17.32%。在营养盐支出中,P的沉积作用... 系统化学收支的研究可以说明进入池塘生态系统各营养物质的归宿,文章应用营养盐收支法分析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流通。结果表明,对虾生产利用营养盐所占比例依次为氮(N),27.40%;磷(P),20.69%;碳(C),17.32%。在营养盐支出中,P的沉积作用明显,占总支出的52.04%;N在水体的悬浮和溶解较多,占61.06%;C在养殖系统的呼吸作用消耗最大,占40.86%。在封闭式池塘系统中,对虾养殖中营养盐的低利用效率为系统环境中营养盐积累的直接原因,除C通过呼吸作用得到有效释放外,大部分N、P污染元素滞留或沉积在池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收支 沉积积累 中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军 王清印 +5 位作者 孔杰 孟宪红 曹家旺 王明珠 冯亚萍 吕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62个等位基因,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N_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3~44个和2~29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18~0.964。野生群体和选育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52和0.810,15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计算P值确定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情况,Fis结果显示,共有11个群体位点表现为杂合子过剩,Shannon指数(H)分别为2.786和2.399。2个群体的N_ei′s无偏遗传距离(u D)和无偏遗传相似度(u I)分别为0.177和0.838,遗传分化指数为0.017(P=0.001),表明群体发生了弱遗传分化。遗传变异来源分析显示,只有7.50%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结果表明,人工选育的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第10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仍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作为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黄海2号”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和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明珠 孟宪红 +4 位作者 孔杰 曹家旺 王军 冯亚萍 强光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02,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降温的方式,对69个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共1327尾成虾进行了耐低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低温性状;并利用混合模型方程,通过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进行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采用2种动物模型对... 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降温的方式,对69个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共1327尾成虾进行了耐低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低温性状;并利用混合模型方程,通过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进行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采用2种动物模型对中国明对虾成虾低温下体重、体长的遗传力进行评估,模型1加入了共同环境效应,模型2没有加入共同环境效应。由模型1获得的体重、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206±0.177)、(0.187±0.179),由模型2获得的体重、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317±0.065)、(0.298±0.063),均为中低等遗传力。经似然比检验体重、体长在模型1和模型2间的似然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模型1和模型2之间无显著差异,模型2为较优遗传模型。以半致死时的存活状态作为耐低温性状指标,遗传力为(0.169±0.078),为低等遗传力。低温下体重、体长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823±0.010)和(0.969±0.018),为高度正相关;低温下体重、体长与半致死时的存活状态的表型相关分别为(0.187±0.030)和(0.218±0.030),为低度正相关;而遗传相关分别为(0.517±0.205)和(0.538±0.203),为中度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对生长性状进行的选育不会降低其耐低温能力,中国明对虾耐低温性状可与生长性状进行共同复合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长性状 耐低温性状 半致死时的存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3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静云 李健 +1 位作者 王群 战文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68,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静注、肌注和口服氟苯尼考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所得数据用MCP-KP程序分析。结果表明,3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血窦注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静注、肌注和口服氟苯尼考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所得数据用MCP-KP程序分析。结果表明,3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血窦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饵的时间对药物质量浓度的理论方程分别是:C血注=16.38e-2.58t+0.32e-0.1t,C肌注=18.7e-2.57t+0.26e-0.12t,C药饵=15.08e–1.49t+0.65e-0.09t–15.74e–10.38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是:吸收半衰期(t(1/2)α)为0.269,0.270和0.465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21,6.494和7.903h,表观分布容积(Vβ)为1.287,1.293和2.421L/kg,总体清除率(Cs)为0.129,0.138和0.213L/(h·kg),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0.755,0.681和0.666L/(h·kg)。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F)分别是90.20%和9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幼体生长发育及抗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新霞 麦康森 +4 位作者 谭北平 戚成震 艾庆辉 张文兵 徐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B—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B—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体,即D0(一直投喂基础饲料);D1(-直投喂含0.25%β-葡聚糖饲料);3D1—3130(3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d投喂基础饲料);1D1—3D0(1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一3d投喂基础饲料),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重复,对虾幼体养殖于可控温的半开放系统中,每个养殖桶中盛有50L盐度为30~32消毒海水,养殖密度为100尾/L。实验结果表明,在孵化后14d,投喂D1饲料组在总存活率,变态指数,体长,特定生长率方面均高于其它各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免疫指标方面,在9和14dph分别进行了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D1饲料组的4个免疫指标均高于其它3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14dph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D1组(P〈0.05),而1D1—3130和3D1—3D0的累积死亡率则与其它各组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间隔投喂方式并不适合于对虾幼体,在中国明对虾幼体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时,建议添加量为0.25%,并采用一直投喂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存活率 生长 变态指数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中国明对虾稚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芳 张建东 +1 位作者 董双林 穆迎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在2种光照强度和2种光照周期相互搭配下的生长。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设14L∶10D-6μmol.m-2.s-1(14∶10W),14L∶10D-60μmol.m-2.s-1(14∶10s),18L∶6D-6μmol.m-2.s... 研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在2种光照强度和2种光照周期相互搭配下的生长。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设14L∶10D-6μmol.m-2.s-1(14∶10W),14L∶10D-60μmol.m-2.s-1(14∶10s),18L∶6D-6μmol.m-2.s-1(18∶6W)和18L∶6D-60μmol.m-2.s-1(18∶6s)4种光照处理,持续35d。主要结果:1.4种光照处理下,中国明对虾的生长(SGRd)不同。其中,14∶10W和18∶10W下,对虾的生长(SGRd)较快,与其他光照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14∶10W和18∶10W,14∶10s和18∶6s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4种光照处理下,中国明对虾的摄食率(FId)差异不显著(P>0.05);3.4种光照处理下,中国明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FCEd)不同。其中,14∶10W和18∶6W下,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较大,与其他光照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14∶10W和18∶10W,14∶10s和18∶6s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4.在本实验条件下,光照强度对中国明对虾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光照周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因此,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14L∶10D-6μmol.m-2.s-1可能是中国明对虾集约化养殖较好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光照周期 中国对虾稚虾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结合cDNA MICROARRAY技术在中国明对虾WSSV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兵 桂朗 +1 位作者 李富花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461,共7页
以中国明对虾WSSV感染6h的头胸部组织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分别进行正反向抑制性PCRcDNA消减杂交,消减杂交后的PCR产物经纯化并克隆到T载体,进而转化成正反向消减文库。消减文库库容分别为:正向库,3.7×104;反向库,1.2×104。... 以中国明对虾WSSV感染6h的头胸部组织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分别进行正反向抑制性PCRcDNA消减杂交,消减杂交后的PCR产物经纯化并克隆到T载体,进而转化成正反向消减文库。消减文库库容分别为:正向库,3.7×104;反向库,1.2×104。利用消减文库的克隆构建了cDNA表达谱芯片,共有1536个靶点,其中正、反向文库各768个。使用该cDNA芯片对WSSV感染后6h的对虾组织进行了表达谱分析,对其中80个出现明显表达调控变化的阳性克隆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在WSSV感染后6h,病毒基因开始大量表达,而宿主糖酵解,嘌呤、嘧啶代谢以及精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出现明显下调。这表明病毒已在宿主体内大批量复制并开始抑制宿主代谢。病毒上调表达的WSV482可能与病毒毒力的增强有关,而宿主蛋白的管家基因如Actin,EFα的下调表达提示:在利用基因表达技术研究WSSV病毒的实验中,管家基因的选择要十分慎重。此外,根据作者已有的研究结果,TPI基因是比较好的候选管家基因。而WSV414、WSV215和WSV482是对WSSV进行RNA干涉实验较好的候选靶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消减文库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